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舞蹈教育及发展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81145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舞蹈教育及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小学舞蹈教育及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小学舞蹈教育及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小学舞蹈教育及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小学舞蹈教育及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小学舞蹈教育及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舞蹈教育及发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小学舞蹈教育及发展论小学舞蹈教育及发展【论文摘要】:舞蹈教育属艺术教育,情感教育,也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功能是使青少年在接受舞蹈艺术美的熏陶中逐渐具备较好的人体美的基本素质,获得协调动作的基本能力,领悟舞蹈艺术的基本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完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陶冶高尚情操对培养良好品行,意志及良好的舞蹈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论文关键词】:舞蹈教育 基本特点 历史发展 学科关联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几千年优秀灿烂的文明史,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舞蹈教育自古就有。舜命夔做典乐官“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2、用以教育子弟。周代王室建立“大乐司”对其子弟进行舞蹈教育时定“十有三年,享乐,诵歌,舞勺,成童舞象”,认为舞蹈作为乐舞,诗,道德修养三要素之一,同诗礼相融合,用以陶冶人的性情,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朱载则说:“古有君子生而未尝不学舞者,燕而未尝不学舞者-噫,古人自天子至庶人,无有不能舞者”。一、 时代呼唤舞蹈普及教育早在1989年,秦安强就有“舞蹈艺术函待普及”的呼声,只是其普及途径仅限于传播,欣赏,学习舞蹈只是间接地提到一点。而张肖虎先生则“建议在高中设艺术必选课程-学生应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中选一门必选课,使高中学生的美育不致中断”。现在各个学校都需要舞蹈教师或有舞蹈特长的音乐教师。不可

3、否认,时代需要舞蹈教育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个性及素质修养。二、中外小学开设舞蹈课程的背景最早提倡和发展普及型舞蹈教育的国家是美国。美国自20世纪初以来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普遍设立了舞蹈课,他们的这一做法基于他们对舞蹈艺术的基本认识:“几十年来,美国教育系统里的舞蹈设置目标。初期属于体育范畴,认为舞蹈活动,可以强健身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使动作准确。在心理方面,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法律有帮助;对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有益处。因为舞蹈是一种运动,对学生来说,是比柔软体操更完备的一种体育课程。”在普通学校普及舞蹈教育,这不仅可以使舞蹈教育获得一定的发展空间,也提高了全民整体素质。美

4、国就舞蹈作为了一种对学生身心、思想都有益的运动,把其列在必修课中。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在我国小学的教育中要获得审美教育的渠道有很多,而在艺术教育中的舞蹈教育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美育的角度来看,在小学开设舞蹈课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三、舞蹈对小学教育的意义。(一)舞蹈可以磨练孩子的毅力由于现在的孩子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有些人在学习训练时常因吃不了苦而打起退堂鼓来。针对此,我在练习间除给他们讲一些艺术家的小故事,特别是辛丽丽,黄豆豆,杨立萍的经历。学舞蹈吃点苦是必然的,重要的是让他们明白吃苦并不是件坏事,苦中也有甜,从吃苦中去磨练自己。逐渐的在训练中,

5、他们都能忍耐住训练带来来的酸痛,坚持作压腿,下腰,开胯,一字开等基本功练习。(二)舞蹈可以培养学生的仪态美、心灵美舞蹈教育是小学美育中重要的学科。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指出:“人的审美教育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但是不能不承认,艺术是对个人目的明确地施加审美影响的基本手段,因为正是在艺术中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因此,艺术教育-对艺术需要的教育、对艺术感召和理解的发展、艺术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完善-组成整个审美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舞蹈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有着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如今它已成为了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的途径,并且与美的教育紧密的联

6、系在了一起。舞蹈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了能满足个体对艺术的强烈追求的、能提高小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参与力的一种社会活动。舞蹈具有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仪态美、心灵美等方面的作用与目的。同时作为一种通过身体运动得以实现并直接作用于身体的教育形式,舞蹈又具有其独特的生理学作用与功效,那就是它对身体的良性效应,以及它对生命提升的健康价值。四、如何在小学开展舞蹈教育由于很多学生从未接触过舞蹈,没有一点舞蹈基础,再加上身体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的训练,所以在进行舞蹈训练时就更加需要系统而有效的训练,不能拔苗助长,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易到难、从单一到多样的

7、系统的学习。1、先学习理论再实践。哪怕是学习一组简单的勾绷脚练习组合,都让学生先了解了人体构造及生理跟心理的特点。因为在没有对人体有一个初步认识的情况下,很难在教学中深入学习,舞蹈的工具就是人体,表现手段也是身体,只有充分了解了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后,才能理解和掌握舞蹈要领。2、选择好教学起点,从简单易学的幼儿舞蹈学起。因为儿童包括幼儿、少儿、少年,而幼儿舞蹈是儿童舞蹈的基础部分。儿童舞蹈中有很多都是动律练习组合,很多少年时期的舞蹈都源于幼儿舞蹈。所以学生们要从最基础的幼儿舞蹈开始系统学习。3、动作从简单动律组合学起。无论基训组合还是民族民间组合都要从单一的动作动律开始,只有打下扎实基础才可以赋予

8、身体表现力。(二)通过舞蹈创作培养创造能力当前我国教育改革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时期。选择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而艺术教育目标是“唤起创造热忱,帮助人们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它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艺术本身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舞蹈创作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正常智力的学生都有创造潜能.但这种潜能不会自发地转化成现实的创造力,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才能得到现实的一发.那么在舞蹈创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 1,掌握基本动作是创作的基础增强体质,改变不良姿态,使其动作协调优美.少儿身体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

