二年级语文《我为你骄傲》说课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88887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我为你骄傲》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我为你骄傲》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我为你骄傲》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我为你骄傲》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二年级语文《我为你骄傲》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我为你骄傲》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我为你骄傲》说课稿(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可编辑二年级语文我为你骄傲说课稿二年级语文我为你骄傲说课稿1说教材: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当时由于害怕没敢成认,但内心非常内疚。后来,“我”用自己攒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写了一封抱歉信。宽容慈祥的老奶奶同样以回信的方式把钱还给了我,并用“我为你骄傲”赞扬了“我”的美妙品德诚信。孩子的诚信让老奶奶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本文按事情开展的顺序来记叙,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没有豪言壮语,却深切感人,人文性特别强。根据新课标要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以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我特订了教学目的:1、会认“封、歉”等

2、9个生字,会写“我会写”中的12个字。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老奶奶为什么写我为你骄傲。3、懂得做人敢于承担责任,学会宽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朗读,领会“我为你骄傲”的意思。教学难点:领会“我为你骄傲”的意思说教法与学法:本文是一个小故事,是以“我”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描写的。先是扔石头“很开心”;再是砸碎玻璃“很害怕”;然后是见到老奶奶“很不自在”;最后是用自己积攒的钱赔偿给老奶奶感到“一阵轻松”。教语文,也是教做人。教学时应该紧紧地抓住这个线索,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发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老实、守信的人,学习老奶奶宽宏博

3、大的胸怀。同时还要以文为载体,在读中训练语感,在读中品析、积累、运用词句。说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课件出示“骄傲”,和学生打招呼。理解“骄傲”的意思,并联络生活实际说一说。师出示课题。听读课文,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深化研读,理解课文1、教师问:小男孩是怎么打碎玻璃的,闯祸以后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学生自读课文,互相交流提出一个整体性的能牵动全篇的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又提出了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方法、要求走进文本。这充分表达了教师的导学功能,防止了学生盲目的自主学习。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教师点拨:你们玩游戏的时候开心吗?那么你能开心的读一读吗?学生读,评议后再

4、读教师抓住“像又像“让学生仿句说话。学生读第2自然段,理解“像兔子一样逃跑的心情”。师引导:谁见过兔子逃跑的样子?学生模拟那你们就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吧!指名读,读的不好,鼓励学生再读。一起读2、师引问:小男孩惹了祸,会怎么想呢?学生读第3自然段,理解“不自在”的意思。让学生联络生活体会“不自在”的感受。学生多元的理解教师指名学生读出“不自在”的情感,同桌读,评议后读,全班读。3、师引导:小男孩后来是怎么做的?学生读第4自然段,读后谈自己的理解几个学生的看法不同,师继续引导:小男孩还完钱后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感受到的?启发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让学生说说小男孩是什么样的孩子?引导:老奶奶是怎么想的

5、,怎么做的呢?学生读5、6自然段。并且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你认为老奶奶是什么样的人?学生很活泼,谈出各自的看法紧扣语言的训练展开教学活动的。比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抓住小男孩和老奶奶神态、心理、动作的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模拟文中的句式“像像”练习说话;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情感,练习朗读;等等,都是为了表达了语文教学的训练意识,注重根底性的把握。四、总结全文,归纳领悟在学生充分讨论的根底上,教师小结:老奶奶是宽容的人,小男孩是负责任的人。五、巧妙拓展,丰富教学1、你觉得“我”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弥补这次过失?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做了错事,应当怎么办?利用这两

6、个生活问题,让学生谈更多的生活感受,给他们个性化表达的时机。说板书:板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本课起到复述的作用。本文我是抓住小男孩的情感变化进展板书设计,开心害怕不自在轻松,老奶奶、小男孩的性格特征,为突出直观性,使知识简要,集中并表达教学的重要内容。二年级语文我为你骄傲说课稿2我为你骄傲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第四册第六组教材。这是一篇叙事性的外国文学作品。紧扣本单元“优秀的品质”这一主题,课文记述了一个男孩不小心打破了邻家老奶奶家的玻璃窗。一开始,因为害怕,他逃跑了。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心理斗争,他终于主动地成认了错误,并作了一定的赔偿,他的举动最终得到了老奶奶的原谅,

7、老奶奶为他骄傲。课文表达了小男孩知错就改的优良品质和老奶奶宽容博大的广阔胸怀,是陶冶学生美妙情操的优秀作品。本文以小男孩的心理变化为主要线索,学习时可紧紧抓住一些描写心理活动的语句。本文的语言于平朴中流露真情,尤其是几个比喻句写得形象生动,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品味,习得课文优美的语言表达。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得到一种美妙情操的熏陶。难点是: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感悟课文几个比喻句的妙处。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获得一种美妙情操的熏陶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积累文中几个生动的比喻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二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读才能,课文的内容又颇具现实感和生活味,贴近

8、学生的生活。根据这样的分析p ,我预设如下的教学目的:1、认识“滑、玻”等9个生字,会写“报”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自主研读和交流讨论中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积累文中几个生动的比喻句。3、体会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懂得知错就改不算错的做人道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论才能,而培养这种才能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理论。本课的教学,就以此为理念,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整合知识、才能、情感等目的因素,力求给学生创设生动的语言理论情境,让他们在一系列的语文理论活动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开展思维,实在得到语文素养的提升。基于这样的理念

