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2)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87697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小学语文年 级六年级教学形式讲授法,讨论法教 师陈莉单 位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课题名称卖木雕的少年学情分析非洲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因此在学生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理解课文,将视听与语言文字有机结合,使学生体会到非洲人民与中国的深情厚谊。 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了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生字词教学在中年段仍然应该是重点,特别是第一课时一定要落实,不过也要与低年级的生字词教学区分。本课中“卖”和“买”这两个字学生很容易混淆,老师用拟人话的讲解帮助学生进行区分,其它生字的教学则放手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这样既注重了识字方法的教学,也提高了

2、识字教学效率。对于词语的理解,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尝试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生活积累等,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但还尚未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基于这一学情,老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词语。老师进行细致的方法指导,比如,指导学生利用分解组合法理解“琳琅满目”的意思时,老师先将这个四字词语分解:“琳琅”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理解“满目”的意思,最后组合猜猜“琳琅满目”的意思。这样一步一步地指导,能让学生掌握理解词语方法,从而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这些方法,扫清阅读的障碍。新课标的核心概念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核心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学语文就是要学运用语言,在设计中,老师把对词语的理解

3、,积累与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通过词语填空,进一步熟悉课文,巩固所学的词语。同时通过创设情境,把词语的运用课内引申课外,使学生经历一个从言语形式到言语内容再到言语形式的旅程。老师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考虑到学生在复述故事内容时可能会遇到的学习障碍,比如语言啰嗦,表达不清晰等常见问题,设计了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运用提炼小标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在中年段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能为高年段学习概括主要内容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栩栩如生、

4、琳琅满目 、构思新奇、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积累并灵活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课时目标:1会认读生字,辨别并书写“卖”、“售”、“辨”。能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践等方法理解 “游人如织、栩栩如生、琳琅满目、爱不释手”等四字词语,积累并运用这些四字词语。2读通课文,以“木雕”为线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任务分析: 非洲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相对比较陌生,因此在学生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理解课文,将视听与语言文字有机结合,使学生体会到非洲人民与中国的深情厚谊。 中年级的学生具有了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养

5、成了主动识字的习惯。生字词教学在中年段仍然应该是重点,特别是第一课时一定要落实,不过也要与低年级的生字词教学区分。本课中“卖”和“买”这两个字学生很容易混淆,老师用拟人话的讲解帮助学生进行区分,其它生字的教学则放手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这样既注重了识字方法的教学,也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对于词语的理解,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尝试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生活积累等,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但还尚未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基于这一学情,老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词语。老师进行细致的方法指导,比如,指导学生利用分解组合法理解“琳琅满目”的意思时,老师先将这个四字词语分解:“琳琅”

6、是什么意思?然后再理解“满目”的意思,最后组合猜猜“琳琅满目”的意思。这样一步一步地指导,能让学生掌握理解词语方法,从而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这些方法,扫清阅读的障碍。新课标的核心概念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核心则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学语文就是要学运用语言,在设计中,老师把对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通过词语填空,进一步熟悉课文,巩固所学的词语。同时通过创设情境,把词语的运用课内引申课外,使学生经历一个从言语形式到言语内容再到言语形式的旅程。老师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考虑到学生在复述故事内容时可能会遇到的学习障碍,比如语言啰嗦,表达不清晰等常见问题,设计了在读通课文的基

7、础上,引导运用提炼小标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在中年段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能为高年段学习概括主要内容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教学过程:一、谈话,揭示揭题。1.同学们,喜欢旅行吗?老师也喜欢,看看老师搜集的一组旅游图片,知道的同学,可以大声地叫出来。出示“沙漠图” “森林和草原图” “斑马、长颈鹿和非洲象” “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 “黑人少年图片”等图片。2. (课件:从中国地图板块平移到非洲板块)这些图片组合一起构成了大家对非洲的初步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十七课卖木雕的少年。(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非洲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陌生的地方,非洲风光录象的播放,让学生有了直观感受

8、,对非洲有初步的了解,也拉近了与非洲黑人的距离,有效利用课程资源,为文本的学习做好了准备。】二、读题,随机识字。1.注意“卖”的读音。(注音)“卖”的反义词是什么?(买)相机引导学生区分“卖”和“买”。(“卖”和”买”是一对孪生兄弟,汉字妈妈为了让大家能较好地区分他们,特地给“卖”字戴了顶小帽子。)2.“卖”就是“出售”的意思。(书空“售”:注意上下结构,比例要均衡,提醒“售”的笔顺。【设计意图:“卖”和“买”这两个字学生很容易混淆,老师用拟人话的讲解帮助学生进行区分。这样的设计富有童趣,提高了识记效果】三、感知课文,学习生字。1 课文除了卖木雕的少年,还写了买木雕的“我”,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9、故事呢?自由读文,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1)出示生字词语,认读。 驮着 掏出 犹豫 诚恳 遗憾 宾馆 标准细心的小朋友一定发现本文的四字词语特别多,一起看看!(2)出示四字词语,认读,归类识记。琳琅满目 各式各样 构思新奇 栩栩如生 (木雕)仔细观赏 爱不释手 五官端正 语无伦次 (人)名不虚传 游人如织 十分壮观 清晰可辨 (瀑布) (3)区别形近字: 辨 辩 瓣 辫四、 疏通课文,理清脉络。1到底卖木雕的少年和买木雕的“我”(板书“我”)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讲讲呢?2. 老师教大家一个方法,课文是围绕木雕写的,按一定顺序说就会更既简单又清楚。老师随机板书。(听

