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课程——汪潮教授的讲座2016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809801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拓展性课程——汪潮教授的讲座201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拓展性课程——汪潮教授的讲座201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拓展性课程——汪潮教授的讲座201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拓展性课程——汪潮教授的讲座201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拓展性课程——汪潮教授的讲座201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拓展性课程——汪潮教授的讲座201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拓展性课程——汪潮教授的讲座20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汪潮教授的讲座 2016.7教学思维f课程思维国家课程f校本课程基础性课程f拓展性课程一、基于语文学理的课程思想:一个课程观点,为实现课程思想而构建课程体系。1. 课程概念课程是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要素组成。课程的概念与“教育”“教学”“活动”等概念密切联系,但是内涵和外延是 不同的。根据概念的范围排列是:教育课程教学活动 (关注教材,关注课程 的前后、增减、课内外的调整与关联)2. 课程理想新课程的构建既要适应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也要顺应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 方向。新课程的构建不能满足于“突然”,而应追求“应然”。理想:学校培养目标,价值取向和课程理想课程理想实质是学校

2、根据现实而对未来美好状态期望的心理状态,是课程不 断追求的远景和蓝图。课程理想永远是一种进行式。“1+X”语文课程体系的构建正是当前小学语文课程变革的一种理想化调整。 正因为如此,“ 1+x”语文课程体系比较传统的语文课程结构显示了更为理想的优 势。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十个一”的学校培养目标:一流好人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基础目 标)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发展目标)3. 课程理念理念是一种理性化的想法,它是客观事实的本质性反映,是事物内性的外在 表征。“理念领先”应作为“ 1+X ”语文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指导思想。杭州市新华实验

3、小学的办学核心理念:“无边界教育”。无边界教育是一种打 开边界的教育,是走向开放的教育。它强调打破学科界限,开拓学习时空,寻找、 纳入、整合、建构、创生各类优质、美好的课程资源,将生活和世界作为教科书, 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整合贯通,充分发掘实践能力的“新小孩”, 这个理念的表述既高度概括又内涵丰富,对学校的发展和课程的建设起了积极的 导向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不能用学校办学理念简单代替课程理念。办学理念是上位概 念,课程理念是下位概念。课程理念有其本身的特点和表述方式,应从课程目标、 课程规划、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描述。如 2013 年起,北京市第十一学校亦庄实

4、验小学率先在国内进行了“全课程”教育实验改革。“全课程”教育实验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在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 基础上,以培养全人为目标,打通学科壁垒、强调综合性学习、覆盖学校全 面生活的综合性课程改革。”这个理念的阐述较为规范而具体。在这里,课程目 标是“全人”培养,课程规划是“综合性课程”,课程内容是“覆盖学校全面生 活”,课程实施是“打通学科(1)课程原理课程之父泰勒在他的名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 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第一,学校应该试图 达到什么教育目标?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第三,怎 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第四,我们如

5、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 验、评价教育经验,构成了著名的“泰勒课程原理”。这指明了构建语文拓展性 课程的基本框架。(2)课程整合通识教育+学科整合f全科教师芬兰是全世界基础教育的最佳样榜,他们早就提出:基础教育要去学科化, 实施整合,要从现象学的视角研究教育。课程整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整合是指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 法。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还是一种课程设计 的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学科内整合学科内整合是指在某一学科内,在国家统一标准、地方统一教材的基础上, 打破以往“跟着教材

6、、课文走”的局限,通过调整、补充教学内容的顺序、重点 和进度,重新设置教学方案的一种整合方式。学科间整合学科间整合是指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打破泾渭分明的学科间的界限,以统 一的主题、问题、概念、基本学习内容连接不同学科。学科间整合在于使学生在 此过程中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体验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科内外整合学校是缩小的世界,世界是放大的学校。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对国家课程进行了统整性设计与实施。他们把现有小学 科目统整为四大校本课程:语文核心统整课程、数学核心统整课程、英语核心统 整课程、其他学科统整课程。这是一种课程统整的积极尝试。(3)课程学习课程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拓展性课程体系折射的

7、是一种跨界学习的思想。跨界学习就是跨越边界 的学习。而这里所说的“跨界”,可以是非常广义的,包括跨学校、跨老师、跨 学科、跨文化甚至是跨时空的。所以,跨界学习是学生跨越语文的边界,向外界 学习并寻求多元素交叉的新型学习方式。跨界学习意味着根据学习主题,整合学习资源,采用多种学习方式,以求 达到最优学习效果。跨界学习意味着学校学习不再是唯一的语文学习场所,还包括家庭学习、 社会学习乃至自然界学习。跨界学习意味着语文老师不再是唯一语文课任教师,还包括其他学科老 师、家长乃至社会人士。跨界学习意味着语文课本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还包括互联网络、自然 风景乃至文化娱乐。(4)课程制度。构建课程体系要重

8、视课程制度建设,形成有利于每个学生 发展的课程建设制度和管理制度。从本质上说,课程建设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 性发展、差异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如果说,传统的语文课程较多地关注学生就成为关键之所在。在课程管理制度方面,有必要系统制定以下章程:课程开发制度课程审核制度课程实施制度学生选课制度学生走班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学分认定制度二、基于“语文+”的课程设计1. 学校课程规划的设计。课程规划指的是对学校校本化的国家课程、整合化的地方课程以及可选择的 学校课程的系统性规划。这涉及以上三种课程的内容、结构、比例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项顶层 的、整体的、基础的设计。学校课程规划的设

