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81091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第七册第18课颐和园教学设计南沙小学 梁丽芬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2、教材中配有3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阁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隐隐约约、姿态不一”等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有序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2、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颐和园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

3、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检查预习。1、教师激情引入: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著名的旅游景点不胜枚举。截止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北京有一座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那就是颐和园。那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游览和欣赏的颐和园的地方。板书课题:颐和园。 “颐和园”三个字中最难写的是哪个? 最难理解的是哪个字?(颐)“颐”什么意思? “颐”是保养、休养身体健康。它是皇家园林,过去颐和园是保养皇亲国戚身体健康的地方。让我们响亮地读出她的名字颐和园。2、认读词语:长廊 柱子 建筑 宫殿 葱郁 掩映 朱红 堤岸 雕刻 狮子佛香阁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隐隐约约 姿态不

4、一 颐和园设计意图:词语教学是语文学习之本,虽然到了四年级字词教学已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新课伊始让学生读一读新词还是很有必要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听课文,说感受1、这到底是一座怎么样的大公园呢?请你打开书大声地读读课文,读完后请你用一个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你眼中的颐和园。板书:( )的颐和园2、学生读文、交流,并上台板书词语。设计意图:让学生读文后说说自己眼中的颐和园,并让学生上台板书词语,这一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说、写的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颐和园的美景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了初步的印象。读课文,理脉络1、播放课件,师配乐简介颐和园。设计意图:美丽的图片、优美的音乐再配上

5、教师深情的介绍,“颐和园”这座美丽的皇家花园在学生心目中逐渐丰满起来。2、那课文具体描写了颐和园的哪些美景呢?下面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作者重点描写的景点,用“ ”标出来。3、交流并出示: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 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 )脚下。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昆明湖)。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4、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作者走到哪里就看到了哪里,看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做“移步换景”。也叫做游览顺序。(板书:移步换景)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书批注、交流的

6、过程中理清了课文的线索,知道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三、创设情景,拓展练习1、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颐和园的门口,如果你是导游的话,你准备怎么样向游客介绍颐和园的游览路线呢?(出示平面图和导游词)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在四人小组内选出一名小导游,其他三个同学就当游客。好,现在请你在四人小组内准备,想想怎么介绍比较有礼貌,游客可以随时向导游提问。2、邀请学生上台当小导游作介绍,师生互动。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当小导游”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学当导游介绍颐和园的游览路线,先在四人小组里交际,再全班互动,既是对所学语言的有效运用,又提升了学生交际时的语言素养、文明素养,把文本语言转化成交际语言

7、,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还原生活、服务生活。四、课堂小结。同学们真不错,游览也挺仔细的,我们感受到了颐和园的大、美,也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心中的喜爱。那你喜欢颐和园那一处景色的景色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按游览的顺序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板书上节课的内容)现在,我们就来移步换景,依次游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再一起走进颐和园这个美丽的大公园吧!二、研读课文,欣赏颐和园。1、下面我们先来游览一下颐和园中最有名的长廊。(出示:长廊图)请同学们轻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好好感受一下这别具一格的长廊。2、读了文字之后你感受到了什么?(长、美)3、交流反馈: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8、,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引导:从哪些词中看出了长?(七百多米,273间,一眼望不到头。)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1992年他被认定为“世界吉尼斯记录”,怎样?够长吧。(出示长廊图片)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一下。指导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感悟长廊之长,再通过图画对照,读出长廊的“长”,使朗读变得有声有色。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A、过渡:是啊,这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为273间,从这些数字中我们深切地感受了长廊的长,那这长廊给你的印象仅仅是一个“长”字吗?B、

9、你从哪里读出长廊的美了。出示句子、指名读句、你觉得长廊美在哪?(画的数量多、种类多)把你理解到的读出来。C、(点击课件,欣赏“横槛”上的画)D、那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长廊的美吗?指导朗读。小导游介绍横槛上的画设计意图:文本中对彩画的描绘仅限于抽象的文字,适时用多媒体呈现那一幅幅精妙绝伦的彩画,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而后再指导学生朗读,自然是水到渠成。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你还从哪里体会到长廊的美?(花的那句)长廊两旁载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四季常开不谢,谁能把这浓浓的花香给读出来。闻到了吗,这夹杂这淡淡花香的微风从昆明湖

