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C固网解决方案v1.0-Brief Version for Brochure-May 5,2009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808386 上传时间:2022-11-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MCC固网解决方案v1.0-Brief Version for Brochure-May 5,2009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CMCC固网解决方案v1.0-Brief Version for Brochure-May 5,2009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CMCC固网解决方案v1.0-Brief Version for Brochure-May 5,2009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CMCC固网解决方案v1.0-Brief Version for Brochure-May 5,2009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CMCC固网解决方案v1.0-Brief Version for Brochure-May 5,2009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MCC固网解决方案v1.0-Brief Version for Brochure-May 5,20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MCC固网解决方案v1.0-Brief Version for Brochure-May 5,2009(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业务背景下的中国移动固网解决方案目 录1方案的目标32全业务市场现状和前景分析32.1全业务背景下用户市场总体规模持续增长32.2总体业务收入构成:话音持续下降且移动替代固定,家庭和政企增值业务将显著提升42.3运营商在三大客户市场的竞争分析42.4用户需求分析:从一站式服务到行业融合52.5政企/集团客户表现出来的“两高一低”的特性,是三大运营商未来要重点关注和争夺的战略市场63中国移动固网解决方案的需求分析63.1中国移动全业务背景下赢取竞争胜利的关键:加大重点政企客户固网投入,推广家庭FMS63.2中国移动针对政企客户的差异化竞争手段:借助移动用户规模优势推广企业移动化、利用“技术后发

2、”建设固网64方案概述74.1业务层84.2核心层94.3承载层104.4接入层104.5支撑系统115方案优势总结11 1 方案的目标重组后形成的三大运营商有着不同的运营起点,这就决定了其全业务运营之路必然存在着差异。对于中国移动,在城域管道、宽带接入、互联网骨干网等方面资源匮乏,在提供一站式通信服务方面能力较弱。本方案着重讨论中国移动如何以最终客户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在移动领域的优势,多维度、经济科学、积极稳妥地推进集团和政企客户的宽带接入及固定业务,迅速提升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应对捆绑竞争。2 全业务市场现状和前景分析2.1 全业务背景下用户市场总体规模持续增长根据20082011年度中

3、国电信运营业发展潜力预测的报告,个人、家庭和政企三大客户空间均持续增长的态势不变,各个细分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如下:图 21 20082011年个人、家庭和政企客户空间发展对比个人客户:城镇化、老年化、个性化家庭客户:家庭小型化,城镇家庭户持续攀升,农村家庭户缓步减少政企客户:事业单位减少、企业客户增加,个体工商户与中小企业联合占99.6%的比例2.2 总体业务收入构成:话音持续下降且移动替代固定,家庭和政企增值业务将显著提升图 22按业务划分的全国电信业务收入构成2008至2011年间,话音业务仍是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仍占60%左右,但增值服务和宽带接入的收入贡献度会逐步增大,年均分

4、别提高2和1左右。在话音业务上,移动电话增长与固定电话萎缩互现,而3G将进入快速发展期。目前个人增值业务市场规模最大,但其在增值业务市场中的收入占比会有下降。20082011年,家庭增值业务市场将有望迅速增长,收入占比从7提高到12.4%。企业信息化的持续推进将促使政企增值业务市场不断做大,占增值业务市场的份额将从12升至16%左右。从行业竞争环境分析来看上,近期三家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焦点将主要集中在利润增长最快的领域:包括宽带数据通信、 3G移动通信、固定移动融合三个领域。2.3 运营商在三大客户市场的竞争分析从运营商的客户规模来看,中国移动在移动通信市场处于较强的控制地位,而新电信和新联

5、通在固话和宽带市场在各自的区域(南方、北方)处于垄断地位。从客户细分市场来看,个人客户市场是中国移动的核心根据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优势领域是家庭客户市场和集团客户市场,个人客户市场是其薄弱领域,也是其努力方向。我们对三大电信运营商在三大市场优劣势进行了总结:趋势市场优劣势1、农村地区巨大的增长潜力;移动通信,数据通信,非话音业务成为新增长点;2、移固替代(FMS)趋势不改,新市场和新业务也出现类似情况;3、互联网宽带用户数迅猛增长,超过移动电话用户增长率;4、国外全业务运营商的增长重点是互联网及信息化业务;5、国家政策是影响市场格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个人客户主要的竞争聚焦在移动通信1、新移