10、 选 弃 送)3.简略概括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作者在创作都是统一布局,一气呵成的.学生读课文,也要从整体入手,整体感知,方能得其意趣.在学生通读全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读通”,并用提炼小标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这就好比占领了一个 “制高点”,以此俯视全文,以求使学生能富有情趣地,实实在在地整体感知课文,为下一步的精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五、品读文段,学用词语。 1默读三-六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能体现非洲木雕特点的句子,把你认为关键的词语下面划三角符号,并说说读了这些词句后,你想到了什么?回顾下,学过哪些理解词语的方法?(换词法 想象画面 分解组合 生活实际 上下文

11、) 2.小组交流。3.汇报:非洲木雕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多、美)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过渡:哪个句子是描写木雕多的?句子一: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这个句子中的哪个词语更能说明木雕多呢?(琳琅满目,各式各样)(1)引导学生利用分解组合法理解“琳琅满目”的意思将这个四字词语分解下:“琳琅”是什么意思?“琳琅”都是王字旁,古人往往把美好、珍贵的东西加上“王”字旁,比如珍珠、玛瑙等。现在知道“琳琅”是什么意思?(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目”的意思很清楚,就是-满眼的意思。那组合一下,猜猜“琳琅满目”的意思呢?(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这么美,这么多的木雕,真是美不胜

12、收啊!这就是-“琳琅满目”。(2)引导学生利用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各式各样”的意思。想象下,各式各样的木雕可能会有什么样子?(猴子、大象、小狗、马)。木雕不仅有动物造型,也有不少人物面谱的造型呢!(课件出示非洲木雕图)把你的赞叹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过渡:是啊,这么多的木雕真吸引人,在各式各样的木雕中有一样特别吸引作者。为什么?引导学生关注木雕小象墩。句子二: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1)通过联系上下文法理解“构思新奇”。在文中是指:卷鼻大耳象既有雕刻的艺术价值,雕得栩栩如生,又有坐凳的实用价值,这真是巧妙地结合。这就叫做“构思新奇”。通过联系上下文,就理解了词语。这种方法真好!(

13、2)通过看图片 、想象法理解“栩栩如生”想看看栩栩如生的木雕吗?(出示图片)猜猜这是什么?为什么一看就知道?(太像了,太逼真了,这就叫做“栩栩如生“)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读出来,指导朗读句子。(齐读)句子三: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爱不释手”。(1)理解“释”的意思:放开 (2)你有过“爱不释手”的时候吗?(3)看,联系生活实际就能理解词语。一起读读。4.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夸夸木雕吧!指导朗读句子。5 创设情境、运用词语。(课件出示句子填空练习)刚才同学们利用多种方法理解了词语,词语不仅要会理解,更重要的是会运用。看看你们会不会帮刚学的词语在句子中安家落户?练

14、习:一位朋友告诉我,去非洲一定要游览摩西尼亚大瀑布,因为它真是 ,那里 ,景色 。朋友还告诉我,去非洲还要买一两件木雕工艺品,因为,木雕 、 。其中象墩 ,大象雕得 ,令人 。 设计意图:生字词教学在中年段还应该是重点,特别是第一课时一定要落实.在生字新词的教学中,要温故知新,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在比较中识字,在学生学习词语的同时,又指导了读书.在设计中,我把对词语的理解,积累与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通过词语填空,进一步熟悉课文,巩固所学的词语.同时通过创设情境,把词语的运用课内引申课外六、质疑问难,小结学法。 1.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真是太遗憾了!只是“我”感到遗憾吗?(齐读句子: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2.你有什么疑问? 发现:“我”的遗憾是显而易见的,就因为不能如愿地买到我心爱的工艺品。质疑:少年遗憾些什么?3.下一课,老师将带大家从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说话、语气、表情和动作的词句中,体会他心里头到底遗憾些什么。4.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黑人少年对中国人的友好是有着历史渊源的,不了解历史背景,就很难理解这位少年的表现.因此,在初读基础上设计 “质疑问难”的环节,意在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在内容理解上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27卖木雕的少年 ( 售 ) mi 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