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心得体会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878238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公务员考试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公务员考试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公务员考试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公务员考试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心得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务员考试心得体会 这次考试我幸运的成功了,我加入论坛时间不长,但从中受益不浅,所以我很愿意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写出来,和那些想考公务员的挚友分享,也期望更多有经验的挚友参与进来,只有促进交流,相互学习,自己也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我先说说笔试考前的复习准备和自己的部分心得。(1)首先大家要对行政和申论这两门考试科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前者考察内容比较宽泛,各方面内容全部有,数量关系的、常识性的、文学方面的、推理方面的等,我们每个人涉猎的范围毕竟有限,所以这科的复习效果相比申论是比较显著的。但我说的复习,绝对不是死记硬背,你能背下几百道题,背不完全部的题。所以复习应关键放在对题型的了解,对解题方法

2、的学习上。我提议那些对行政科目不了解的挚友买到书后,别着急先看题,先做题,那样只会造成事倍功半。最好先看那5,6种题型考察你哪方面及前面的例题。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了以后再进入训练。再有,行政对解题速度要求很高,所以再训练时要关键注意这一点。这也是我这回考试有些忽略的一个问题,因为毕业论文答辩和笔试时间挤在了一起,我就基础没训练,造成考试时时间把握的不好,好多个题目没看,下来分数很不理想。(2)该说说申论了,大家说这门极难,复习也没用,我不是很赞同。我申论考的也不是太好,70分,但比起好多人四五十分,我认为自己的部分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首先要消除押宝的思想,这是很错误和危险的。申论考察的是你阅读

3、材料能力、分析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表示能力。能作为考试材料的事例材料多了去了,想押题不亚于大海捞针,所以关键应放在对自己能里的训练培养上,作过的材料不在多,而在于精。现在的考试材料比以前难了,关键就表现在材料量多,其中的关键点见解也多,相信考过的挚友全部有体会。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就训练自己去伪存真的这种思维能力,考试时才更有把握抓着关键。不过毕竟说起来轻易做起来难呀。但只要大家按正确的思绪去练习,我想,效果一定是显著的!有些人复习申论时把全部热点国家大政方针全部死记硬背了下来,我认为很没有必需,也没有效果。我认为只要做到这些政策有一个基础的认识,知道它制订的出发点、关键方向就

4、足够了,答题时就把握住这两方面已经足够,不然一味的在答题中谈这些大道理还极有可能跑题,更给人死搬硬套的感觉,自己的论连反而叙述不明确了。好好的整理了下自己这次面试的经验,敲字敲的手全部酸了,呵呵,期望对大家有帮助。应对这次考试面试我只买了一本书,而且买的时候最好买那种对面试相关东西讲的比较详细的书,因为我认为自己要清楚考察的是你哪方面的能力,自己哪方面比较微弱,毕竟人无完人呀。这些基础的了解了再看题。这方面论坛里好多帖子全部讲到了,全部很好,总结题型很关键,也就是常说的套路,这是必须掌握的。接下来,考试日益邻近,自己要注意的就多了。(1) 调整自己的心态心态很关键,心态好就成功了一多半。入闱面

5、试的每个人其实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象笔试时一样,因为考官面对着你时,不知道你的大名,不知道你报考的职位,更不知道你的笔试成绩,所以这时候谁的心态好那谁就是成功者,你的笔试名次在前面后面全部没相关系,前面的不要有思想压力,后面的千万不能失去信心。实际上,有很多职位总成绩下来,和笔试成绩出入很大。还有的人因为是入闱的最终一名,就不去参加面试,更是不珍爱机会,哪怕考不上去锻炼锻炼呢,毕竟入闱本身是多么难的事情呀!我笔试成绩不是很好,是报考职位的第3名,我们是要2个人,所以这个名次没让我感到太多的消极,认为自己还有期望,但一问才知道第1名比我高出8,9分,我当初心全部冷了,山西这次面试成绩才占40%,想

6、超出第1难度不言而喻(呵呵,我开始确实不知天高地厚的想超第1,大家别笑话我)。我只能尽力超第2了,同时还得确保自己不被后面的人超,因为我们26名5个人笔试全部是一两分的差距。不过最终下来,我面试考了,不仅是6人中面试第1,还是我们那考区的第1名,总成绩自然更成了第1。还有我考前想,自己是今年7月份刚毕业的,比起那些已经工作了好几年的人,肯定要吃亏很多,可考下来的成绩证实,我不比她们任何一个人差,甚至全部强!所以在这里我想告诉那些刚毕业的挚友,一旦参加面试,鼓足信心,你是最棒的!(2) 消除担心其实谁全部在考前这么告诫自己:一定别担心,可真正做到确实太难。 我提议考试前两天就别看书了,即使想复习

