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81338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在套子里的人(第一课时)巨家中学 巨建科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2、作品中幽默讽刺艺术手法的运用。重、难点:作品用幽默讽刺艺术手法呈现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教学方法:诵读、研讨、归纳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查词典完成下列词语解释 辖制:(管束)孤僻:(孤独怪僻)歹毒:(阴险狠毒)讥诮(冷言冷语嘲讽)安然无恙:(平安,没有什么毛病和事故)周济:(给穷困的人以物质上的帮助) 三、解题和介绍创作背景。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现在,别里科夫已成为顽固守旧,害怕变革,阻碍

2、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必须把握创作的时代背景: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变革。作者写这篇小说就是为了揭露和讽刺这种人丑恶的本质。 四、结构分析 明确: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别里科夫的恋爱以及最后失败,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把课文分成三部分:(一)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性和思想性格(第1-5段)。(二)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恋爱以及最后失败(第6段至倒数第37段)。(三)埋葬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

3、“别里科夫”(最后3段)。 五、解析第一部分。 1、 思考:别里科夫身上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思想性格特点? 讨论归纳: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有形的套子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无形的套子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只求不出乱子 2、 提问:作者用幽默讽刺的笔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外表,是否仅仅为了引人发笑? 明确:作者是用形显示神,用可笑的外表反映其丑恶的思想,让读者在笑声中看清别里科夫丑陋的灵魂。 提问2:为什么说别

4、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 明确: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雨伞,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 提问3: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为什么他能管制全城呢?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让学生咀嚼体味)是因为他的言行与思想都是与沙皇专制制度一致的,他自觉维护着旧制度旧思想。周围的人还

5、没有勇气敢与他斗,所以都怕他,受他辖制。别里科夫的可恨在于,他不但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而且还想把周围的一切也装进“套子”里。这两种“怕”表面上是矛盾的,但只要我们结合当时的情况想一想,就会发现总根源都是沙皇专制制度。别里科夫所依附的沙皇统治,一方面是极力加强反动统治,在全国造成了沉重压抑的气氛;另一方面又是行将灭亡,摇摇欲坠。革命的风暴还未到来,大多数人还感到迷茫,不敢起来斗争,所以别里科夫还能“辖制”全城。 六、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并找出描写别里科夫动作,神态和语言的代表性语句。 2.完成“思考和练习”三,体会讽刺手法的特点与效果。 板书别 衣着(表) - 肖像 思想顽固反动

6、 里 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科 思想(里) -语言 害怕新事物维护旧秩序 夫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识别里科夫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2、作品中幽默讽刺艺术手法的运用。(二)过程与方法 诵读品味,对比分析,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作品用幽默讽刺艺术手法呈现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教学方法:诵读、研讨、归纳,多媒体演示法教具:PPT课件学情分析:高中的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强,若不努力激发学生听课情趣,课堂效果肯定差强人意。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预留了别里科夫恋

7、爱事件,学生兴趣很浓。在对文本的解读分析过程中,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能努力寻找突破点,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切入,对学生进行激疑、调动探究的欲望。如别里科夫结婚狂想曲。教学策略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注意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循序渐进,注意点面的问题总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渴望化蛹成蝶,摆脱束缚,去拥抱蓝天,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有一个人却偏爱将自己装在套子中,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回顾上节课所学主要内容,转入新课学习)二、合作探究(一)讲析第二部分恋爱事件 1、思考:第二部分有几个相关情节?明确:在别里科夫

8、恋爱过程中,有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这样几个相关情节。 2、提问:在这些情节中,别里科夫是怎样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讨论归纳:这一部分描写的特点是,抓住人物的典型细节,用幽默讽刺的笔调刻画出别里科夫顽固保守,诚惶诚恐,害怕新事物,反对生活中哪怕是微小变革的思想性格。例如:“如果教师骑自行车,那还能希望学生做出什么好事来?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这荒唐的别里科夫的逻辑说明了他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再如,他从楼上跌下来的时候,“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这种奇特的心理状态正反映他自欺欺人的特点。神态语言心理漫画事件脸色发青,比乌云阴沉,嘴唇

