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32598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808308 上传时间:2023-12-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32598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32598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32598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32598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32598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3259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级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32598(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仅供个人参考附录A E级GPS空制网有关技术要求(参考)一、控制网执行的技术标准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3、技术设计书。二、使用仪器测量采用的GPS接收机型号及其标称精度。三、布网方案1、布网要求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c按下式计算:. a2 (b d)2式中a (mm)为固定误差;b (ppm)为比例误差系数;d (km)为相邻点间的距 离。GPS-E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 的1/21/3 ;最大距离应

2、为平均距离的23倍。表1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级别平均距离(km)a(mm)_6b(1 X 10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E级0.2 5 10 201/45000注:当边长小于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 20mm2、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1) 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 GPS网的点与点间不 要求每点通视,但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 每点应有12个通视方向。(2) 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用,对凡符合GPS-E级网布点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3) GPS网应由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构成。E级GPS 网中每个

3、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表 2的规定。非同步观测的GPS基线向量边,应按所设计的网图选定,也可按软件功能自动挑选独立基线构成环路表2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级别E级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条) 15 4 1.6 4015V 10注:1、观测时段长度应视点位周围障碍物情况、基线长短而作调整,2、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2、GPS卫星预报和观测调度计划(1) 保证GPS乍业观测工作顺利进行,保障观测成果达到预定的精度,提 高作业工效,在进行GPS外业观测之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预 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时

4、间、 点位图形几何强度因子等内容。(2) 编制预报表所用概略位置应采用测区中心位置的经、纬度。(3) 作业组在观测前应根据参加作业的 GPS接收机台数、网形及卫星预报表编制作业调度表,其内容应包括观测时间、测站号、测站名称以及接收机号等 项内容。3、观测准备(1)每天出发工作前应检查电池容量是否充足,仪器及其附件是否携带齐 全。(2)作业前应检查接收机内存是否充足。(3)天线安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作业员到测站后应先安置好接收机使其处于静置状态, 然后再安置天线; 天线可用脚架直接安置在测量标志中心的铅垂线方向上,对中误差应小 于3mm天线应整平,天线基座上的圆水准所泡应居中; 天线定向标志应指

5、向正北,定向误差不宜超过土 5。4、观测作业要求(1)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以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 星组。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 自更改计划。(2)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应连接无误,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 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3) 各观测时段的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两次量高之差不大于3mm取 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记录在手簿。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记入手簿备注栏中。天线高是指观测时天线平均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是指相位中心至天线底面的高度,这是常数he,由厂家给出;下段是从天线底面至

6、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由观测员在现场采用倾斜测量方法直接 量取。具体方法是:从三脚架三个空档(互成120)测量天线底盘下表面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 距离,互差应小于3mm取平均值为L,天线底盘半径为R,再利用厂家提供的 he,按天线高 h =,L R2 he求出。(4)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作业人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选择菜单,查看 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实时定位结果及存贮介质记录情况等。(5) 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每隔 15mi n)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 项内容。(6) 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以重新启动;进 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 ;改变卫星截

7、止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 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 7)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 防止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8) 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和手机等通讯设备; 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9) 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 及时将数据下载到计算机硬、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5、外业观测记录( 1 )录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 测站名、测站号; 观测月、日 / 年积日、天气状况、时段号; 观测时间应包括开始与结束记录时间,宜采用协调世界时UTC填写至时、

8、分; 接收机设备应包括接收机类型及号码,天线号码; 近似位置应包括测站的近似经、纬度和近似高程,经、纬度应取至T,高程应取至 0.1m; 天线高应包括测前、测后量得的高度及其平均值,均取至0.001m; 观测状况应包括电池电压、接收卫星号及其信噪比(SNR、故障情况等。( 2)记录应符合下列要求: 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按规格现场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美观, 不得涂改、转抄; 外业观测记录各时段结束后,应及时将每天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录入计算 机硬、软盘; 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在下载到存贮介质上时, 不得进行任何剔除与删改, 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六、数据处理方案1、基线解

9、算及其质量检验(1)基线解算以双差固定解作为最终结果,双差固定解的可靠性由以下两项指标来判别,即固定解的单位权中误差(RmS和整周模糊度检验倍率(Ratio), 其检验值见表4。根据表4判别时,Rms必须首先符合要求,而 Ratio值越大表 示固定值越可靠。表4静态GPS基线固定解可靠性判别表基线长度(km) 10Rms(m) 0.010 0.012 2.5 2.1 2.0(2)同步多边形闭合差检验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 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 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宜超过表 5的规定。对于采用不同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 闭合差和全

10、长相对闭合差按独立环闭合差要求检核。同步时段中的多边形同步 环,可不重复检核。表5同步环坐标分量及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规定(1X 10-6)一等级限差类型E级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6.0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0.0(3)重复基线边检验重复基线的长度较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ds 乞 2、2-式中:二为E级GPS空制网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4)独立环闭合差检验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 都应在整个GPS网中选取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 疋:x 込3. n 二,y 空 3 n二上乞3. n二s 辽3. 3n;式中:n:为闭合环边数;

11、C:为E级GPS空制网规定的精度(按实际平均边长计算)2、补测与重测(1) 无论何种原因造成一个控制点不能与两条合格的独立基线相连接,则 在该点上应补测或重测不得少于一条独立基线。(2) 可以舍弃在重复基线较差、同步环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中超限的基线,但应保证舍弃基线后的独立环所含基线数不超过表2的规定,否则应重测该基线或者有关的同步图形。(3) 由于点位不符合GPSM量要求而造成一个测站多次重测仍不能满足各 项技术规定时,可按技术设计要求另增选新点进行重测。3、GPS网平差(1) 起算数据与坐标系统首先要了解测区中央子午线经度,起算数据的带号,采用的坐标系等。如岳 麓山校区的起算数据为3度带的1954北京坐标,则中央子午线经度为 114, 故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取中央子午线经度Lo = 114的3带高斯投影。即有: 参考椭球为克拉索夫斯基椭球,长半径 a=6378245m扁率a =1/298.3 ;中央子 午线经度 L= 114 00 00。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2) 三维无约束平差当GPSS线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时,应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闭合图形,以 三维基线向量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