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水利设施建设典型材料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81291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镇水利设施建设典型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乡镇水利设施建设典型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乡镇水利设施建设典型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乡镇水利设施建设典型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乡镇水利设施建设典型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乡镇水利设施建设典型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水利设施建设典型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乡镇水利设施建设典型材料乡镇水利设施建设典型材料一、正视现状,统一思想。我乡属典型的石灰岩地貌, 地面径流少、植被覆盖率低,水利资源十分珍贵, 是农业生产命脉中的命脉。 然而,多年来水利设施严重老化, 蓄水工程蓄水能力差, 输水工程渗漏不配套,遇雨则涝,停雨则旱,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乃至成为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 尤其是受种种因素的影响, 群众对水利建设的积极性日益低下, 部分村的水利设施出现了“不进反退”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乡党委、政府把兴修水利作为为民办实事、凝聚民的重要举措, 大力推行“三破三树”, 切实统一全乡干群对兴修水利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一是破“

2、麻木”思想,树优患意识。一方面,针对群众得过且过的心理, 大力宣讲冬修水利是防止“小病”挨成“大病”的根本保证,与春修、灾害过后修相比,又具有成本低、见效快的优点等浅显的道理,让群众充分认识到冬修水利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 组织技术人员加大了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排查力度,对有隐患的设施做到早发现、 早维修、早处理。二是破“等、靠”思想,树自主意识。坚持“谁出力、谁受益”。 进入大经济、大发展的大环境。目前,全乡各村制定的“水利建设占地一亩以内不予补偿,一亩以上的给予适当补偿”等村规民约,得到了村民的积极拥护。二、紧扣实情,完善机制。冬修水利既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要求,1/10又要紧扣实情,因地制宜

3、,硬化措施。为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近年来,我们切实完善了“三项机制”, 有力地推动了水利建设落到实处。一是干部带头参与的机制。 为了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我乡乡村干部既当好指挥员更当好了排头兵, 以身作则带领群众全力投入到冬修中去。在 2005 年水利建设中乡干部义务投工投劳达 1500 多个,捐款捐资 9000 多元,用一心为民的作风,促动了广大群众冬修水利积极性的高涨。去年六月份中洞水库外引渠因年久失修,被水冲垮 100 多米,要想彻底修复必须一个多月紧急抢修, 水库如果在雨季蓄不到水,将严重危险全乡 6000 多亩水稻的灌溉。为此,乡党委、政府立即组织全体乡干部投工投劳果断采取用木

4、板渡槽的方法临时维修, 在维修的过程中很多群众闻讯乡干部在维修水库外引渠都主动投入到维修工程,通过干部群众三天三夜的连续奋战, 确保了外引渠的正常引水,保证了 6000 多亩的晚稻灌溉用水。二是责任落实到位的机制。 对驻村乡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实行分片包干、分工合作、任务到人的工作制度,工资实行浮动;对工程设计科学、节约、高效的技术人员给予重奖, 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技术人员,除扣发工资外,还采取措施及时给予调换工种,或作待岗处理;对冬修水利完成好的村优先考虑评优评先并在经济工作会上给以重奖;对群众冬修积极性高的村在资金、物资上倾斜扶持。同时,严格了质量把关程序。将质量意识贯穿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

5、设计、施工、验收三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不搞不求质量的高速度、虚进度。要求技术-范文最新推荐 -人员以工地为家,严格按工程设计要求搞好技术指导, 确保工程质量。认真与工程建设人员签订 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 ,进一步明确责任。乡领导亲自到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 及时发现和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工程安全生产和施工质量及进度, 真正做到水利工程投入一件,建成一件。三是市场投资运作的机制。 对急需维修但乡村集体和群众暂时无力投入的水利项目, 按照“谁投资, 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注重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进

6、来。通过此举我乡重点抓好了新坡村至坪坑村将军电站发电灌溉两用渠道防渗3.5 公里;新修郭家桥电站、兰家电站发电引水和农业灌溉两用渠道4.6 公里,改善灌溉面积 600 多亩。老板出资新建渠道,利用灌溉余水发电,农户与老板共同受益, 实现了工业用水与农业灌溉的完美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水资源的效益。尽管我乡的水利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现实要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715”洪灾中,我乡的一些老化的水利设施严重损毁,灾后我乡积极组织力量修复水毁水利设施, 通过采取临时应变措施暂时缓解了灌溉和饮用水问题, 但今冬冬修水利的任务仍相当艰巨。目前我乡已将水利兴修的任务进行量化细化,并集中力量,