10、上吹来了,令人神清气爽。谁愿意来赞美一下长廊!4、学习万寿山上的“佛香阁”A、现在我们走完了-(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啊!各位游客,快告诉我,你们看见了什么?佛香阁什么样?指名读课文。 B、出示句子对比读:一生读:佛香阁是一座八角宝塔型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教师读:一座八角宝塔形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 C、这两句读起来感觉有什么不同?读第二句,你仿佛能看到游客在喊:那就是佛香阁啊!太美啦!百闻不如一见啊! D、小结:你看, 这句式一变,顺序一变, 就写出了惊喜,写出了激动,写出了兴奋!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11、多有意思啊! 再来读一读。E、你们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佛香阁的-美,佛香阁的-壮,佛香阁-金碧辉煌。板书:高、美 居高临下的佛香阁,犹如一座天宫,在颐和园中占着最重要的位置,再次让我们感叹。 同样的句子,有时,只要变化一下顺序 板书: 变换顺序,倒着说,让人意外之感,能更好地表达情感,这种表达很特别,很特殊的。把这句话用波浪线划下来。设计意图:用变换句式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对比着读,读中比较,体会倒装句的用法,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佛香阁的高、美,同时明白在文章中适当使用倒装句表达的效果更精彩。5、学习“昆明湖”A、同学们,继续前进吧!现在我们可要爬山啦!加油啊!无限风光在险峰啊!我们终于登上了万寿山,站

12、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又望见了怎样美丽的景色呢? B、(教师配乐朗读) C、印象最深的,最美的要数-昆明湖了。 D、谁愿意读(三、四位学生读)打出课件: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上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E、都说这儿有一面镜子,一块碧玉, 你们看, 课件: 昆明湖图片 看到了-的镜子,-的碧玉。 F、游船、画舫在这样的镜子上,碧玉上滑过,怎么滑过?-板画“滑”,重重滑过,不留一点儿痕迹滑过 (都不对,应该是-)对,就这样若隐若现,就这样若有若无,似乎连游船、画舫都不忍心打破这宁静而美丽的湖面啊!设计意图:抓住一个“滑”字,让学生通过语句、板画加想象,渐渐地入

13、境入情,感受胡静船悠闲、体会作者怜惜美景的心情,达到情境合一,令人神往。G、小结:如果说佛香阁仿佛是一座金碧辉煌的天宫,那么昆明湖就是无与伦比、令人惊叹、让人陶醉的天河(湖)。 同学们,陶醉了吧,享受吧!让我们休息一会儿,伸伸懒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呵,也让我们暂时回过神,思考用什么办法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让我们产生美好的幻想?(比喻)设计意图:抓住文本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充分进入文中意境的时候,适时地引导学生回归理性,重新思考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昆明湖写得这么美。6、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近昆明湖,去看一看它的别样风光,老师想请1位同学来读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风光?

14、A、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师:这些桥几乎汇集了中国古典桥梁的所有形式,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1、同学们,颐和园是个大公园。它还有很多其他的景点。课件:颐和园其他景点的图片。为什么作者只带我们游览这些地方呢?(这些景物有代表性,能突出颐和园的美)师:现在请同学们想想看,写游记类的文章,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呢?小结:(1)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游览顺序、方位变化顺序、季节变化顺序。)(3)运用好过渡句。(4)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2、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跟随了作者游览了颐和园,认识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希望同学们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我们的校园。(1)回忆:我们的学校有哪些景物。(2)如果要你写美丽的校园你打算选取哪些代表性的景物?(3)你打算按什么顺序来描写这些景物。说说你的游览路线。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想象、再书写,有机地把读书与创造思维结合起来,把读书与说写结合起来,这样的写话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板书设计: 游览顺序 景物特点 长廊 长、美美景说也说不尽(赞美)万寿山脚下 佛香阁 闪闪发光(抬头看) 排云殿 金碧辉煌颐和园(美丽的大公园) 葱郁的树丛 登上万寿山 黄绿屋顶 (向下望) 朱红的宫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