7、复习,也只在心里默默的想想。我面试前1天还见有些人熬夜看书,真的很意外。我那天早早就睡了,舒舒适服睡了一觉,第二天考试时精神很好,结果被抽到了下午,自己也不担心了,因为头脑很清醒。还有一点,假如你在等候考试的时候,有些人一直跟你讲她很担心之类的话,我提议你别搭理她,离她远点,越远越好,不然自己一定会更担心的。进入考场后,更不能担心了,不然思维停滞。我提议大家先对进入以后的程序有一个了解,做到心里有底,我就是在论坛看到dylan姐姐的心得经历后才知道,然后模拟了几次,所以我是微笑着进去,微笑着出来的,没一点担心的情绪。感谢论坛,感谢dylan姐姐!(3) 着装这项也很关键,一个好的形象给她人留下

8、的印象是很深刻的。我主张在庄重的前提下,结合自己外形上的优缺点着装。男士的着装相对好说,现在这季节,白色的衬衫短袖,黑色或蓝色的裤子全部是不错的搭配,我当初还看见有的男生穿红t恤就去了,这肯定会影响考官对她的印象,分数受影响。女士的变动就大了,但还是以大方得体为主,我个人认为最好穿冷色,素色,别穿鲜艳的颜色,裤装裙装全部行,看自己身材,呵呵。我那天穿的是一身白色套裙,不是笔直笔直的那种,因为我认为那样显得太职业,毕竟我刚毕业还没2月呢,是稍休闲些的。至于化妆,我认为倒不是很必需,真的是,自然就是美,只要整齐,干练,看上去有精神就很好了,我那天只是简单的涂了一点妮维雅的唇彩,是无色的基础看不出来

9、,就是怕因为天气干燥嘴唇发干、裂缝什么的,头发我和日常一样马尾辫,看上去也很精神,呵呵。(4) 礼貌、诚恳有些人说从候考开始就应该四处留心,我倒不是很赞同,我认为那样会让自己担心的。但起码,从你进入考场,就应该注意了,主动打招呼是很必需的,跟你讲话的只有主考一个人。主考会说请坐,这时候一定要说谢谢。主考读完题目后自己一定要和对方的眼睛有一个交流,表示对她人的尊重,答题完要说答题完成。这些在dylan姐姐的心得里就很详细,大家应该去看看。答题时最好不要一直只看主考,要兼顾其它考官,这也是表示对她人的尊重,也显示出自己的修养素质。还有些人虎头蛇尾,刚进去和答题全部很有礼貌,答完了就急忙离去,实在不

10、是明智之举。考官是等考生出去才给出分数,从头至尾的每个细节全部应该注意。(5) 思索全方面,答题言简意赅我再来说说答题。 其实大家应该全部发觉了,题目难的极少,基础谁全部能说出个几点,要想突出自己,就要比她人想的细,答的条理、清楚。这就需要平时的复习和积累了,不担心也是很关键的原因。平时掌握的套路这个时候就用上了,假如再能加入几句生动别致的话,那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得高分就不难了,我当初就有好多话跑到了脑子里,张嘴就出来了,自己说着就笑了,主考官还点了好几次头(以后听说她是省人事厅副厅长,:)。当然这是在你能轻松答出关键点的情况下,假如一味追求“亮点”,而忽略了最基础的东西,那就糟了。至于

11、全方面考虑问题,拿我们的面试题目来说,是这么3个题。我是这么分析的:第1题,很多海外留学归来的人回国后,一时找不到适宜的工作,成了“海待”一族,你怎么看?第2题,假如你在工作中碰到亲戚挚友求情的情况,怎么办?第3题,假如把你录用到边远的山区工作,你怎么办?看到这题,大家只要复习过面试,就知道这是最基础最简单的题目。我记得我当初在考场上看了题目就笑了,就在平时思索的答案基础上,引申了部分东西,比如第2题,我最终说平时要注意给周围的人传输部分法律知识什么的,点滴做起,从我做起等等,能够适宜加一两句口号,但切忌生硬。第1题,一定是从两方面找原因,社会原因和个人原因,这一点说完了,一定要提出处理方法,

12、这是不好把握的,我的经验是别把方法说的太细,给出一个宏观的东西就足够了,比如国家能够适宜采取部分优惠政策,激励她们到本不想去的单位去扎根,也能够对她们进行部分引导教育,摆正择业观。第3题,答案是肯定的,但想再说些东西却难了。我提议此时态度一定要诚恳,一定让考官意识到你是深知条件艰苦仍愿意接收这个挑战的,自己也有对自己未来的考虑,积累经验什么的,厚积薄发嘛。不知不觉已经写了好几千字,我想,经验心得写的再详细,几分钟就能够看完,可真正的准备起来,需要大家有膨胀的自信心和不懈的努力,但我从自己这次考试经验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把学生证交回学校还不到30天全部能成功,你也一样能够!在这里,我想对一位同我一起去参加面试,可惜以零点几分惜败的老同学老挚友说,失败没什么可怕的,还记得我们复习的那道题目吗-碰到挫折,你怎么办? 振作起来,从头再来,象你当初答的一样,照你答的去做,我支持你更相信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