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方向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813577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元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元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元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学理论基础及其发展方向(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探讨了元学中的几个相关理论问题,推出了元学近十年研究之五大方向关键词元 学,灰学,有效数值态,时空因子一.什么叫元学元学是一门研究未来经济市场起伏突变 点发生在什么时空的实证科学,其全称为一元易代数学。元学起源于灰学,发展于灰学。元 学的指导思想是任何一个系统,即使呈现出任何错综复杂的现象,一旦明白了其运行机理之 后,该系统应该显得非常的简单。元学推出了两个重要概念,一是有效数值态,一是时 空因子。元学认为任何一个数值的出现,实际上是影响其的各种内外因子耦合作用的结果 在某一时空上的明白显示,是一种态势。为了区别以往的数值概念,元学中称之?quot;数值 态,而对于某一系统而言,有效的数值

2、态具有唯一性,这唯一有用的数值态就称为有效数 值态气该概念的推出,使元学仅仅凭借一个数值而建立预测方程,成为可能。元学又认为 时间与空间是统一的,时空与物质也是统一的,元学中以时空因子归纳之。时空因子的出 现,有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首先是一直悬而未决的数学上的拐点问题, 可望解决;其次是有可能揭示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苦苦追求了四十余年而毫无结果的 有关宇宙的统一原理的认识;再而是有可能把弱相互作用中存在的宇称不守恒(杨振宁与李 政道正是提出了该理论而荣获诺贝尔奖)扩展到整个物理世界,而成为一普通规律。值得一 提的是,从元学中的元数一体中可推崇出股市技术分析派人士所常用的黄金

3、分割比率与 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各类条文,使实际上不能称为理论的艾略特波浪经验有了理论依据。 二.元学理论基础记得混沌科学在早年的发展过程中遭受了巨大的非难,物理学家福特曾对 此引用了托而斯泰的话:我深知绝大多数人,包括那些能面对最复杂的问题而处之泰然,但 却不能接受那些最简单的极明白的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真理将强迫他们承认那些他们曾向 同事们宣扬过的结论是错误的;或者承认那些他们曾经自感骄傲地教授他人的伟大教导是错 误的;或者是他们曾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一丝一缕编织起来的生命之花竟成了镜中之物水中之 象?quot;鉴于每门学科的出现,总伴随着众口难调的不和谐之音;元学,作为一门自创的崭 新的学科,

4、自然亦会出现人言纷纭的场面,为之有必要理一理关于元学的几个理论问题。1.相 对认识为,时间与空间是有关的。而元学更进一步认为时间与空间是统一的,时间的流逝也 就是表示了地球在日月星辰这一宇宙空间里的位置的变化;同时,元学还把某一系统状态所 处的时空问题具体化了,即把它归纳为影响对应系统的某一因子,称时空因子。换句话称, 元学不但认为时间与空间是有关的,而且它们与物质世界也是密不可分的。2.量子理论认 为,亚原子粒子具有两重性,既是粒子(物质性),又是波(非物质性)。而元学中的时空因 子(其它五大类因子,亦有共性,留待另文撰述)其实可称为亚原子粒子,至少其亦具 有两重性。譬语某日为寅日,其对应的

5、时空因子就是寅,这里寅表示该日(时间)方位为东 方(空间),显见,它具有非物质属性;同时,寅又代表木,其能生助对应系统中的火,诚见, 它亦具有物质属性,若没有物质能量的加入,怎么能使火更旺?故而,可以这样说,元学已 经把量子理论中所出现的抽象的看似矛盾的一般人无法理解的现实世界中确实存在着的波 粒两重性,用极简单极朴实极清楚的方法把它统一起来且表达了出来。 !-empirenews.page-3.元学中仅仅运用一个有效数值态就能建立元式方程,虽说来源于 灰学之启示,但实际上完全可以灵活运用每个大学生都有熟悉的高等数学里的极限思想来推 断而得。为了增加可读性,举个例子,现在有辆汽车在公路上奔跑,

6、这是一个状态,记为(S0,T0)。 我来提一个问题,下一个邻近态(S1,T1)的出现,其决定因子到底是什么呢?是驾驶员? 还是路面情况?当时空间隔T越来越趋近于(S0,T0);换句话说,当T-0时,(S0,T0)与 T1决定了代1,T1),而这正是数学中极限思想的形象描绘。现在从整个宇宙大环境下(注 意:运用元学思考问题的背景是宇宙的存在)来看股票市场,隔一天或几天一个交易日,相 对于整个宇宙时空而言,其已不能再分割的时空空间隔T可视为无限趋近于零,故而,按极 限思想,我们可以推出某一天的A股收盘指数即有效数值态(S0,T0)与T1决定了下一个交 易日之A股指数升跌之状态(S1,T1)。4.元

