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串返修查询系统行业现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88215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池串返修查询系统行业现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电池串返修查询系统行业现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电池串返修查询系统行业现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电池串返修查询系统行业现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电池串返修查询系统行业现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池串返修查询系统行业现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池串返修查询系统行业现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池串返修查询系统行业现状一、 光伏行业的发展情况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能够在充分利用太阳能的同时避免对环境的影响。光伏发电具有地域限制少、安全可靠、无噪音、低污染、无需消耗燃料等特点。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入,光伏发电以其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特点受到广泛的推广。(一)政策推动下光伏行业迅速发展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重视,新能源利用以及碳中和概念正在世界各国不断推广,各国政府纷纷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光伏行业发展。根据统计,202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到7075GW,自2011年至2

2、02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长率达2890%。随着绿色中国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推动新能源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发展。在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光伏发电市场蓬勃发展,发电规模快速扩大,目前已经取得了中国光伏制造业世界第一、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量世界第一和中国光伏发电量世界第一的成就。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的数据,2020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482GW,同比增长60%;截至2020年底,我国光伏累计并网装机量达253GW,同比增长2384%,已连续6年居全球首位。(二)光伏组件产量产能不断提升受益于全球市场对清洁能源需求的推动,全球光伏组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末,全球光伏

3、组件产能、产量分别达到320GW和1637GW,同比分别增长463%和185%。我国光伏组件环节产业规模也保持了较快增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0年我国光伏组件产能、产量分别达到2443GW和1246GW,同比分别增长614%和264%,产业整体规模进一步扩大。受行业龙头加码产能稳固地位以及行业内大量新增市场参与者的影响,光伏组件产能持续扩张。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光伏组件产能约为2443GW,预计到2024年,全国光伏组件产能将达到约509GW,2019-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751%。迅速扩张的光伏组件产能不断带动光伏组件制造和检测设备的需求。(三)光伏设备市场迅速扩

4、大从全球来看,光伏组件价格的快速下滑使得光伏发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具备了成本竞争力,从而使得全球光伏市场快速发展,光伏组件的产量不降反增,进而拉动了光伏设备投资的继续增长,行业规模呈现稳定上升态势,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2020年,全球光伏设备市场规模由175亿美元增长至48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55%。二、 光伏检测行业进入壁垒(一)光伏检测人才壁垒光伏检测研发制造领域所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机械、自动化、软件设计、算法等多种学科知识,还需要了解下游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产品需求,需要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培训、参观访问、生产实践、技术研发才能保持对行业的敏感度和专业性。因此,光伏检测

5、行业存在较高的人才壁垒。(二)光伏检测技术壁垒光伏检测需要图像识别、机器视觉、自动化等技术来实现对光伏产品缺陷信息的有效采集、处理和判断分析。机器视觉算法的研发、系统软件的研发、工业设计和工艺实现都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研发水平和生产水平。而从软件研发到产品设计、试制和批量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加工制造和装配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而需要企业的技术团队不断迭代产品,根据下游领域市场需求变化,持续改进产品品质和性能。因此,光伏检测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三)光伏检测客户认可壁垒下游厂商会严格审查各竞标供应商的产品技术、品质、客户要求反应速度等能力,优先选择品牌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领先、信誉度高、口碑良好的供

6、应商,进行行业内部审核。具备成熟应用案例且综合实力优秀的供应商就能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光伏检测方案供应商积累客户资源需要较长的时间,新入行企业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下游光伏厂商的信赖。因此,行业的新进入者需要面临较高的客户认可壁垒。(四)光伏检测资金壁垒光伏检测方案供应商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需要厂商投入较多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人才引进以及产品迭代。光伏检测方案供应商需要具有较大的资金规模与较强的实力支持,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营运,进而对新进入者形成资金壁垒。三、 光伏检测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光伏检测行业面临的机遇1、政策鼓励光伏检测行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光伏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

7、并有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规模看,中国光伏已经位于全球领先的地位,但我国光伏产业依然面临从追求规模与速度向重视效益与质量的转变。随着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提出和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深入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推动光伏产业智能化升级,加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光伏产业的融合。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进一步带动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高、设备性能好的光伏电池及光伏组件的生产和检测设备的需求,推动光伏检测行业的发展。2、光伏行业持续快速增长随着光伏发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利用太阳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而中国更是

8、光伏组件的制造大国和光伏发电的应用大国。到203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为达到此目标,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光伏年均新增光伏装机或将在70-90GW之间。随着新能源的广泛应用和低碳环保的要求逐步提高,光伏行业将迎来持续稳定的增长,这将不断带动光伏组件的生产和销售,拉动光伏检测行业的市场需求,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随着光伏行业的迅速发展,光伏组件作为光伏电站的核心设备,市场需求迅速扩大。伴随着中国光伏组件的产能和出货量迅速增长,光伏组件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与此同时,在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政策导向下,下游低电价的压力不断向上传导到组件行业,光伏企业需要在不

