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重点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88640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妇科学重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学重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学重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学重点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医妇科学重点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妇科学重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妇科学重点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言4、夏春秋战国里程碑时期: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同时记载了治疗血枯经闭的第一药方:四乌贼骨芦茹丸;神农本草经最早提出子宫这个脏器的名称。历史上第一首妇科方剂四乌贼骨芦茹丸。(治疗妇女血枯经闭)5、秦汉时期:金匮要略开创了妇产科辨证论治和外治法治疗妇科病的先河。7、宋代:妇产科开始独立分科;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为历史上第一部妇科与产科合论的妇产科专著。8、明清民国时期:广嗣纪要择偶篇又指出“五不女”(螺、纹、鼓、角、脉),即生殖器畸形不能生育傅青主女科创制方剂如完带汤、易黄汤、清经散、两地汤、养精种玉汤、开郁

2、种玉汤、生化汤等 清斋居士达生篇临产六字箴言“睡忍痛,慢临盆”清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现代防治自然流产的基础方。第二章 女性解剖生理特点1、 月经,是子宫定期出血的生理现象;月经来潮标志女性发育成熟;月经周期一般2830天;每月经持续的时间称经期,正常为37天。身体无病而月经定期两月一至者为“并月”;三月一至者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至者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者为“暗经”; 妊娠早期仍按月经周期有少量出血而无损胎儿者称为“激经”。2、 月经产生机理:(1) 肾天葵冲任胞宫相互调节。(2) 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主生殖;(3) 天葵源于先天之肾气,需要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当肾气

3、盛则蓄极而生;(4) 冲为血海,任为阴脉之海;(5) 胞宫形态似腑,功能似脏,是藏泻功能的靶子。天葵:是肾精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时体内出现的具有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一种精微物质。天葵来源于先天,为先天之阴精,藏之于肾,受后天水谷精气的滋养而逐渐趋于成熟泌至,此后又随肾气的虚衰而竭止。3、 月经周期的四个阶段:1) 月经期 即行经期,此期血海由满而溢,血室正开,子宫泻而不藏,通过阳气的疏泄,胞脉通达, 推陈出新,使经血从子宫下泄,故气血以下为顺;2) 经后期 即阴长期,血室已闭,子宫藏而不泄,通过神奇的封藏,蓄养阴精,使经血长,为“重阴”阶段;3) 经间期 经过经后期的蓄养,阴精充沛,冲任气

4、血充盛,重阴必阳,在肾气的推动下,阴阳转化,阴精化生阳气,出现氤氲之侯,乐育之时,的候;4) 经前期 阳长期,经前期后,阳气逐渐增长,达重阳状态,此期阴精与阳气皆充盛,子宫胞脉气血满盈,已为孕育做好准备。若胎元已结,则肾气封藏,子宫继续藏而不泄;若未孕育,则在阳气的鼓动下,子宫胞脉通达,泻而不藏,经血得以下泄。9 带下:广义带下为泛指带脉以下的疾病,即妇女经、带、胎、产、杂病;狭义的带下指女子阴中流出的液体。生理性带下:为润泽于阴户和阴道内无色无臭、粘而不稠的液体。4、 受孕前提:肾气充盛,天葵成熟,冲任二脉功能协调,子宫藏泻有期,月经正常。其条件为男女 生殖之精适时结合。5、 正常孕妇整个妊

5、娠期约289天,即10个妊娠月;预产期的推算,是从末次月经的首日开始算起,月数加9(或减3),日数加7(阴历则加14)。 6、 试胎:月数未足,痛定如常。 弄胎:月数已足,腹痛或作或止,腰不痛者。7、 足月临产的特征:胎位下移,腰腹阵痛,下腹坠胀而有便意,隐刀有少量血水排出(见红)。8、 产褥期:分娩结束后,产妇逐渐恢复到孕前的状态,此期间需要68周.。9、 恶露:分娩后从子宫排出的余血浊液。10、 正常分娩者,产后半小时即可开始哺乳。第三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1、妇科疾病的病因: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体质因素;环境因素;病理产物致病。2、病机: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子宫、胞脉

6、、胞络受损。第四章 妇女疾病的诊断概要1、月经病的辨证要点:月经期、量、色、质的变化。2、带下病的辨证要点:带下量、色、质、气味的变化结合全身症状、舌脉。3、妊娠病的辨证要点:首先要辨明是胎病抑或母病;其次要辨别胎之可安与不可安;最后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4、产后病“三审”: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停滞;次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的盛衰;再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和饮食的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并结合脏腑气血进行辨证。第五章 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1、根据妇女血常不足、气常有余的特点,治疗时要注意固护精血。2、滋肾补肾的代表方有:杞菊地黄丸、真武汤、内部丸、肾气丸。 补益气血法包括:补气固摄;养血益精

7、。 调理奇经包括:温补奇经;滋养奇经;通理奇经;镇安奇经;固摄奇经。3、周期疗法:结合月经周期在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不同时期的肾阴阳转化、消长节律和气血盈亏变化的规律,遵循滋肾养血补肾活血调补肾阴肾阳活血化瘀的原则,采取周期性用药的方法。4、金匮要略开创了中医妇科学外因冲洗、阴道纳药外治法之先河。月经病总论1、 月经不调:指月经周期、经期、经间期、经量的病变;月经不调主要指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 后不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等。2、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重在:治本以调经,补肾扶脾。调经诸法,以补肾扶脾为要。3、 月经病的治疗大法及思路:1) 辨病之先后,治病求本

