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880583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准扶贫工作纪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准扶贫工作纪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准扶贫工作纪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准扶贫工作纪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准扶贫工作纪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准扶贫工作纪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准扶贫工作纪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巍巍,雄峙华夏中央;终南奥区,*独秀*。*地处*南麓,近邻,*西部,总面积332平方公里,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81个村(居)委会,总人口16.万,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县。全县植被繁茂,风景怡人,已建成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溶洞,一个国家级美丽乡村*村。 *山大沟深,多峻岭少耕地,开发历史晚,经济基础弱,历来被认定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按照20X年省定的贫困标准,全县现有贫困村51个,贫困户1152户,贫困人口3193人。0X中共中央国务院下达“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后,*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两个22X年率先脱贫摘

2、帽县之一,全县贫困根深面广,原因复杂,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命光荣。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脱贫攻坚要从根本上筹谋解决“摘穷帽、拔穷跟”的问题。在脱贫攻坚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要实现一个目标,打赢两场战役,建立“三个机制”,创立“四个模式”,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实现“六个精准”的工作思路和做法,有效解决了“要扶谁”、“谁去扶”和“怎么扶”一系列根本问题,使精准扶贫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嬗变。 定目标,奏响脱贫攻坚“冲锋号”。实现目标,首先要识别目标,确立目标。为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2X年12月2日,全县脱贫攻坚

3、誓师大会召开,省市县12个单位、361名干部,组成了79支脱贫攻坚工作队,走村入户精准识别,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进一步摸清核准全县贫困户、贫困村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全面落实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责任和措施,并对照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路线图,因户施策、分类施策,真正做到扶持一户、脱贫一户。 建机制,确保脱贫攻坚顺利进展。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是脱贫摘帽工作扎实推进的保障。*县在实施扶贫攻坚行动中,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和组织部部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总体协调和督促落实工作;

4、在9个镇(办)成立了由县委常委为团长、牵头县级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团长的驻镇精准扶贫工作团,在各贫困村组建了以部门和各镇包村干部为主体的驻村工作队,协助村委会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整治等工作,确保了精准扶贫的顺利进展。 创模式,搭建脱贫致富平台。创立“四个模式”,即。支部引领、企业带动、能人帮扶、双业促进(就业创业)。*县精准扶贫采取“人分四类、户分四型、策分四法、业分四体”的靶向瞄准办法。一是按照标准将贫困村人口分成五保人、残障人、明白人、能人四个类型,分类建好四册,作为“一人一措”精准帮扶的依据。二是按照农村家庭贫富程度将住户分为危困型、温饱型、宽裕型、小康型四个类型,建立四

5、簿实名登记,针对每户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脱贫规划,选准恰当的致富项目,采取有效的帮扶举措,为“一户一策”精准扶贫奠定基础。三是按照“干部引领、企业带动、能人示范、双业促动”的发展方式,一方面依靠驻村干部、村班子成员、党员、能人大户担任“带富小组”组长,引导有想法、有决心的贫困户参与产业开发,形成支部引领、共同富裕的动车效应。另一方面依托企业兴产业,发展产业带农户,鼓励贫困村组建产业协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联户经营、股份合作等形式,与企业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引领贫困村发展。四是着力打造园区就业、景区创业、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四个平台,促进

6、贫困村群众增收致富。 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战役。 兴产业,筑牢脱贫攻坚支柱。贫”在产业,“困”在发展。县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驻村扶贫引导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施精准“靶向疗法”,引导农户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按照“建园区、抓龙头,建基地、抓示范”的思路,打造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知名企业,已经形成了以中药工业为主导,中药农业为基础,中药商业为纽带,中药科技为支撑,“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良性发展格局。盘龙生态产业园、*镇土桥五味子科技示范园、*镇*七药生态产业园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美丽乡村托起*富民产业。*依托国家级景区*,*古

7、道,*溶洞,*,*古镇等打造了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社区,还有*村、*村等美丽乡村,深化了“*最美是*,景天洞地看*”品牌内涵,创造了更多的增收机会和就业门路。 移民搬迁促致富。在易地移民搬迁扶贫实践中,*在注重建设移民小区水、电、路、视、讯等基础设施和幼儿园、卫生室、健身广场、超市、物业等公共服务项目的同时,围绕移民集中安置区规划建设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城镇商业街区和精品旅游景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搬迁群众创业就业搭建平台,实行“一户一策”,优先解决“两困户”就业难题,拓宽了搬迁群众致富增收渠道。全县先后筹措资金亿多元,已建成集中安置点65个,完成搬迁50户2.4

8、万人,惠达阳光花园、锦昌阳光移民小区、育才移民小区、亿昇移民小区等移民搬迁小区为有序聚集城镇人口和推进城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巧打“绿色”牌,提速“精准扶贫”。生态好了,环境美了,就会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创造的利润也会更加丰厚。“十二五”期间,*县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68万亩,完成林业总投资225.54万元,农户人均受益130元 教育支持扶贫,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针对贫困村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缺乏生产技能等现状,*县扶贫思路从“输血”逐步向“造血”转型,通过实施“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和“人才奠基工程”等教育扶贫工程,使每个贫困户都能有1人掌握2门实用技术,让精准扶贫更加精准,从根本上提

9、升贫困家庭的脱贫能力。 “兜底”保障,成为精准扶贫的最后一道“屏障”。县上针对医疗救助类贫困群众,分“正在治疗”和“因病负债”两类情况给予救助,从减少医疗费用和解决因病导致家庭收入降低两端用力,启动新合疗、大病统筹、民政救助等应急机制,让生病者看得起病,让因病负债者减轻负担,从机制上解决因病致贫、返贫问题。针对贫困残疾人、贫困老年人等无劳动能力的低保“兜底”类贫困群众,按照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要求,予以“兜底”保障。目前,全县已享受低保政策的一类低保户达2518户387人, 二、三类低保户669户422人,实现了应保尽保。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扶贫工作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脱贫攻坚已取得一定成效,0X年全县800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大地正唱响一首首“精准扶贫”进行曲,展现出一幅幅“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放眼当前,*争先脱贫之舟风帆正举;拥抱未来,*全面小康蓝图锦绣万千。 第 1 页 共 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