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斧须自上班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810295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弄斧须自上班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弄斧须自上班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弄斧须自上班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弄斧须自上班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弄斧须自上班门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所以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只有不怕在能者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才能不断进步。 2003 年秋,县教研室来我校视导,语文教研员听了我的一节课,课文是皇帝的新装,听后教研员从三维目标、 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 教师神情、 肢体语言、 问题提出、课堂气氛、 学习方式等多方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同事们也投来钦佩的目光,此后我飘飘然,确信此堂课是完美无缺的。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把我自己上的课与胡专家的课相比,弱点就显现出来了。其存在的问题是:首先,我对文本探究不够,很少让学生选择独特语、异常语、深义语,从而去咀嚼、比较、品味。其次

2、,没有通过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没有让学生通过想象揣摩老大臣那时说了什么?想了什么?神情怎样?其三,问题一直都是老师提,学生依据课文,或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或是学生组内讨论作答, 没有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四, 我在教学中常常会犯“空泛偏移”的毛病,特别是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时,会超出文本的原意, 牵强附加一些意念。 有时还会出现固守僵化的毛病,如提出一个问题总要牵着学生的鼻子往老师预设的答案上逼, 遏制学生开拓创新的思维。 新课标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 不能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若教师将自己的解读思路、解读感受,把预设的唯一结论强调学生接受,这样做的同时会扼杀读者的个性, 无异于 “请君入瓮”。有比较,方有鉴别,特别是把自己的教学与专家的教学做比 较,便可看出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毛病。因此要使自己的教学有长进,弄斧须自上班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