6、动在个人客户市场的营销拓展能力遥遥领先于新电信和新联通,当前市场份额超过60%,且高端客户多2、无线增值业务方面,新电信及新联通均难以追赶新移动,但3G时代,新移动采用的TD制式,很难在短期内取得领先地位。3、新电信和新联通借助固网优势在家庭客户市场和政企客户市场的捆绑销售也可能造成中移动个人客户市场流失4、固网运营商的一些优势产品很容易向移动网络移植。C网具有一些技术优势产品家庭客户1、新移动不具备大规模发展家庭固话产品资源2、语音:无线替代有线趋势明显3、南电信北联通主导的宽带接入业务发展迅猛,且短期难以替代4、新电信北方势力薄弱,新联通在南方亦然政企/集团客户1、固网运营商市场和技术优势

7、明显,移固替代缓慢,可能成为抢夺个人用户的利器2、新电信和新联通的优势被南北分开,新移动有潜力提升固网服务,同对手全面竞争2.4 用户需求分析:从一站式服务到行业融合从用户需求看,无论是个人客户、家庭客户或者是政企集团客户,在当今融合的趋势下,他们都更加偏好选择固移捆绑的产品或者一站式服务,同时一些关键引擎技术的出现和盛行,如IP/MPLS、SIP、SOA、WiFi和XML等,电信业呈现出几方面显著的发展趋势:融合的终端、融合的业务、多种接入技术、接入无关的业务、全球移动性、没有地理界限、个人和商务业务的界限变得模糊、基于IP的网络催化了业务的生成和业务的创新能力、灵活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络和对

8、用户多重角色的支持。2.5 政企/集团客户表现出来的“两高一低”的特性,是三大运营商未来要重点关注和争夺的战略市场对于运营商来说,政企/集团客户表现出来的“两高一低”的特性:即政企客户内部个人客户的ARPU值高,政企集团内高价值个人客户所占比例高,政企集团客户内个人客户离网率低,在移动通信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无论是从运营商各个层面的压力传递,还是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来看,竞争的结果都会产生极大的放大效应,所以政企集团客户是三大运营商未来要重点关注和争夺的战略市场。其中VPMN和宽带专线接入业务,是维系、发展集团客户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信息化服务的载体。3 中国移动固网解决方案的需求分析3.1 中

9、国移动全业务背景下赢取竞争胜利的关键:加大重点政企客户固网投入,推广家庭FMS 在政企/集团客户市场,新移动必须加大重点客户固网投入,在该细分市场同对手全面竞争,否则将可能失去大量集团客户,并影响到个人客户市场。 在家庭客户市场,新移动应该大力推广FMS产品,包括无线宽带产品,以遏制竞争对手,并把家庭客户市场变成新的增长点。这两点,也是中国移动投资固网解决方案的核心驱动力。3.2 中国移动针对政企客户的差异化竞争手段:借助移动用户规模优势推广企业移动化、利用“技术后发”建设固网 在业务表现形式上至少与新电信、新联通保持一致,借助庞大的手机用户群,开展固定移动融合的Centrex、移动分机、一号

10、通等,以满足企业办公移动化、便利化的需求,充分体现中国移动服务的差异化。 客户侧设备充分利用“技术后发”竞争优势,利用IP网络,大力发展基于IP大带宽融合接入产品和业务加速与铁通业务的融合,整合铁通的网络资源和业务资源 以IP宽带专线接入为基础,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多管齐下,解决固网业务能力不足问题(自建PON接入网络、与各地驻地网、广电合作)4 方案概述中国移动固网大客户解决方案的总体架构。包括:业务层、控制层、承载层、接入层、支撑系统。图 41总体方案架构图 41所示的总体方案是以3GPP/TISAPN IMS为核心控制,凭借IMS网络架构的业务与接入方式的无关性,向中国移动现有和将来可能采