7、学强调从整体的功能的有机联系的角度研究某 个事物的发展变化,强调研究事物的结构、关系和整体,而不是孤立地分裂地观察问题。这 一系统思维是贯穿于元学研究问题之始终的。a.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系统思维的核心,系 统一旦集合成整体,其特性便不能简单地归纳为部分特性之和。元学中把影响某一系统的因 子归纳为五大类,分别配上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以它们之间的生克制来表示各因 子之间的相互关联。而概括了经济百态的六十四个元式方程式,其自然也不单纯是一个数学 工具或认识工具,实际上其亦可用来反映宇宙间所存在的诸多事物联系。整体观念的另一表 现就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时空与物质的统一,元学中以时空因子归纳之。

8、b.系统结构系 统的整体功能来源于它的特定的结构,及其各组成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依赖。阴元与 阳元是元学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由阴、阳元组成的四象和八卦可形成一个子系统,由八卦 重叠组成含有六十四个元式方程的大系统。从大系统看,则由网络状的子系统构成。它可以 分成由8个八卦组成,或16个四象组成,或2个三十二卦组成,或从中取出若干卦组成一个 子系统。由于系统中动元只有一个,故而六十四元式方程可有三百八十种不同的变化,自然 每一元式方程的属性亦不单是由其所组成的元素的性质所确定,同时,亦是由其各元报处的 位置、结构及其它元式方程与其的综合联系所确定。c.系统的稳定性与和谐性元学是通过 寻找某一

9、系统的有效数值态,立出一元式方程作为起始态S0,然后,根据动元,得出相应的 另一元式方程作为终止态、1,自然,这当中应遵循一定的准则。显见,元学的形式不是僵死 的结构,它具有内在的恒动性,其基本过程是既易变又稳定的。任何一个元式方程基态,均 反映了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的哲理思想,其实,这就是系统和谐性的表现。综合上述, 元学是符合相对论、量子论、极限论、系统论的,其是建立在现代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 三.元学近十年研究之五大方向元学理论之单薄为大家所共见,为之作者特此列出了元学 近十年研究之五大方向,与各位先哲共同开拓。!empirenews.page-1.元数学引论。 确定当前参照系,从二

10、分之一起论,把时间因子化,元学已经解决了数学上的突变(即拐点) 问题。2.经济元学。现行西方经济学体系是建立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不起作用的前提之 上的,显得多么的孱弱与苍白,故而其走入死胡同,那是历史发展之必然。而以元学思想为 基础的元式经济学说正是在紧紧地有力地握住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从而感知她在未来的什 么日子里发生作用之后才构筑起来的,诚见,其应是有很强生命力的。打个比方,现行西方 经济学体系就象一台没有任何保护的电冰箱,一旦遭受高压冲击,瞬间崩溃;而经济元学 正是在摸透了瞬间高压出现的时间及幅度之后,才相应地制造出一个稳压器,来维护这台经 济学电冰箱的正常运转。3.元学哲理思辩。时间与空间

11、是统一的,时空与物质也是统一 的,元学所揭示的正是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苦苦追求了四十余年而毫无结果的有关宇宙 的统一原理的认识。4.元式波浪理论的形成及其发展。以艾略特为代表的波浪理论,均是 需在事后才能明白而又准确地描绘与认识股市之波动;而从灰色预先控制理论中发展起来的 揉和了元学阴阳思想(仅仅运用元学阴阳思想,就可以推导出技术分析派人士所常用的黄金 分割比率与艾略特波浪理论的各类条文)与元学突变思想的元式波浪理论却是事先就能分析 与预测股票市场未来变化之状态。5元学中的混沌思想。研究表明,进入混沌状态的一个 显著特征就是存在倍周期分岔序列,这与元学中的太极分两仪,两仪成四象,四象生八卦,

12、 再十六卦、三十二卦,直至六十四个元式方程的出现,其生成过程何等类似、何等相通。现 在假定六十四个元式方程基态(即易学中的六十四卦)能够准确地描绘天体运动之轨迹(这 个假设有一定的道理,要不然,刘子华先生不可能在几十年前计算出太阳系存在着第十颗行 星而得到了博士学位);再假定六十四个元式方程基态能够准确地描绘股市运动之轨迹(对这 个假设的可信程度,看了相关文献后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而我们知道,不管是天体 运动,还是股市波动,均属混沌过程,故而,我们可以大胆地断言,混沌科学的辉煌之时, 亦就是元学的大力发展之始。掌握元学,贫者可为幕僚,富者可作投资。愿各位有先见的团 体个人都来爱护这株刚刚茁壮成长起来的小经梅,遥想不久的将来,她的回报必定是很丰 厚的。相关文献陈一元:股市预测诀窍一运用元学探寻未来股票市场起伏突变点,企 业管理出版社,1997陈地元:远古文化(易学)现代数学(灰学)的连接,浙江学刊, 1996, NO.1。陈地元:数学与信息的对立解,灰色系统研究新进展,华中理工大学 出版社,1996。陈一元: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邓聚龙:灰 色学引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