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从业在线认证要点题库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882830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99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卡从业在线认证要点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银行卡从业在线认证要点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银行卡从业在线认证要点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银行卡从业在线认证要点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银行卡从业在线认证要点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卡从业在线认证要点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卡从业在线认证要点题库(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行卡概论复习要点一、 银行卡起源1.银行卡的起源第一张信用卡的出现:195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塑料制成的信用卡大莱卡。1952年,金融机构发行信用卡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起了开端。借记卡的出现:20世纪80年代,ATM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电子存折现金提款卡,这是最早的借记卡。储值卡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的交通领域以及大学校园开始出现仅限于特定范围内使用的单用途储值卡。2.银行卡产品种类简介按使用功能划分为:借记卡、信用卡、储值卡以及其他混合功能产品;按信息存储介质划分为:磁条卡、芯片卡和虚拟卡;按资信等级划分为:普卡、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和无限卡;按账户结算币种划

2、分为:单币种银行卡、多币种银行卡;按合作单位性质划分为:联名卡、认同卡;按发行对象划分为:个人卡、单位卡。3.银行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降低全社会支付成本,提高支付效率;促进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发展;拉动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交易透明度,完善税源管理,强化社会信用文化;推动制造业等相关行业发展。二、银行卡现状1.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1)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起步阶段(1950-1970年):此时美国信用卡市场正处于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阶段。发展阶段(1970-2002年):产品快速发展、风险管理能力增强、多功能支付及政府政策促进,此阶段银行卡组织盈利模式基本成型。变革阶段(2002年

3、-至今):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发展及对持卡人权益保护的关注所带来的产业变革。(2)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传统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增速继续领先,Visa、万事达在传统卡市场上仍然占据优势地位;新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支付智能化、无卡化和钱包化趋势明显。(3)国际银行卡产业发展特点产业参与主体进一步多元化;支付机构国际化势头旺盛;传统卡产品升级创新;产品服务体系持续得到完善;创新业务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支付安全隐患受到更多重视;投资并购趋势不改。2.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现状(1) 国内银行卡产业发展历程萌芽期代理外卡收单阶段(1979-1984年)起步期自主发卡阶段(1985-1992年)形成期

4、金卡工程阶段(1993-2001年)发展期联网通用阶段(2002-2006年)变革期开拓创新阶段(2007年-至今)政府的大力支持、联网通用和联合发展模式、银行卡市场的专业化发展、创建自主银行卡支付品牌、积极推进国际化是国内银行卡产业超常规发展的关键所在。(2)国内发卡市场现状信用卡交易规模增速上涨,借记卡交易规模增速下降;POS渠道银行卡交易笔数首超ATM,创新渠道市场份额上升明显;餐娱类和一般类商户交易规模速大幅下滑,新兴行业类商户交易规模增长较快;国内银行卡交易地区间差异显著;银行卡产品不断丰富,功能不断创新。(3)境内银行卡受理市场受理市场环境进一步优化;受理市场的区域差异显著;受理市

5、场秩序规范成果需要巩固,餐娱类与一般类受理商户占比有所下降;金融IC卡受理环境改造取得显著成果;创新渠道发展继续推进。三、银行卡趋势各类市场主体将加快创新转型,监管机构也会加快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监管体系;银行将进一步强化与商户和持卡人的关系,与非金融类支付机构的竞合关系深化;银行卡产业加快升级,磁条卡将加速向IC卡迁移;信用卡有望成为国内居民消费信贷的主要工具;银行卡服务功能更加全面,注重民生领域。四、银行卡业务1.银行卡发卡发卡是银行卡产业运作的第一环节。按2010年发卡机构的消费金额排序,全球前十大发卡机构中,美国占据5席,中国占有3席,英国仅有2家。其中,全球前五大发卡机构依次为:摩根大通

6、、美国银行、美国运通、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2.银行卡收单从受理渠道上分,银行卡收单主要分为POS收单、ATM等自助设备收单、柜面收单和互联网收单。其中POS收单是最重要的收单方式,狭义上的银行卡收单业务也指POS收单业务。3.银行卡转接清算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的核心业务是银行卡交易信息的转接和资金清算。主要收入来源是转接费。银行卡组织是转接清算机构的主要组织形式。根据运作模式的不同,分为封闭式卡组织和开放式卡组织;根据服务地域范围的不同,又分为全球性卡组织和区域性卡组织。其中,全球性卡组织大多发展成为国际卡公司,比如:美国的VISA、万事达、运通、发现卡、日本的JCB和中国银联;而区域性

7、卡组织的银行卡网络一般仅限于某国或某一地区,比如:美国的三大区域性EFT网络、加拿大的Interac、欧元支付组织联盟EAPS、英国的LINK、法国的CB、新加坡的NETS和巴西的Good Card等。4.第三方服务机构随着银行卡专业化服务市场的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公司层出不穷并不断发展壮大。在交易处理专业化服务领域,目前全球最大的交易处理商是第一资讯集团(简称FDC)。TSYS也是一个重要的电子支付处理商。在我国,银联数据是国内最大的发卡外包处理服务商。5.银行卡产业链发卡机构、收单机构、转接清算机构以及第三方服务机构共同构成了银行卡产业链。银行卡产业链中的各类机构是银行卡市场中各类服务的提