8、,先病经者,当先调经;先病病者,当先治病;2) 辨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3) 辨月经周期,因势利导。证型/病机 治法 方药一、 月经先期定义: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天一行者,连续两个周期以上。1、 总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气虚证脾气虚证补脾益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肾气虚证补益肾气,固冲调经固阴煎血热证阳盛血热清热养阴、凉血调经清经散(丹皮、地骨皮、黄柏、白芍、茯苓、熟地、青蒿)阴虚血热滋阴清热、养血调经两地汤(干地、阿胶、白芍、玄参、麦冬、地骨皮)肝郁血热疏肝解郁、清热调经丹栀逍遥散二、月经后期1、 定义:月经周期延后7天以上,甚至35月一行。2、 治疗原则:和血行滞

9、、温经养血,疏通经脉气机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当归地黄饮血虚证补血益气调经大补元煎(人参、山药、熟地黄、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灸甘草)血寒证虚寒扶阳祛寒调经温经汤金匮要略实寒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妇人大全良方气滞证理气行滞调经乌药汤三、月经先后无定期1、 定义: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7天以上,连续三个周期以上。2、 本病首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药方.月经不调;景岳全书.妇人规.经脉类将本病分为“血虚经乱”和“肾虚经乱”;傅青主女科.调经认为经水先后无定期为肝肾之郁所致,治法主张“舒肝之郁即开肾之郁”,用定经汤。3、 病因病机:肝肾功能失常,冲任气血失调,血海蓄溢不循常道。4、 治则治法:疏肝、补肾、调理。肾

10、虚证补肾益气、固冲调经固阴煎肝郁证疏肝解郁、和血调经逍遥散四、月经过多1、 定义:月经量较平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总量超80ml)2、 病因病机:冲任不固,经血失于制约3、 治则治法:月经期重在止血固冲,平时益气、清热、养阴、化瘀。气虚证补气固冲、摄血调经举元煎(人参、黄芪、白术、升麻、灸甘草)血热证清热凉血、止调经血保阴煎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调经失笑散加益母草、三七、茜草五、月经过少1、定义: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经行时间不足2天,甚至点滴而下。肾虚证补肾填精、养血调经归肾丸(菟丝子、杜仲、枸杞、山茱萸、当归、熟地黄、山药、茯苓)血虚证养血调经滋血汤血瘀证活血化瘀、养血调经

11、桃红四物汤痰湿证燥湿化痰, 理气调经苍附导痰汤六、经期延长1、定义: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不净达半月之久。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调经举元煎加阿胶、炒艾叶、乌贼骨血热证虚热证养阴清热止血两地汤+二至丸湿热证清热祛湿,化瘀止血固经丸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桃红四物汤七、经间期出血1、在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周期性阴道少量阴道出血者。2、病机:肾阴虚;湿热;血瘀3、治则治法:滋肾养血为主。肾阴虚滋肾养阴、止血调经两地汤+二至丸湿热清热利湿清肝止淋汤血瘀化瘀止血逐瘀止血汤八、闭经(月经病第一重点!)1、定义:原发性闭经:女子年龄超过16岁而无月经来潮者。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建立后又中断6

12、个月以上者;或月经停闭超过3个月经周期者。2、病机:虚:气血虚弱;肾气亏虚;阴虚血燥。 实:气滞血瘀;痰湿阻滞。4、 治则治法: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当补中有通,攻中有养。(古人诊治闭经以血枯、血隔分虚实)气血虚弱益气养血调经人参养荣汤肾气亏损补肾益气,调理冲任加减苁蓉菟丝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车阴虚血燥滋阴清热调经加减一阴煎加丹参、女贞子、香附气滞血瘀理气活血、祛瘀通经血府逐瘀汤痰湿阻滞健脾除湿化痰,活血调经四君子汤+苍附导痰丸附: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1、 病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及肾上腺等的内分泌活动异常,导致卵巢长期不能排卵。2、 临床表现:闭经、月经稀发或不规则子宫出血

13、及不孕、多毛、肥胖等症状,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 大。肾虚补肾调经右归丸痰湿阻滞化痰除湿,通络调经苍附导痰丸气滞血瘀行气活血,祛瘀通经膈下逐淤汤肝经湿热清热利湿,疏肝调经龙胆泻肝汤九、崩漏(月经病第二重点!)1、 定义: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称为崩漏。出血量多,暴下如注,不能自止,为崩中; 出血量少,淋漓日久达半月以上,为漏下。2、 病因病机:肾天葵冲任胞宫轴的严重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3、 诊断要点:月经的周期,经期及经量发生严重紊乱。月经周期紊乱,行经时间超过半月以上,甚或数月断续不休,或闭经数月又突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迁延日久者可见贫血症状。4、 崩漏需做的检查:妇检;生殖内

14、分泌;B超;诊刮;宫腔镜;基础体温测定。5、 崩漏与月经先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的鉴别:月经先期是周期缩短,月经过多是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是行经时间延长,各自有一定的周期、经量、经期;崩漏是周期、经量、经期严重失调。6、 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根据发病缓急和出血的新久,治疗崩漏尚须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1)塞流:即是止血,用于暴崩之际,急当塞流止血防脱。(2)澄源:即正本清源,亦是求因治本,是治疗崩漏的重要阶段。一般用于出血减缓后的辨证论治。(3)复旧:即固本善后,是巩固崩漏治疗的重要阶段,用于止血后恢复健康,治法有补肾、扶脾、舒 肝。治崩漏三法又不可截然分割,塞流需澄源,澄源当以固本,复旧要求因。脾虚证补气摄血,固冲止崩固本止崩汤肾虚证肾气虚补肾益气,固冲止血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肾阳虚温肾益气、固冲止血右归丸肾阴虚滋肾益阴、固冲止血左归丸合二至丸/ 滋阴固气汤血热证虚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