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接地采用第3种接地方式:单独接地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877374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LC接地采用第3种接地方式:单独接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PLC接地采用第3种接地方式:单独接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LC接地采用第3种接地方式:单独接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LC接地采用第3种接地方式:单独接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C接地采用第3种接地方式:单独接地。近年来,很多国内外的标准不主张信息设备采用独立的接地装置,推荐采用共用接地系统。例 如,2000版的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明确指出:每幢建筑物本身应采用共用接地系 统”即将建筑物内的各种接地都统一接到建筑物的基础上,或室外的接地装置上。当该建筑物遭受雷 击时,电力系统的电压和电子设备工作接地的电压同时上升,保持了设备的工作电压不变,使电子 设备在雷击时可正常工作。共用接地系统通常利用建筑物的基础做接地极,其接地电阻一般在1欧姆 以下,如有设备对接地电阻的要求更低,应取其最小值。接地就是让已经纳入防雷系统的闪电能量泄放入大地,良好的接地才

2、能有效地降低引下线上的 电压,避免发生反击。过去有些规范要求电子设备单独接地,目的是防止电网中杂散电流或暂态电流 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 90年代以前,部队的通信导航装备以电子管器件为主,采用模拟通信方式, 模拟通信对干扰特别敏感,为了抗干扰,所以都采取电源与通信接地分开的办法。现在,防雷工程 领域不提倡单独接地。在IEC标准和IT U相关标准中都不提倡单独接地,美国标准IEEES tdllOO-1992 更尖锐地指出:不建议采用任何一种所谓分开的、独立的、计算机的、电子的或其它这类不正确的大 地接地体作为设备接地导体的一个连接点。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接地不好,所有防雷 措施的防雷效果

3、都不能发挥出来。防雷接地是地面通信台站安装验收规范中最基本的安全要求。PLC的接地属于低压电器设备的单点接地方式。低压电器设备的单点接地方式可分为:串联式单点接地、并联式单点接地、多分支单点接地。串联式单点接地:也就是第1种接地方式。接地方法:将多个低压电气设备的接地端子在设备的就近处与同一根接地线连接上,然后通过这根接地线与接地装置连接。这种接地方式的好处在于: 节省人力、物力;而坏处在于:当公用的接地线出现断路时,如果接地系统中有一台设备漏电,就 会引起其它设备的外壳上均出现电压,对人员安全造成威胁。备的接地端子都引出一根接地线,然后将这若干条线同时接到接地装置上。这种接地方式的好 处在于

4、:当接地系统中的其中一台设备接地线出现断路时,不会造成其它设备外壳出现电压,对保 障人身安全有好处。而这种接地方式的不完美之处在于:如果是电子设备或其它对高频干扰高度敏 感的电气设备,来自于其它设备的高频干扰(例如变频器、中频炉等晶闸管变流器件)将会从共地 点串入,造成设备工作不正常。多分支单点接地:也就是第3种接地方式。接地方法:将每个设备的接地端子单独接到接地装置上。接地方法和第2种接地的区别在于:设备具有单独的接地体(或者变通一下:直接接到离接地体 最近的接地装置上(或者接地源处),每个设备在电气接地回路上的距离是比较远的(例如超过50 米)。这有效的避免了设备之间的相互电磁干扰。但这种

5、接地方式费时、费力而且单独接地源不 一定好取。在平常施工中,实际上PLC的接地方式一般采用第2种接地方式,至于电磁干扰方面:如果柜内 有多个大功率的变频器,可以在PLC电源的前端加装一个单相电源滤波器就可以了。一般设计时在变频器附近的PLC前端都加装了电源滤波器。这样处理以后,和防雷方面也就没有什么冲突了。那直流和交流的接地问题怎么处理是分开好些还是接在同一点,在有数字地和模拟地是否可以 是同一点,记得再学校时老师好象说要分开的。对于受干扰影响不大的直流和交流设备,可以接在一起一一即使直流和交流电路因为某种原因 连通了,因为他们不是同一个回路(接地可不是回路中的一部分),也不会造成设备损坏。曾有人 将AC220V的电源与DC24 V回路连上了,但设备工作仍然正常。数字地和模拟地建议分开(除非你的低压电气设备电源电压只有几十伏),因为数字电路属于 正负5V、12V、24V级别的,很容易受干扰,而且一旦外部异常电压一旦串入将很大可能性的造成设 备损坏。我刚上班时工厂里有一台1000吨的萨克米压砖机,因为其它设备和数字地的原因导致其电 子设施几次烧毁,最后意大利派过来的技师(才毕业的中专生)更换设备后,指挥人在就地挖了个 坑,埋了一根接地铜管和接地填料,搞成了单独接地。最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