8、供者,其中,发卡机构直接为持卡人提供服务;收单机构直接为商户提供服务;银行卡转接清算机构直接为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提供服务,其他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则围绕上述机构提供各类专门服务或外包服务。五、银行卡定价1.银行卡产业特征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及外部性特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非常独特的产业,并形成了不同于一般传统行业的特点:特有的银行卡产业组织形式及独特的银行卡定价机制。银行卡组织制定的交换费成为银行卡定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提高产业运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具有积极作用。2.国内银行卡产业定价机制随着银行卡跨行交易不断增加,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开始制定基于银行卡网络的跨行交易价格,国内银行

9、卡产业开始以政府定价为主导。跨行交易收费及刷卡手续费历经多次调整,正逐步完善。六、银行卡监管1.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监管历史时间产业发展阶段监管发展阶段1992年-1999年“金卡工程”,建立城市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中心建立基本制度阶段监管以支付工具(银行卡)为核心监管对象以商业银行为主1999年-2006年“314”计划联网通用基础建设中国银联成立推进联网通用阶段着重联网建设和建立行业标准首次明确利润分配机制制定受理市场及基本业务规范2006年-2010年全国范围联网通用形成银行卡受理环境改善开始国际化进程规范市场阶段防范银行卡欺诈和信用风险2010年-2012年非金融机构参与产业支付渠道多样化市

10、场将走向开放监管体系逐步完善阶段监管对象细分,监管框架构建形成贯穿发卡、转接、收单监管体系2.中国银行卡产业监管特点从监管重点来看,随着银行卡市场发展变化,监管重点与时俱进,不断发生变化;从监管制度完备性上看,监管制度逐步完善,监管框架逐渐清晰;从法律法规位阶上看,银行卡产业监管的法律条文位阶有所提高。3.银行卡产业监管体系从市场格局看,中国支付清算市场即将全面开放,并且将很可能形成对外、对内均全面开放的格局;从监管体系看,随着VISA和万事达等国际卡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市场银行卡支付清算网络不再唯一,市场将会出现“多网络、多品牌”的市场格局。监管体系将很可能重塑,迫切需要新的监管框架与之适

11、应;在开放的背景下,银行卡产业参与主体逐渐增加,主流商业模式,卡公司商业模式将得到确立。银行卡支付创新复习要点一、 银行卡支付创新基础1. 支付创新的发展趋势 支付介质不断变革,识别持卡人身份的手段趋于多样化,出现指纹识别等多种方式; 支付渠道不断扩展,并与丰富的受理终端结合,催生出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数字机顶盒支付等新兴支付方式; 在满足居民多元化的支付需求以及行业非现金支付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深入的应用。二、 银行IC卡1.相对于传统磁条卡,银行IC卡的特点和优势有: 存储容量大 安全保密性好 具有数据处理能力 使用寿命长 体积可以很小2. 银行IC卡的分类3. 银行IC卡的国

12、内外发展现状国外发展:最早于1985年出现在法国,在欧洲获得迅速发展。目前,通过EMV迁移,全球范围内银行IC卡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国内发展轨迹如下所示:19942005200720102011第一个银行IC卡系统推出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电子钱包出现标准化推进20082009境外市场应用进入快速发展期4.促进银行IC卡发展的重要的政策文件: 201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作为总纲,对银行IC卡的发展提出时间表,标志着国内银行磁条卡向金融IC卡的正式大规模迁移; 2011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选择部分城市开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应用工作的通知,决定

13、在47个城市同时推广IC卡。5. 相关的行业规范 PBOC规范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 中国银联金融IC卡规范体系6. 银行IC卡的业务领域涵盖:交通、医疗、校园一卡通、公共支付、移动支付、旅游网点、特约商户,并在公共服务领域、社保领域、政务服务领域获得新的发展。7. 银行IC卡支付产品:基本支付产品:标准借贷记产品、小额支付产品和非接触式支付创新支付产品:闪付、电子现金扩展应用、双币种电子现金、迷你付8. 标准借贷记产品的功能及特点: 账户类型:联机账户,支持大额交易,扩展出电子现金; 金融功能:具备贷记卡、借记卡、准贷记卡等多项功能; 安全认证:联机认证中增加了双向认证,具有脱机数据认证

14、,在持卡人认证中增加了脱机PIN验证; 风险控制:增加了脱机控制功能,实现发卡行、收单行、持卡人三方共同控制; 交易实体:包括卡片、终端和发卡行;9. 电子现金应用的功能和特点 卡余额:余额不能大于1000元,能够将卡内余额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安全性:确保发卡行及收单机构的低坏账风险; 风险:具有标准借记/贷记应用的高级风险管理特性,确保低欺诈风险; 受众:灵活性使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性,尤其适合无联机条件、需要较快交易速度的场景 成本:成本低10. 非接触式支付的功能和特点: 在10cm距离内进行非接触通讯 压缩应用命令,减少交易时间 允许部分操作在卡片离开读卡感应范围后进行 能够满足快速小

15、额交易需求,交易速度快于接触式的电子现金11. 创新产品应用的种类及特点 闪付:提供快捷交易界面,支持多种脱机数据上送方式,可应用于日常消费各个场所 电子现金扩展应用:满足分段、分时计费及押金抵扣等需求,支持地铁、不停车收费、咪表应用 双币种电子现金:满足港澳持卡人的双币种脱机支付 迷你付:提供互联网支付、电子现金余额查询、联机账户余额查询、指定账户圈存、信用卡还款、电子票券下载、动态口令等功能三、 互联网支付1. 互联网支付的概念是指客户为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通过计算机等设备,依托互联网发起支付指令,实现货币资金转移的行为。2. 国外互联网支付发展现状 业务模式:卡组织模式、网银支付模式、直接借记支付模式(美国无此模式)和虚拟账户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