9、计是“ 1+x ”语文课程设计的基础和前提。2. 语文拓展性课程目标的设计。语文拓展性课程目标的设计,是在学校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育人目标的指 导下,根据语文课程特点而设定的语文拓展性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课程目标是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和育人目标在语文课程中的体现。在语文拓展性课程目标的设计中要提高 的目标系统。三十语文拓展性课 程目标要与学校课程总体目标结合起来,两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 语文拓展性课程体系的设计。“1+X ”语文课程体系是一个学校的语文课程图谱,它涉及课程类型、课程 结构、课程比例等。这个体系的架构显示出三个基本观点:(1)人才培养的模式 “人才”是“人” +“才”,

10、其中的“人”更多地关注 的是人的基本素养要求,“才”更多地考虑的是个体化发展的要求。“1+X”语文 课程体系中“ 1”是语文的共性要求,而“X”语文的个性要求。(2)课程发展的视野。传统的课程观弘扬简洁,主张学习经典,而现代的 课程观追求宽泛,主张生活学习。语文拓展性课程体系体现的是一种现代课程理 念。泛语文、生活语文(3)动态平衡。在现有语文课程体系保持总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适当减 少统一性和强制性的基础课程,适度增加选择性课程,学生个性化拓展性课程。一是体现学校个性的课程。杭州绿城育华小学 2015 年有国际理解、亲子阅 读、男生礼(五月)、女生礼(十二月)、半天族等108 门可供学生自主

11、选择的选 修课,学校还根据学生新需求和学校新课程资源进行调整,该校有的选修课有 30-40 人选修(合唱),也有 3-4 人选修的课程(编织)。二是体现学生个性的课程。如:清华附小与清华附中、清华大学共同研究“一 条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从四年级开始,利用每周一次的“分层走班”学 习时间,开设数学、人文、艺术三个供“学有余力、学有所长”的儿童,进行加 强学习的创新实验班,清华附中、乃至大学后,仍有与之对应的继续深造的机会, 为这部分儿童提供了先行一步的机会。“ + ”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促进“1”与“X”相辅相成,达成“1”和“X” 平衡的或增量或变量。“1+x课程”中的“ 1”与“x”追

12、求“0.618”的黄金分割比例。一方面强调 基础,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要上到总课程的一半的实际需求调整这一比 例,使之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1”与“x”相结合,共同达成学校的课程总目 标。4. “语文+”课程内容的设计“1+x ”语文课程内容设计有二个关键问题:一是“以语文为核心的课程统 整设计”,二是基于“语文+”的拓展性课程设计。(1)以语文为核心的课程统整设计。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可以与多学科结合,有必要设置“统整课程”, 进行统整教学。其基本要求是:以学习语言为核心,以此为最主要的课程目标。 以语文课本身的知识、能力体系为基础,以此作为统整的基本线索。以整合 为策略,追求课程

13、设计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可以二科整合(比如语文与思品, 语文与英语),也可以三科整合(如语文与思品、艺术),还可以三科以上的多科 整合。以主题为单元,进行主题板块设置。例如:与苏教版和人教版(2)基于“语文+”的拓展性课程内容设计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提出:“让学生爱上语文,又要让学生跳出语文。”设计“语文+”课程内容的目的是适应学生学习语言的个性发展要求,进行 语文的拓展性学习。其设计的特点是: 与语文主题相关。要以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能力作为主要的课程内 容。 与语文课文相别。不能简单重复已学过课文的内容。简言之,学过的语文 知识不再作为“语文+”课程的内容。努

14、力追求“拓展性课程反哺基础课程”的设计 思路。 与实践活动相联。 “语文+”课程的内容有利于采用生活情境、参与体验、 动手操作一般不采用传统的讲课方式。可以一课时,也可以多课时,灵活安排。例举如下:线索“语文+”意图“语文+”课程主题语言文字补充方言、姓氏、繁体字、汉 字画、书法、成语、韵语、 歇后语、对联语言文章认识绘本阅读、亲子阅读、读 整本书、小论文、语文游 戏语言文学感受主持节目、播音、诗词文 赋、文学导读、课本剧、戏剧表演语言文化渗透汉字文化、经典古诗文、 故事会、班级读书会三、基于活动体验的课程实施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实施以“活动”为主要展示平台,以学生的“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具有计

15、划性、活动化、体验性和整合性等特点。1. 指定实施方案。在课程实施时,要根据课程主题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实施方案类似于传 统的教案,但不是教案项目的简单重复和简单加减。语文拓展性课程实施方案的主要项目有: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年级、课时、活动场地、活动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前期准备等) 课程评价、.,I 、八.1 ?注意事项 活动需要分类处置。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活动类型开展有针对性地指导:(1)教室类活动。如趣味汉字课、班级读书课等,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 积极性、减少教师的作用。(2)会场类活动。如演讲比赛、语文展示等,要注意会场的布置、现场气 氛的调节和突发事件的处理。(3)舞台类活动。如语文课本剧、戏剧表演等。要注意舞台的布置、服装 道具的准备和事后场地的整理工作。(4)户外类活动。如收集素材、参观考察类,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2. 3. 加强学生体验。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实施要关注学生的 唯有学生亲身体验的课程才是最有效的课程。杭州市新华实验小学2015 年12 月展示了原创绘本剧花孩的故事,获得 了好评。该绘本的原创是该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