9、,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舞蹈的体形训练中,一般都是正反两方面都要进行的,所以身体左右两侧发展均衡.舞蹈男女角色定位不同,符合男阳刚女阴柔的特点.舞蹈又有或悠扬或奔放的音乐伴奏,更能受到少儿的青睐。首先,教师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了解舞蹈词汇的表达内涵及舞蹈动作表现的内容。其次,在教学中积累基本动作他人素材.要使学生牢固掌握各民族舞蹈动作的基本形式和风格特点。再次,在生活中挖掘基本动作创作素材。“动作来源于生活”,把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经过加工,提炼,巧妙地运用舞蹈动作表达出来。最后,在欣赏舞蹈作品中收集基本功动作创作素材.掌握的基本动作素材越丰富,创作

10、地就越得心应手.2,把握音乐内涵,明确创作主题音乐担负着与舞蹈共同塑造艺术形象和提示主题思想的任务.舞蹈动作的发展变化无不是通过音乐节奏的变化及歌词内容来体现的.因此,在创作中只有理解并把握音乐的内涵才能确立主题思想.教师通过讲述乐曲的思想内容使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仔细分析乐句,理解歌词,然后反复聆听,感受乐曲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洞悉音乐内涵,使学生进入音乐所描述的意境之中,在愉快的音乐实践中明确主题,进而获得舞蹈创编素材,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并根据其主题思想来进行整个舞蹈创作.(这里针对歌编舞而言)即兴舞蹈的创编,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感情的表达力,各种诸如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11、也可以在其中得到锻炼,让孩子尽情欢乐,尽情演绎他们的思想感情,回归少儿本性,使其个性得到发展.3,展开想象,巧妙构思“想象是创造源泉,想象是发明的雏形.”教师要引导学生张开“想象联想”的翅膀,把抽象的音乐变成活生生的思维,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加以巧妙的构思,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与勇气。为了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用各种道具布景以此来渲染特定的环境,使舞蹈更具活力,更富有创意.由此看来想象地培养创造力的基础。创造力的发展能帮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音乐的内涵,编创出立意新颖的舞蹈,从而促进学生对舞蹈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三)激发学生舞蹈编排能力。这就更需要任

12、课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系统训练。在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专业教学要求。1、在舞蹈课程中加入了舞蹈创编环节,这也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如何让毫无舞蹈基础的学生学会并初步掌握舞蹈创编这个技能,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果只是单一学习基训、民族民间组合或成品舞,是不足以让小学生们学会舞蹈编排的。一定要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有计划的将创编这一概念植入学生脑中。2、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将舞蹈创编练习融入每堂课中。如果只是简单的学习组合,老师示范学生学,效果是短暂和有限的。在教学时将学生作为主动学习一方,让学生学习舞蹈教案,并自己独立复制完成,使学生能看懂并运用教案中的成品组合和舞蹈作品。在每次

13、课堂中让学生编排一些动律组合或舞蹈短句,通过这种练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舞蹈教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将舞蹈创编技法简化。舞蹈创编技法有很多,一定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首先从节拍练习开始,再到空间的认识等等。要不断的用不同训练方法去刺激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完成舞蹈作品编排的能力。4、要让学生把创编融入不同的教学环境中。比如小学有课本剧,其中就包括了舞蹈编创,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构想,创编出适合的动作语汇,增加课本剧的可看度。学生还可以将舞蹈中的肢体动作加入普通教学中,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氛围,真正实现快乐教学。五、舞蹈与其他学科互相关联亲密配合1、舞蹈与体育的关系。舞蹈和体操都是以人体动作和技

14、巧为表现形式的,都有强身健体之功效,体育中的自由体操,艺术体操更是酷似舞蹈,但体育不能替代舞蹈,因为舞蹈重在抒发感情,而体育则注重动作技巧,很少与个人感情挂钩。2、舞蹈与音乐的关系及比较。古有:“有乐而无舞似瞽者知音而不能见,有舞而无乐,如哑者会意不能言。”近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说明音乐对舞蹈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亦受到音乐的熏陶,在某种程度上说,舞蹈亦用来解释音乐,借用我国著名音乐家吴祖强的话说:“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在舞蹈艺术中,音乐是舞蹈的声音,舞蹈则是音乐的形体,一个有形,是反映至美的艺术想象产物之一。”3、 舞蹈与美术的关系.舞蹈与美术的便是舞台美术,其服饰,布景,灯

15、光,道具是舞蹈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术在这方面起着展观舞蹈作品所处时代,环境,民族,人物身份及展现人物思想感情和推动舞蹈情节发展的作用.舞蹈以动的画面来展示,而美术则用静止的造型构图来表达感情,无论如何,动感总比静感吸引人,对于学生来说,欣赏舞蹈要比欣赏美术作品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并投入其中,道具的运用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4、 舞蹈与文学的关系。舞蹈所表现的“诗情画意”,就是文学的因素。实际上任何舞蹈作品,就是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一个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才能展现其内涵,特别是诗歌的韵律美,修辞美,意境美,都可以用各种舞姿来表现,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六、结束语舞蹈,可以强健身体,纠正姿态,调理肌肉,使动作准确;舞蹈,对学生适应团体活动,接受领导、遵守法律有帮助;舞蹈,对个人言行举止,表情达意有益处;由此可见舞蹈教育无论在中外背景还是与教育学科的关系上,我们都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提高小学生的毅力、审美观、创造力等。参考文献:1斯托洛维奇,译凌继尧审美价值的本质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200)2 温柔舞蹈生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