9、发抖天下这么歹毒的坏人!骑车事件脸色由发青变成发白“还成体统吗?”“这怎么行?”第二天他老是心神不定地搓手 ,打哆嗦当面交锋脸上带着恐怖的神情,脸色苍白“倒过来用脑袋走路”“把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情愿摔断脖子和两条腿,也不愿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3、别里科夫为什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讨论归纳:害怕改变现状,害怕新生事物,因循守旧,保守反动。4、从这一部分中可以看出华连卡姐弟是怎样的人?从人物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讨论归纳:在小说中,华连卡姐弟是有新思想敢说敢为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柯尼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而且淋漓尽致地鞭笞和讽刺了别里科夫腐朽反动的本质

10、。尽管别里科夫的死并不等于反动腐朽势力的灭亡,但华连卡姐弟的出现,却使人看到新思想的力量。5、别里科夫“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这样的人为什么表示要结婚?如果他结婚了,会不会走出“套子”?讨论归纳:别里科夫的恋爱并非自愿的,因此他跟华连卡是没有“真爱”可言的。校长太太撮合、众人怂恿,华连卡对其表示好感,“他昏了头”。别里科夫在“恋爱”中总处于被动。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别里科夫“恋爱”并非是有着某种对生活的渴望,除了需要一丝心灵上的慰藉之外,更多的是权势、利益和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态。别里科夫是社会的产物,是时代的畸形儿。只要当时那样的社会还存在,即使别里科夫结了婚,别里科夫也永远不可能走

11、出“套子”。(二)、讲析最后三个自然段。1、别里科夫是怎么死的?他的死说明了什么?大家有什么反应?讨论归纳: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中倒下的。因为别里科夫最担心别人取笑他,而华连卡的笑声,是对他迂腐落后思想的最大嘲讽,这是别里科夫从来没遇到过的打击,他在笑声中结束了一切。别里科夫的死说明腐朽保守的势力实际上不堪一击。对他的死,大家感到“大快人心”,从心里感到自由。 2、可是为什么一个礼拜没完生活又恢复旧样子了呢?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讨论归纳:只要沙皇专制度没有推翻,就会在这块土壤上不断滋生出新的别里科夫,所以生活还是老样子。作者启迪人们,沙皇专制统治不推翻,腐朽的思想不铲除,就永远

12、存在着别里科夫这样的人物,生活就不可能自由快活。必须从根本上推翻沙皇的腐朽反动的统治。三、能力提升:讨论课文中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归纳: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描绘刻画对象,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课文中的讽刺有以下一些特色:夸张的语言和漫画式的勾勒。如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从楼上摔下却安然无恙。反映人物的迂腐可笑。揭示人物荒谬的生活逻辑。如别里科夫将教师骑自行车与学生用脑袋走路联系起来,反映他腐朽落后,害怕变革的思想。含蓄的对比。如别里科夫辖制着全城,人们都战战兢兢,反过来他自己又是战战兢兢不能入睡。这些描绘和刻画真是入木三分,暴露和批判了别里科夫腐朽丑恶的灵魂。 除了

13、讽刺以外,作者还用了一些传神的细节来表现人物。四、拓展延伸:试给“套中人”别里科夫撰写墓志铭。 五、小结 致别里科夫(齐诵)沉重的希腊文压弯你的躯壳,愚蠢的沙俄大衣,裹住一个没有血肉的灵魂权柄的黑伞能遮蔽太阳的光辉么?岸然的大盖帽,也难掩住伪君子的面影你的墨镜全然滤去春天的色彩,塞耳的棉花却敌不过飞鸟的齐鸣你有嘴,只会念叨残喘的文告,而你的双脚,永远永远在污泥辙印中踽踽独行你活着是一只口袋,妄图将世界塞进你的套子;你终于死去遗憾那一杯黄土没能埋葬你那游荡的幽灵!六、作业: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描写生活中的一个人物。板书:祥林嫂-被“旧”逼死了 别里科夫-被“新”吓死了教后记:本节课突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别里科夫为何要结婚;二是别里科夫为何在安然无恙的情况下突然死去?细读文本,慢慢会发现平常所忽略的文字中隐藏着深刻的答案。课前,我只是有一个大致的思路,一些具体的细节并未精雕细刻,于是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进来,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提出问题,果然学生的问题非常精彩,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开始,其它同学在解答问题时同样积极并有超常的发挥和表现。不知不觉中我和学生一起创造了精彩和美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