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单元和化学方程式1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884484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单元和化学方程式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35单元和化学方程式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35单元和化学方程式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5单元和化学方程式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单元和化学方程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点燃 一、常用化学方程式 初三化学知识点复习点燃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 2MgO 发耀眼的白光,放热,白色固体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 Fe3O4 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点燃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 红色变成黑色点燃4.氢气在空气中燃烧:2H2 + O2 = 2H2O 发淡蓝色火焰,放热,有水珠点燃5.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 2P2O5 发黄光,放热,白烟6.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 SO2 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点燃7.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 CO2 发白光,放热,产

2、生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通电8.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2H2 + O2 正氧负氢 (体积比1:2)MnO29.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 KClO3 = 2KCl + 3O2MnO210.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 K2MnO4 + MnO2 + O211.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2 H2O2 = 2 H2O + O2高温12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3 = CaO + CO213.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 Cu + H2O 黑色固体变红,有水珠14.铁钉置换硫酸铜溶液:Fe + CuSO4 = Cu + FeSO4 铁表面变红,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15硫酸铜和氢

3、氧化钠溶液反应:CuSO4 +2NaOH = Na2SO4 + Cu(OH)2 蓝色沉淀注 1-7是化合反应;8-12是分解反应;13-14是置换反应;15是复分解反应二、物质的组成、构成及分类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物质构成 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 H2、O2、N2、Cl2。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混合物(多种物质)分类单质: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一种元素)纯净物(一种物质)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CH4、C2H5OH、淀粉、蛋白质(多种元素) 氧化物 H2O CuO CO2 无机化合物酸 H

4、Cl H2SO4 HNO3 碱 NaOH Ca(OH)2 KOH 盐 NaCl CuSO4 Na2CO3(1)化学式的含义 H2O 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

5、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 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二、氢气H2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可燃性(用途:高能燃

6、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点燃前,要验纯(方法?)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三、分子与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的构成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

7、 (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2、元素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 注意: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O2、O3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不可能是化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意义:表示某元素或一个某原子。如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如Fe、He、C、Si *在元素

8、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3个氧原子 c、有关元素周期表 *发现:门捷列夫 *注:原子序数=质子数 d、分类 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e、元素之最:地壳:O、Si、Al、Fe细胞:O、C、H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3+:一个铁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 (3)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子 (离子)阳离子 阴离子 粒子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正电性 显负电性

9、符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阳离子符号表示 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二、物质的组成的表示: +2+21、化合价 a、写法及意义:Mg: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MgCl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 b、几种数字的含义 Fe2+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3Fe2+:3个亚铁离子 2H2O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02、化学式 (1)写法: a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它们的化学式;而氧气、氢气、氮气、氯气等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两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表示为O2、H2、N2、Cl2。 b化合物:左正右负

10、(NH3,CH4除外)约分交叉,1不写,原子团加括号 (2)意义:如化学式H2O的意义:4点化学式Fe的意义:3点 (3)计算: a、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b、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c、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

11、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点燃2、书写:(注意:a、配平b、条件c、箭号) 3、含义以2H2 + O2 = 2H2O为例 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

12、,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通过什么条件反应: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Ar:H-1 C-12 O-16 N-14 Cl-35.5 K-39 Ca-40 I-127)1、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4),食用碘盐可以有效地预防碘盐缺乏病,(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_mg碘酸钾中含碘20mg(2)成人每天约需0.15mg,假设这些碘盐主要是从碘盐中摄取的,若1000g碘盐中含碘20mg,则成人每天需食用碘盐_.g2、一个青少年正常情况下每天约需0.8g钙。若每天从食物中得到0.6g钙,其余,由钙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