7、突击会战,只争朝夕,力争在春节前基本完成今冬明春水利兴修任务。3/10执政能力的增强,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就是要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规律所反映的是事物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就其所揭示的事物本质的不同深度来看, 规律是有层次之分的。 具体到执政规律这个主题上,就有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执政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等不同的层次。 只强调事物的共性, 忽视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照搬别人的执政经验和执政模式是行不通的; 同样,只强调事物的特殊性, 忽视了事物的共性, 忽视了政党执政的普遍规律,也会给我们认识问题的视野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带来很大局限, 会使我们无法正确借鉴许多人类

8、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可贵经验, 甚至偏离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主流。所以,我们说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这两个方面都是不能偏废的。过去,我们多强调执政的特殊性, 对执政规律研究得不多。 实际上,各国政党有着共同的执政规律。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我们撇开政党代表的不同利益这一具体问题, 那么,我们就可以从其他政党的产生和活动中,看到政党在功能、作用、活动方式等许多方面带有共性的东西,这是我们认识政党活动规律的客观基础, 也是我们为什么说各国政党有共同执政规律的根本原因。第一,政党在民众中获得认同的比例,与政党取得政权的概率及执-范文最新推荐 -政地位的巩固成正比。权力来源于民众,没有民众的认可,政党就无法走

9、上执政地位。 当然,不同的政党,获得民众支持的方式可能不同,有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真诚行动赢得民众支持拥护的, 也有以各种欺骗、作假、甚至收买等方式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获得民众支持的。这里就有了真正的认可和虚假的认可的区别, 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具有共性。如果得不到多数民众的认可, 政党的执政地位是不会持久和巩固的。第二,政党依法执政水平的高低, 与政党表达民意的程度及政党自身权威性在民众中获得认同的程度成正比。 政党执政,必须体现民意,而民众的意愿又必须通过有序的状态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 这就要求政党反映民意必须有规则可循, 也就是依法执政。政党需要遵从法律,并通过合法的程序将自己的主张在代表

10、公共权力的国家意志中体现出来。而且,要使这种意志体现得更充分,执政党的干部和党员就要带头依法办事,以维护国家意志的权威。第三,政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绩效的大小,与政党获得民众的支持率、进而与政党执政基础的稳固程度成正比。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它把执政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凡是政党,都会竭力谋求执政并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也就仅为这一点, 政党也必须致力于社会的发展。 因为只有社会的发展, 才能带给民众以现实5/10的利益,民众才会认同这个党的执政地位。所以,尽管不同性质的政党推进社会发展的深层动机可能有很大的区别, 但其直接的表现是有共性的。第四,政党执政后权力制约和监督体制机制

11、的完善程度, 与政党的执政效率及政党特有功能的表达程度成正比。这是因为:其一,政党的权力来源于民众, 民众授予政党权力的程序和机制本身就对权力构成了一种监督; 其二,政党的权力必须通过必要的程序从国家意志中体现出来,而这种权力体现的过程和机制又对权力构成了一种监督。所以,在政党政治环境中, 一般不会出现像封建统治者那样完全无视民意和法律、肆意妄为的情形。但是,由于在权力运行的体制、机制或某些环节上发生问题而出现执政党官员腐败, 使政党功能难以有效发挥,甚至导致执政党下台的情形在世界上却是有的。所以,对执政党权力的监督成为执政党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以上这些共性原则, 在所有政党执政过程中都会表现

12、出来并发挥作用,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在不同性质的政党执政过程中,在不同的国情条件下, 这些规律和准则的内涵和具体的体现方式又会有很大的不同。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正确地借鉴别人的经验,认真对待我们自己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提炼出来的基本规则,是我们从整体上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我们执政能力的一种体现。戴焰军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教授-范文最新推荐 -各国执政党存在共同的执政规律接到省委组织部关于来我县调研的通知后, 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 组织工作科学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也是科学发展观在组织工作上的具体体现。这个题目很大,涉及面很广,我们只能结合自身的工作谈点

13、体会。 近几年,我们重点抓了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所以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最关键的是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了一套符合村支部书记实际需求的科学方法。 比如:在树典型上,我们不求大、不求洋,只求树立我们村支书信得过、愿意学、能够学的自己身边的典型, 于是我们重点抓了东留善固吕廷祥这个优秀农村党组织典型的培树工作,效果显而易见。在抓培训上,我们改普遍抓为重点抓 50 名村支书;在培训方式上,我们改满堂灌为大家提问题共同找办法,让村支书教村支书;在培训内容上,我们每期集中两三个村支书提出急需的实际难题,集体攻关,谋求解决。这些改变,更接近村支书的认知习惯和接受能力,提高了培训效果。在村支书的管理上,加大情感投入,把生活上关心、政治上负责同平时严格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