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导学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887307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石潭记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石潭记导学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 上 初二 语文导学案 编号:22 使用时间: 编写人: 审核: 班级: 小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第16课 小石潭记 【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难点】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多形式的朗读课文,培养语感;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用师生互动的

2、形势,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借景抒情的方法;课前预习设计【预习检测】1、走进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之一。他与韩愈齐名,并称“韩柳”,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对当时文风的改革、散文的发展起过重大的推动作用。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2、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

3、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4、字音字形、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篁()竹 佩()环 佁()然 俶()尔 参()差()翕()忽 斗()折 悄()怆()差()互寂寥()、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li()翠mn()连zhu()清ch()5、词语积累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参差披拂。()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6、整体感知1、本文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来写?渲染了小石潭周围怎样的气氛?

4、课堂教学设计【探究一】精句赏析1、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此句采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和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当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3)不可久居( ) (4)隶而从者( )2写出下列加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1)其岸势犬牙差互( ) (2)不可知其源( )(3)以其境过清( ) (4)乃记之而去( )(扣住文中描写水、鱼、溪流的句子去填。)3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并加以积累。(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课后巩固设计1、 课文背诵2、课后练习3、完成练习册 第页 共页 第页 共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