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808049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盘古开天地》说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盘古开天地说课稿盘古开天地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对将要执教的鲁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盘古开天地进行教学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 首先,和大家交流一下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我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的: 1.课标解读 新课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于对课标的认识,我将本节课设计的落脚点就放在了语言文字的运用上。然后结合课标中对本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这三条对本节课进行设计。

2、2.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专题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盘古开天地正是从神话这个角度初窥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 盘古开天地想象丰富,脉络清晰,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围绕“创造”这个中心,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用斧头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蹬地,最后化作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神奇故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形式,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祖国灿烂传统文化的情感。 3.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喜欢神话故事,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自学字词、读通课文并借助字典等学习工具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但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在读书时

3、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无法深刻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因此,教学中主要采用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式,让学生关注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在品读文字的同时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四条教学目标: 1.100%的同学能正确认读“混沌、血液、滋润、抡斧、猛劈、创造、倒下去”等词语。95%的同学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混沌、滋润、创造”等词语,能区别多音字“倒”的读音。积累如“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优美的词句。 2.95%的同学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品味、边读边想象等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盘古献身的精神和神

4、话“神奇、有趣”的特点。 3.通过比较推敲“抡”“猛劈”等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通过比较、了解近、反义词的妙用,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简洁。 4.90%的同学能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并能合理想象,补写一、两句。 三、教学环节: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体现“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我在教学设计上分为四部分。首先是聊神话环节,我从猜神话故事人物入手,导入新课,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在检查预习时,除了进行简约而扎实的生字词教学外,重点是给学生展示自己预习成果的机会,不仅做到了以生为本,还激发了同学们课前预习的积极性。 第二环节是读神话。结合文本特点,我让同学们通过朗读将课文“读成一句话”“读成

5、一个词”,提高同学们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并能从中心句的提炼到关键词的提升,初步感受文章的主旨、精神。 第三环节品神话,也是本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节课主要选取盘古“开天辟地”和“化为万物”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体会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做动作比较“拿”与“抡”,“砍”与“劈”的不同,感悟盘古的力大、神勇,体会课文用词的准确。通过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同学们发现近义词和反义词的“秘妙”。在找寻近义词、比较句子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发现了这些词语蕴含着的“时间漫长”“开天辟地之艰辛”,还体悟到了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所在,体悟到了

6、祖国语言文字特有的韵味。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决”,并梳理出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习第二部分,体会盘古“身化万物”的无私。 这一部分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神话神奇的情境,神奇的情节,神秘的气息。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融入神话,我主要是将“感情朗读”与“想象画面”有效结合,通过想象,感悟神奇;通过朗读,再现神奇,有效达到让语言文字形象化、图像化的目的。另外,利用段末省略号留下的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写句子,这既是神话内容的二度创造,也是句式的巧妙迁移。 接下来通过课件出示其他中国神话故事的图片,让同学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阅读的期待,进而产生了对神话这一文学样式的浓厚兴趣。有效达成本课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最后,是作业的布置,在作业的设计时,我考虑到了两点,一是尊重学生的个性,所以我将作业分为三星、四星和五星,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二是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向学生推荐其他神话作品,使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课堂”。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