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集体备课教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80940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集体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年级集体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集体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集体备课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保县实验小学一年级组集体备课教案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课题称象主讲人:杨东芳本课题教时数: 课时3课时本教时为 第1 教时备课时间:2013 年4 月29 日教材分析称象是人教版语文第二册21课。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广为流传;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和借鉴,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时,可抓住第四自然段重点朗读,借助自制的课件或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辅助学习。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文末

2、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课时目标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3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受到启发。4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重难点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受到启发。教学准备课 件教学过程一、生活体验导入 同学们,你们学了称东西吗? (板书:称) 1、你们都称了什么东西?(生:书本、水果、文具等)如果老师请大家借助这杆大秤来称大象呢?(生一片哗然)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大象的故事。(板书:称象) (生读课题)收集有关三国时期曹操、曹冲历史背景2、

3、检查收集有关三国时期曹操、曹冲历史背景。学生回答:课文讲的就是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之子曹冲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曹冲是曹操的儿子,曹操不但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还是一个成功的父亲。他的几个儿子,文功武略,各有卓越之处,而他最喜爱的,首推曹冲。曹冲有解决问题的高超思维能力。他七岁时以等量置换的办法称大象体重,不但震惊了当时之众,也流传千古,成为最经典的故事之一。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生异口同声地说:想)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此环节设计是为了尊重学生,把学生的感兴趣的东西作为教学内容。通过信息的收集、交流。让语文课堂开放而丰富多彩。)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

4、字音,划出新词,特别是带有生字的词语。 2、利用生字卡片让小老师带读并随机点拔生字读音,特别是前鼻音、后鼻音、翘舌音、平舌音(称、象、官、柱、秤、艘、沉、止)小老师读准字音,老师表扬,并请小老师再领读一次。(本环节巧妙地把难读字音分出来重点讲,从中培养了“小老师”的自信心。)3、集体交流识字:(1)配图词语学生认读,在看图说话的同时把词语融入到图片中去,不断反复读词语。(此环节设计是利用了图片能刺激右脑,让学生右脑记忆法记忆词语的方法,根据科学家研究右脑的记忆潜能是左脑的100万倍。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们大朗第一小学低年级语文科研组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开发了一套适应低年级学

5、生识字的方法就是对难理解的词语进行配上生动有趣的图画。本教学方法能把学生的左右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记忆,还能让学生对生字词过目不忘。这样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运用形象直观的手段进行识字教学,能做到识用结合,及时巩固与积累。)(2)对口型游戏。(本环节符合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增强了学语文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学生更集中精力到老师身上来。)(3)学生分析难记的字:(象是象形字,出示大象图同学们你们仔细看图,大象身体哪些部位与哪些笔划相似?生:象的“”像是大象头,“口”是大象的耳朵,两“丿”和“丿”“捺”就像是大象的四条腿,“弯钩”就是大象的身体和尾巴。艘:舟字旁的字有哪些字?(生:船、舰、航、

6、舷)熟字加偏旁:干杆 到倒 主柱 故做形近字比较:住柱 像象 称秤(本环节最精彩的地方在学习“称秤”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个别学生称东西的过程,结合课前自己体验称东西的经验,说出秤杆要在“平”的时候才能把东西的重量称出来,所以秤的右边是个“平”字,用体验性教学识字,加深了学生对“秤”字的印象,巩固识字效果。)(4)小组交流检查识字。(本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相互学习中学生取长补短,加深理解和感情。)(5)写字指导。本课写字指导采取以下方法进行:(1)“点、照”二字重点指导四点底;(2)“象、像”二字重点指导“象”字(写好“象”字的关键是把下面的弯钩写正起笔和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再

7、迁移到“像”字;(3)“再”字要把下横写长,注意最后三笔的笔顺是“竖、横、横”。要注意“在”“再”二字字义的区别。(识字写字是1-2年级教学重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师指导得细致到位 。)三、学习第1、2自然段,解决“为什么称象”的问题。 师述:曹冲是个聪明的孩子,想出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是为什么要称象呢?我们一起来读1、2自然段。 1、学生齐读1、2自然段。读后学生回答:曹操和官员们都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特点,学习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学生的学习方法,这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根本所在,对学生当前的和今后的学习具有普遍意义。)2、看图了解这是一头怎样的大象,学生观察象身体与墙对比

8、图和象腿与四根柱子的对比图,对学生进行形象记忆。(1)出示句子: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2)指导朗读,读好这句话。(3)练习说话:?又又(生:苹果又大又红,树又高又大)3、官员们见到这样一头象有什么反应?(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用“一边一边”说句子。师做动作学生边学动作边说句子。例如:爸爸一边开车一边听音乐。妈妈一边洗衣服一边唱歌。等(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到两个动作的同时性,更易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四、小结。 这么高大的象要把它称出来,对于当时的条件来讲,确实不易,可是小小年纪的曹冲却称出来了,实在是聪明,那他聪明具体表现在哪里,从中又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我们等下节课再讨论。 五、作业。 读本文写一篇读书笔记。(教师根据孩子年龄设计了一个读书笔记的模式,开学初让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主要是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要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新一轮课程改革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感受和情感。本教学设计旨在突破文本化的模式限制,体现语文教材从文本化走向生活化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体验中与文本接触后,达到共鸣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