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难点突破(3)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876411 上传时间:2023-08-01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3)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3)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3)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3)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3)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难点突破(3)(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如图,曲线上的点与x轴的正半轴上的点及原点构成一系列正三角形O1,QP2Q2,Qn-PQn设正三角形的边长为,N(记为),.(1)求的值;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w.w.s5u.c.o.m 2. 设都是各项为正数的数列,对任意的正整数,均有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1)试问与否成等差数列?为什么?(2)如果,求数列的前项和.3. 已知等差数列中,=,6()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设,求证:.4.已知数列中,(n,),数列,满足() ()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中的最大项与最小项,并阐明理由;(3)记,求. 已知数列an中,a10, 且an+=, ()试求a1的

2、值,使得数列an是一种常数数列; ()试求a1的取值范畴,使得n1a对任何自然数都成立; ()若a1 =2,设n = | an+-n|( = 1,3,),并以S表达数列n的前项的和,求证:Sn0Sn是它的前n项和,又与的等比中项是,与的等差中项是6,求an。26.和分别是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它们的前四项和分别为20和0,而第二项与第四项的和分别是90和4,令集合,,,,,.求证:.7. 已知曲线:,: ()。从上的点作轴的垂线,交于点,再从点作轴的垂线,交于点,设。 (I)求的坐标; (I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I)记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答案:1. 解:由条件可得,代入得 ;代入曲线并整顿得

3、,于是当时,即又当;,故 因此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2 由题意,得, (1) (2) (1)由于,因此由式(2)得,从而当时,代入式(1)得,即,故是等差数列(2)由及式(),式(2),易得 因此的公差,从而,得 (3)又也适合式(3),得,因此,从而3. 解:()(), = 而是递增数列 ,. 4.(),而, 是首项为,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依题意有,而, . 对于函数,在x时,0,在(3.5,)上为减函数 故当n4时,取最大值3 而函数在x3.时,y并解出:n=,即1n = ()研究an1-n= (n2) 注意到0因此,可以得出:an+an,an-an-1,a12,,-

4、1有相似的符号7要使n+1an对任意自然数都成立,只须2a10即可由0,解得:0a时,an+1an对任何自然数都成立.因此当a1=2时,an+1-an0 Sn= b1+b2+bn=|aa1| |a3-a2| + |-n=aa2a2a3+an-a1a1an+1=2-a+1又:an=, 故Sn2=6. (1)令,由x0,t1,原不等式等价于令f()t-ln,当时,有,函数f(t)在递增(t)f(1)即t1lt另令,则有g(t)在上递增,g(t)g(1)=综上得(2)由(1)令x=1,2,(n-1)并相加得即得7 (1)易求得(2)作差比较易得:(3)当时,不等式组显然成立. 当由()知再证而同理:

5、,,以上各式相加得:即 .8 (),又 或 若,则,与矛盾; 若,则,显然, (2), 当时,,欧 时,, 数列是以9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3),设是数列中的最大项,则 由 可得数列有最大项,最大项是。9 (1)由是等比数列。(2)0. ()经计算,,. 当为奇数时,,即数列的奇数项成等差数列,; 当为偶数,,即数列的偶数项成等比数列,. 因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1) (2)()、()两式相减,得 1. 设的公差为d,首项为,则 (1) ()解得,则。()当时,在前n-1组中共有项数为:。故第n组中的第一项是数列中的第项,且第n组中共有项。因此当n1时,也适合上式,故。()。即数列前8组元素之和,且这8组总共有项数。则12.()由 得 即可得由于,因此 解得,因而 ()由于是首项、公比的等比数列,故则数列的前n项和 前两式相减,得 即 .(),当时,, 又对任意的,总有两个不同的根, 由(1), 对任意的,总有两个不同的根, 对任意的,总有两个不同的根, 由此可得, 当, 当,14. (1). (2),当时,. ()所给数列可推广为无穷数列,其中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当时,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研究的问题可以是:试写出有关的关系式,并求的取值范畴 15.()由已知得 当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