9、断通过降本增效提高自己的盈利空间。在光伏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是实现降本增效的主要手段。自动化和智能化可以降低光伏厂商在生产过程中的人力需求,降低人力成本,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在现阶段光伏产品的生产加工诸多工艺环节中,检测环节对人工的依赖较高,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低。较多的人工操作造成企业承担较大的人力成本。同时,由于人工检测的不稳定性和精度差异,人工检测的误判率和漏判率相对较高,造成光伏产品的良品率较低,降低了光伏产品质量。因此,提高检测环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成为了光伏厂商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为此,光伏厂商需要引入视觉缺陷检测系统,通过视觉缺陷检测系统实现检测

10、环节的自动化检测和智能化判断,提高检测环节的效率,提高下游成品的良品率,进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光伏厂商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实现降本增效的需求将进一步带动光伏检测设备和视觉缺陷检测系统的市场需求,进而推动光伏检测行业的整体发展。3、下游应用领域拓展推动光伏检测行业发展随着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积累和创新,光伏检测技术的应用不断突破组件检测的局限,向产业下游以及组件智能自动化加工方面延伸。在光伏产品生产加工环节,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提升,接线盒焊接及检测设备、电池串返修查询系统等智能化自动化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用于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中,用于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人工需求以及快速高效的检测

11、和加工。光伏行业的迅速增长将持续拉动智能光伏检测及关联自动化设备的使用需求,推动行业的整体发展。(二)光伏检测行业面临的挑战1、光伏检测行业研发创新投入整体不足中国光伏检测设备企业大多以机械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相比国外大型自动化智能化光伏设备企业将大量资金投资于技术革新和下游成套大型产品的研发,中国光伏检测行业的软件技术和成套化装备技术投资明显不足。由于行业内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限,难以在自主创新和先进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整体发展。2、光伏检测行业政策依存度较高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来看,无论是欧洲传统的光伏市场,还是近年来迅速扩张的北美、亚太等新兴的光伏市场,光伏行业的发展

12、都离不开政府对光伏产业发展的扶持。光伏行业对于政策支持和补贴的依存度较高。当政策支持和补贴调整减弱或者停止以后,部分竞争能力较弱、过于依赖政策补贴的光伏厂商将被迫退出市场,进而影响到光伏检测行业的市场需求。四、 光伏检测行业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光伏检测需要通过传动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光学成像技术等技术,实现对光伏产品信息的有效采集、处理和判断分析。自动化控制、算法的研发、系统软件的研发都需要具备较高的技术研发水平和生产水平,具有技术密集、高投入等特征。行业产品设计、试制和批量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加工制造水平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而需要专业的设计和制造团队,不断根据下游领域市场需求变化,持续改进产品品

13、质和性能。机器视觉算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依靠不断修正算法、积累图像数据学习来实现。随着行业参与者对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防范重视程度提高,新进入者获得技术的难度和成本显著提升。因此,对市场新进入者而言,行业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与技术壁垒。五、 行业整体发展格局和市场化程度在光伏行业发展早期,欧美等发达国家光伏产业起步较早,且基础工业较为发达,因此产业链完整且技术较为领先,在高端设备领域具有优势,但在光伏产品制造领域不具有成本优势。进而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中间加工环节逐步向中国等新兴国家转移,中国光伏市场一度形成了两头在外的被动发展格局。但凭借良好的产业配套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及成本优势等,通过自主

14、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我国光伏产业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特色的技术、市场体系。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已形成了从高纯硅材料、硅锭、硅片、电池片、组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并连续多年全产业链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光伏电池制造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主要光伏生产设备及配套材料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太阳能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过去十年间,光伏行业整体呈现快速发展的格局,但是因政策、市场等因素影响,亦出现短期的行业困境,如2011年欧盟补贴削减等对需求市场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市场明显分化,大量中小企业相继停产,而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在保持生产的同时依然通过研

15、发、技改进行产业升级,行业回暖后,骨干企业凭借技术、规模、品牌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占有率,而部分没有技术研发实力的中小企业则在全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时逐步被市场淘汰,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531新政以来,一方面行业技术门槛持续提高,大量无法满足平价上网需求的落后产能得以加速淘汰,行业竞争格局得到重塑;另一方面光伏发电实现不依赖国家补贴的市场化自我持续发展后,将开启更大市场空间,并促进行业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促进行业集中。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政策开始实施,使得不符合规范条件而未被纳入名单中的企业将无法获取出口退税及银行信贷等方面支持。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和国家认监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

16、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提出将严格执行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并逐步建立光伏产品市场准入标准的循环递进机制。而领跑者专项计划的实施,使得光伏产品的技术标准在上述标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2018年531新政、2020年疫情均进一步催化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落后产能出清。行业技术标准的提升将大幅提高行业发展门槛,行业竞争也正逐步从低端竞争转向高端竞争,行业技术属性愈发成为竞争的焦点,新技术、新装备推动光伏产品向高转换效率、高产品品质、低制造成本的趋势发展,技术升级加快,不具备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大量低端产能被市场淘汰,市场份额将向有技术、资金、管理优势,能够持续投入新技术和新装备的企业集中。近年来,一方面随着连续加料、多次拉晶、增大装料量、快速生长以及金刚线切割、薄片化等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单晶硅片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以P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