11、用的下列多种相异的网络接入方式的终端用户设备,提供窄带和宽带多媒体通信业务1) 按IP Centrex 或Hosted Enterprise Services(HES)的模式向IMS网的网内用户提供虚拟小交换机业务: 各种VoBB宽带固定用户,诸如FTTX,ADSL,SIP软硬终端,其它VoIP用户 通过AG/IAD的窄带POTS用户 各种VoBB宽带无线/移动用户,诸如WiFi,HSPA,LTE,WiMAX,4G.2) 按需整合现有包括非SIP和基于SIP的IP PBX, ,通过相应的商务中继Business Trunking模式与新建的IMS核心网相融合。3) 按需新建基于SIP的Next

12、 Generation Corporate Network NGCN,并通过相应的商务中继Business Trunking的模式与新建的IMS核心网相融合。4) 按需整合传统的PBX,按DSS1 PRA/CCSN7 ISUP信令,通过相应变换中介实体,如7515 TGW(PRA/SIP)/MGCF(ISUP/SIP)与新建的IMS核心网进行融合。5) 在这个IMS网络中,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按照相关的3GPP/TISPAN技术规范,向其网内移动IMS用户提供较为成熟的移动非实时业务(IM, POC, Video Sharing等)按照网络实际情况需要,IMS核心网实现与其它网络(PLMN 2

13、G/3G, PSTN,其他 IMS网等)的宽窄带通信业务的互通以综合虚拟网的方式,使新建的IMS核心网与现有2G/3G PLMN网络,实现固定移动通信业务和各种多媒体业务的融合 从IMS网和2G/3G网电路域提供的窄带语音和宽带视频业务着手,涵盖固网和移动网目前各自提供的补充业务外,首先提供有别于这些补充业务,具有中移特色的基于固定移动融合的创新增值业务。 进一步将融合拓展到消息类等非实时业务的互通和融合,如2G/3G电路域短消息与IMS多媒体即时消息的互通和融合 2G/3G 分组域提供的非实时业务(亦即 Internet业务或者SMS/MMS等)与IMS网多媒体业务的互通和融合。解决方案的演

14、进: 在移动通信网(演进到3GPP R7及以后)的条件成熟时,按IMS模式最终实现固定移动全面融合的全业务网 在条件和相关标准成熟时,按需适时引入与视频类业务,如IPTV的融合 在条件成熟时,适时引入与包括因特网在内的其它数据网的高速数据业务的互通和融合4.1 业务层业务层总体策略:遵循中国移动业务网络SDA架构体系,实现业务能力接口规范化、业务能力复用,使用户能够实现“一站式”服务体验。针对不同市场推出有针对性的应用业务: 全面提升集团客户服务能力:构建集团客户业务的基础资源,建设集团客户业务的统一、通用业务平台,移动数据业务与固定互联网相结合,加快集团客户业务网的建设,实现集团业务网关的综

15、合化 进行有特色的3G多媒体业务平台建设:结合TD-SCDMA高带宽、支持动态信道分配的特点,进一步推广视频会议、可视电话、多媒体彩铃、视频共享(VideoShare)、视频留言等3G特色业务建设方案:基于54xx系列统一平台提供以用户为核心的全系列融合业务应用 语音、数据和视频的无缝融合:提供如VoIP、视频通信、多媒体会议、协同办公、通信录以及即时通信等核心业务能力,同时借助呈现等技术,不但可以了解用户终端的状态,还可以进一步了解用户的通信场景和意愿,实现个性化的业务需求 特色的个人/企业WEB自服务门户:用户可以通过自服务门户修改业务配置、设置一号通、访问通讯录、查询呼叫记录、实现点击拨号等;门户提供开放的API接口,与不同行业企业的应用相集成,如可以与OA/CRM系统、邮件、办公软件、IM以及第三方应用的集成 开放的业务创建环境:5400提供开放业务创建环境,包含丰富的业务能力引擎如呈现、群组管理、计费、策略控制等,可以供运营商和第三方业务开发伙伴开发创新的业务应用(已有合作伙伴:Accenture,IBM, C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