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882996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论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孙光萱语文教学高耗低效何时了?怎样对待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进步中学生语文程度的重要性、紧迫性何在?假如不是简单地就教 学论教学,而是站在“进步国民素质”的高度来观察这些问题,相信各级教育.35d1.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行政部门和广阔语文老师定会 得出明确的答案,进而极大地增强自己工作的责任感。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而“文化”不是别的,正是一个 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最主要的标志,是民族内部各类人群不可缺的粘结剂。著名作家余光中说得好:“中 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

2、不朽。”( 1)著名教育.35d1.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于漪那么说得更加直白和干脆 :“梁衡同志说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我认为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之根,也就是根之根。”(2 )明乎此 ,我们就不难理解:进步中小学生特别是九年义务制学生的语文程度,确实是关系到一代又一代国民能 否具有高素质牢牢把握民族根之根的重大问题!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的情况很不理想,可以用四个字加以概括:“高耗低效”。早在1978年 ,吕叔湘先生就大声疾呼改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他严肃指出:中小学生学了十年语文,花了2700课 时,几乎占了全部课时的三分之一,结果语文仍不过关。从那时以后,又过去了许多年,可是

3、语文教学的情 况仍未根本改观,1987年5月,国家教委曾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在全国范围内进展了一次语文程度的调查,结果 说明经过10年教改的阅读教学,根本上没有获得明显进步(3)。最近又在报上见到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 在某所高校,一屋子大学生居然不会写“钥匙”二字。对此,连著名红学家周汝昌也不由得痛切陈词:“钥 匙之为物,体不甚巨,量不太重,而丢了它就费事大了。”“我愧非教育.35d1.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专家,自己拿不出方法。但还想请 专家们多动动脑筋,把语文教学如何在重视上再重视,进步上再进步,改革上再改革改良、改善、改正错 误认识和错误教法。”(4)有人也许会问:这些年来语文教学不是

4、进展了许多改革吗?不是总结了很多教学经历吗?对此得作详细 分析p 。一方面,语文教育.35d1.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界固然出现了于漪、钱梦龙、宁鸿彬等优秀老师,获得了许多突出的成就,但另方 面改革中也不乏形式和繁琐哲学的东西,诚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再有,就是这个论那个论, 这个性那个性,不可胜数。”“如今的问题是,这种论,那种性患多不患少,老师们应接 不暇。”(5)张志公先生的本意自然不是反对进展理论研究, 而是感到语文教改中不着边际、经不起理论检 验的高谈空论太多了,为此,他又恳切地要求大家好好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往前走?我们喊了多年 教改教改,改了些什么?改向何处?”(6)如今尊敬

5、的张志公先生已驾鹤西归,怎样不辜负这位教育.35d1.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前辈的嘱托和期待?看来,只有遵循实事求是 的原那么,认真下一番正本清、去伪存真的功夫,才能走出误区实在改变语文教改中的种种形式倾 向,进而踏上教学改革的康庄大道。误区之一:片面理解知识和才能的关系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误区是:没有辩证地如实地理解语文知识和语文才能的关系。怎样进步学生的语文程度?一个现成的习惯的答案是:把学生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才能。乍听这番答复似乎无可非议,学习其他学科不正是遵循“知识转化为才能”的普遍规律吗?学习语文又 怎能例外?但假设深化考虑,此种答复就大可商榷了,须知在语文教学中,知识和才能的关系,要远比其他学 科来得复杂,我们平常爱说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在很大程度上正是表如今这里。终究应该怎样把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才能的关系?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到达共识:1 2 3 4 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