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三导学案: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812302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三导学案: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三导学案: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三导学案: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三导学案: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三导学案: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三导学案: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三导学案: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导学案【梳理归纳】一、对外开放的前沿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调整(1) 产业比重下降, 产业比重上升.(2) 产业比重下降, 、 产业比重上升.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3良好的区位条件:毗邻 ,靠近东南亚,有利于接受港澳产业的 ,参与 . 4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答案】产业结构第二 第三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 技术 知识密集型港澳 扩散 扩散【注意提示】图示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二、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工业化进程呈现两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年)主导产业: 型产业优点:一些工厂迅速成为 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缺点:吸引的外资额及

2、 的增长相对较慢第二阶段(1990年以后)主导产业: 产业面临问题: 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需进行产业升级2城市化 (1)现状:我国城市分布最为 的地区之一. (2)表现 城镇 猛增,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城市 迅速扩大【答案】劳动密集 国内 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 政策密集 数量 规模【注意提示】1.城市群城市群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或综合运输网的通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与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

3、体”.它具有一下四个特征:高密度的聚落;一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枢纽;拥有发达的网络结构;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2.工业化工业化是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展并达到占统治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以农业占统治地位向工业占统治地位的转变,它使一个国家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现代化工业国.三、问题与对策1问题产生的原因(1)受地区 和 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2)缺乏合理的 .2问题表现(1) 面临困境.(2) 相对落后.(3) 问题日趋严重.3对策(1) 调整:发展重工业和 ,推动产业升级.(2)构建 城市群.(3)加强 .【答案】产业基础 市场腹地 规划与管理产业升级 城市建设 生

4、态环境产业结构 机械制造业 大珠江三角洲 规划与管理【思考导读】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有哪些?3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什么?4.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哪些问题?5.不同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何不同?【参考答案】1自然环境优越(地势低缓,气候条件好,河网密布,交通便利,毗邻港澳,邻近东南亚);劳动力优势和侨乡优势;文化、教育科技发达;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2(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3城市化和工业化密切相关,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

5、的主要推动力.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城市有较高的收入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对农业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2)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科技、文化、交通,以及各项经济活动向城镇集聚,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规模不断扩大.4.环境问题,城市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水资源供给问题,就业问题等.5.因为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产生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尝试练习】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用/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回答12题.1.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6、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答案】1.A 2.B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34题.32008年,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A湖南、安徽、重庆 B四川、云南、江西C上海、浙江、江苏 D广西、湖北、云南4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

7、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答案】3.C 4.D城市流是人、物、信息、资金、技术等在城市间发生的流动现象.下表是2008年中国部分省区之间的城市流强度(不包括港澳台),城市流强度是区域城市间相互联系中城市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读下表,回答56题.5.根据图表材料,正确的是()A城市流强度倍数:广东/上海贵州/西藏B后五位省级区地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C有2个省级区既没海岸线也没有陆疆D与山东相邻的省区有江苏、上海、北京6广东城市流强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群规模较大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政策引导科技水平高A BC D【答案】5.B 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