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的类型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809213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的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现代农业的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现代农业的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现代农业的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现代农业的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的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的类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业类型一、都市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功能概念: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类型:1、按农业功能划分:(1)农业公园(2)观光农园(3)市民农园(4)休闲农场(5)教育农园(6)高科技农业园区(7)森林公园(8)民俗观光园(9)民宿农庄2、按区域划分:(1)中心区农业(2)走廊区农业(3)隔离区农业(4)外缘区农业功能:都市农业能够充当城市的

2、藩离和绿化隔漓带,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和摊大饼式地连成一片;作为“都市之肺”,防治城市环境污染,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为城市提供新鲜、卫生、无污染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并增加农业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及收入;为市民与农村交流、接触农业提供场所和机会;保持和继承农业和农村的文化与传统,特别是发挥教育功能。概括起来其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功能:1、生产功能,也称经济功能;2、生态功能,也称保护功能;3、生活功能,也称社会功能;4、示范与教育功能。推荐精选发展模式:(1)农业圈层模式。(2)农业区域模式。(3)农业生产经营模式。(4)农业旅游模式。规划设计:农业资源要转化为满足人们

3、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产品,就要按照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规律性加以艺术创意,这种创意过程,就是农业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过程。都市农业是产生于农业产业和农村区域,是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基础,以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为主要目的。都市农业园区分二类,一种是开放性的非主题公园类型的都市农业区,一种是封闭性的主题公园式的都市农业园或休闲农场,前者属大地域、大范围、大景观的都市农业规划,景观规划要体现地方的农田、农村、农业风光,农业产品。后者除生产活动外,有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活动。在规划设计中要注意6个结合:(1)农业经营与绿色食品生产相结合;(2)农业经营与康体健身相结合;(3)农业经营与农业体验

4、相结合;(4)农业经营与农业文化展示相结合;(5)农业经营与别墅建筑要求相结合;(6)静态项目与动态项目相结合;(7)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相结合;(8)农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二、设施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功能概念:设施农业是采用具有特定结构和性能的设施、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改善或创造局部环境,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储藏保鲜等提供相对可控制的最适宜温度、湿度、光照度等环境条件,以期充分利用土壤、气候和生物潜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是一种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它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现代工厂化农业生产

5、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农产品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的新型生产方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用以提供新鲜农产品的主要技术措施。推荐精选特征:设施农业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它除具有农业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之外,还具有下列显著特征。抵御风险的能力强。设施农业对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及环节,都进行人为的干预和控制,使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储藏不再受到自然的限制,从而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大。设施农业是科技含量及集约化程度非常高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自然要求有大量物质和能量的投入。知识与

6、技术高度密集。设施农业是先进的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高度集成,是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通信、自动控制、环境、栽培、管理与经营等学科领域的系统工程。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重性。设施农业系统是典型的生态经济系统,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效益:首先,设施农业通过对环境条件的控制,使农业生产摆脱自然环境的束缚,实现周年性、全天候和反季节的规模生产,产量高且产品品质好,生产周期短,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其次,设施农业可为人们提供新鲜、奇特、健康、安全的农副产品,满足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从而取得社会效益。第三,设施农业可使农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并改善农业环境,从

7、而取得生态效益。地域差异性显著。设施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性。类型:设施农业从种类上分,主要包括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两大部分。其中设施养殖主要有水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两大类。设施种植按技术类别一般分为玻璃/PC板连栋温室(塑料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阳棚)四类;设施养殖中水产养殖方面按技术分类有围网养殖和网箱养殖技术,畜牧养殖方面,大型养殖场或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的养殖设施主要是开放(敞)式和有窗式,封闭式养殖主要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推荐精选三、循环农业的概念与特点概念: 循环农业是采用循环生产模式的农业,指在农业生产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

8、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它是生态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方面,享受现代工业的成果,生产过程中大量运用农业机械,施用化肥、农药,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过多施用化肥、农药,使用塑料薄膜,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增多使食用安全性受到影响。农机具及石油燃料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对大气的污染。养殖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畜禽粪便无法全部用作农家肥,处理不当又造成了新的污染。家庭新型燃具的使用,影响了秸秆的充分利用,许多农民在田中一烧了事,造成大气污染。过去那种循环的生产方式已演变为

9、资源产品 废物的直线生产方式。当然,也有不少地方在开发利用农产品可食用部分以外的资源,积极探索循环利用的新途径,但并未能上升到建设循环农业的理念。 特点: (1)循环农业有着一般循环经济3个特点:一是“减量化”,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是“再利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用品污染;三是“再循环”,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遵循3个特点的原则,可以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

10、2)循环农业也有着一般循环经济所不具有的由农业自身所产生的特点:一是食物链条,农业内部参与循环的物体往往互为食物,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中的各个主体互补互动、共生共利性更强;二是绿色生产,对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强调,控制化肥、农药的施用量;三是干净消费,农业的主副产品在“吃干榨净”后回归大地;四是土、水净化,“万物土中生”,“万物离不开水”,土壤、耕地和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要予以特别关注;五是领域宽广,不仅包括农业内部生产方式的循环,而且包括了对农产品加工后废弃物的再利用;六是双赢皆欢,清洁和增收有机结合,既要干净,又要增收,二者不可偏废。推荐精选四、观光休闲农业的概念与内涵概念:观光旅

11、游农业,是具有保护环境、生态美化环境和观光旅游等功能的农业,又称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 主要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依托, 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农业。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景观,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游览、品尝、参与、体验、购物、休闲度假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随着近年来都市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出现的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是由最初的农田发展到统

12、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园区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同时,生态型、科普型、休闲型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客观的促进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开发,有效的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它是农业观光旅游文化休闲乐趣的一种结合体。观光农业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兴产业,它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融农业产业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它以农业为依托,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环境美学的方法,合理地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观光休闲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农

13、村自然环境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劳作、休闲、体验、健身、书画、摄影、购物、度假等,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推荐精选 内涵:要理解观光旅游农业的涵义,首先要理解两个基本关系:一是观光与旅游的关系,二是景观农业与观光农业的关系。观光与旅游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观光只是旅游活动的一种内容和一种方式,旅游包括观光和休闲两大基本内容和两种基本方式,是观光和休闲的统称,实际生活中,观光与休闲往往相互渗透,因此,人们常常不加区别的相互借用。通常意义上的观光旅游农业实际包括: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以及两者相结合的农业。休闲农业是在经济发达的条件下为满足城里人休闲需求,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

14、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基本属性: 推荐精选以充分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业产品为前提, 将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加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 供游客领略在其他风景名胜地欣赏不到的大自然浓厚意趣和现代化的新兴农业艺术的一种农业旅游活动常见形式:常见的有观光农园、农业主题公园、教育农园、休闲农场、森林公园、农村留学、民宿农庄、民俗旅游等7种形式五、特色农业概念、关键点及内容概念: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

15、,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关键点: 特色农业的关键之点就在于“特”,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惟我独存或惟我独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

16、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推荐精选内容:现代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特色农业包括水体农业、绿洲农业、旱地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高优农业)等七、品牌农业概念及特征概念:品牌农业是指经营者通过取得相关质量认证,取得相应的商标权,通过提高市场认知度,并且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口碑的农业类产品,从而获取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 主要特征:1.产品品质的主导性。质量是品牌的基础,质量是维护品牌农产品信誉、巩固市场的“命根子”。为实现品牌农业对农产品高品质的要求,必须重视对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程质量管理,这就要求在组织农业生产中,土壤、水、空气以及种子、农机、饲料、农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