9、,为了突出重点、打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板块的教学。一、课题质疑,产生一种期待。上课伊时,我板书:骄傲。让学生联络自己的生活,说说在什么情况下,自己感到过骄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了对“骄傲”的体验。然后,我将课题补充完好:我为你骄傲。请学生根据课题质疑,预计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将这些问题进展梳理,主要归纳出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我”是谁?“你”又是谁?为什么“我”为“你”而骄傲?我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对“骄傲”一词的体验理解入手,注重学生原有的起点和根底。而围绕课题,让学生提问,那么巧妙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才能,而且这种根据课题猜想文本主要内容,是面对庞杂信息

10、的现代人很重要的阅读品质。此环节的设计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文的学习打好了铺垫。二、初探大意,感知一个故事。记得有位教学专家说:阅读教学,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此环节,我设计了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书。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第二次,请学生分小节轮读课文,对文中难读的一些字词进展正音和强化。将初读反响和字音教学巧妙地交融在一起,不但表达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而且利于更好地理解学情,并且立足详细的学情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我们阅读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初

11、读以后,我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整体把握的才能,同时这种将厚书读薄的才能必将让学生受益终生。三、研读文本,感悟心理变化。这里我主要抓住主人公心理变化这条线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文本进展深化的对话。一再读文本,找出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初读后,我请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我”心理变化的词语,划下来。然后请找到的学生自由在黑板上板书,于是黑板上出现了这样的一些词语:开心、有趣、害怕、担忧、不自在、轻松。二重点研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找出全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以后,我请学生选择其中自己觉得最有感触的词语,找到文中相关的

12、语句,读出自己的体会。这里,我又将这些描写心理变化的词语进展归纳和合并。根据学生的答复,相机开展以下的组织引领。1、抓比喻句,感受开心、有趣。事情的发生缘于当时我们扔石头的游戏:“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觉得很开心,很有趣。”连续的两个比喻,石头像子弹,像流星。我引导学生反复读读这个比喻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从比喻句中,读出了什么。有的说,石头弹出来很急。有的说用力很猛的,速度很快。也有的说这石头掉下来多么快呀。我让他们尝试着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当时游戏的那种剧烈和刺激,由此那种开心、有趣的心情就不难体会了。2、想象拓展,体会害怕、担忧、不自在。对于害怕的心情,课文之前也

13、有这样一个比喻句:“我们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就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跑了。”兔子是一种胆小而奔跑速度很快的动物,我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我”会像兔子一样飞快逃走,一切都是因为“我”的害怕,害怕被老奶奶责备,害怕承担赔偿的责任。我引导学生读出这种飞快逃跑时的那种害怕,那种晚上反复回想的担忧。而老奶奶还是像往常那样“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明明奶奶的表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信息:她并不知道“我”所做的一切,她还是那么友善、和蔼,“我”为什么反而觉得“不自在”呢?这里,我引导学生进展适当的拓展,想象一下“我”还可能有哪些“不自在”的详细表现。有学生说:看到老奶奶了,“我”直躲。有学生说:老奶奶来了,“我”将头埋得

14、很低很低,不愿意看她的眼睛。也有学生可能说:老奶奶走过来了,“我”恨不得立即挖个地洞钻下去所有的想象都是为了更好地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体会“我”的惭愧、懊悔、难受,备受良心谴责的煎熬和痛苦,赋予“不自在”一词深广而丰富的涵义。3、抓空白点,体悟“我”的轻松。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斗争,“我”终于不再自责,不再逃避,而是主动地选择一种积极的方式面对。“我”攒钱赔偿,写便条说明事情经过,向老奶奶进展称诚心诚意的抱歉。关于便条的内容,文本并没有详细地展开,其实这是引导学生进展语言理论,将文本语言转换为真正可以运用的生活语言的一处空白点。此处的语言转换练习,我分以下三步走。1说,明确便条应具备的内容。根据文

15、本的信息;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事情的经过,并真诚地向她抱歉。让学生说说在这样一张便条上,应该要有怎样的一些内容,学生经过考虑和讨论,明确了便条的根本内容;称呼、事情的经过、抱歉的话语。2读,概括事情的经过。便条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这件事情的经过,这就必需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根底上,对这件事情有一个提炼和概括,因为便条必须简洁。我引导学生再次读本文的第12段,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事情的经过。3写,尝试完成便条。明确了便条的内容要点和事情经过,我引导学生进展书面的写便条练习。学生写得不好没关系,重要的是让他们亲历一个语言转换的理论操练,毕竟语言的真正习得和积累还必须依靠书面语言的表达理论。在自己的尝试书面表达中,在同学间的交流展示中,学生自然已经对便条这一生活中运用极广的语言形式有个一个初步的认识。经过这样一次尝试,学生很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开始运用便条,那么语文的学习就真正的学生的生活融为了一体。写了便条,我和学生情景对话:“为什么原来害怕担忧的你顿时会感到一阵轻松呢?”经过了写便条的铺垫,再进展这样的情景对话,学生自然可以轻松地和主人公达成一种情感和心理上的共鸣,真切地体悟到他的轻松,他内心深处的释然。四、拓展结局,获得思想的提升。当“我”向老奶奶成认错误后,出乎意料的是,老奶奶宽容了“我”,她给了“我”一袋饼干,还写了一张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