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判断题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807907 上传时间:2023-10-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传学判断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遗传学判断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遗传学判断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遗传学判断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遗传学判断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遗传学判断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判断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判断题绪论1 遗传的实质是后代能够按照亲代经过同样的途径和方式,把从外界环境吸取的物 质经过转化建造成与其亲代相类似的复本自交繁殖的过程。( )第一章.无融合生殖产生的胚,其染色体数均是n。(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偶线期,而同源染色的分离发生第 一次分裂后期。( ).细胞减数分裂时,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第二次分裂是染色单体分离。 ( ).在一个成熟的单倍体卵中有36条染色体,其中有18条一定是来自父方的。( ).在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有18条中来自父方的。( ).在正常的卵子发生中,50个初级精母细胞将产生200个精子。( ).减数分裂既为性状遗传

2、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变异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章.在一个混杂的群体中,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也一定相同。( ).在性状表现中,显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用一个具有显性性状的亲本作母本,同另一个具有隐性性状的亲本作父本杂交在 F1代表现出显性性状,根据显隐性原理,即能判别出它是真正的杂种。( ).当一对相对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显性基因决定性状的表现而隐性基因则不能这 种显性基因作用的实质是:相对基因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彼此直按抑制或促进的 关系,而是分别控制各自所决定的代谢过程,从而控制性状的发育。( ).外表相同的个体,有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后代,这主要是由于外界条件影响的结 果。(

3、).体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点上的基因称等位基因,而位于非同源染 色体上的基因称非等位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表现出来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章1.具有对基因的杂合体(F1)减数分裂可形成2n种配子,显性完全时,F2表现型 为2n种,F1形成的不同配子种类为3n( )2.多因一效是指许多基因影响同一性状的表现,这是由于一个性状的发育是由许多 基因控制的许多生化过程连续作用的结果。( )3.基因型纯合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也存在着同对基因的分离和不同对基因间的 自由组合。( )4.基因互作遗传中,等位基因分离,而非等位基因不独立分配。( )5.基因互作是通过控

4、制同一生化过程的不同步骤来实现的。( )6.西葫芦的纯合白皮绿皮杂交,F1表现白皮,F2出现12白皮:黄皮:绿皮比例, 这是显性上位作用的表现结果。( )7.在一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关系,是抑制与被抑制的关系。( )8.具有三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杂合体(AaBaCc)自交,F2基因型为AaBBcc的频率4/64, 而表现型为ABcc的频率是9/64。( )9.具有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杂合体(F1)自交,F2有2n种表型和3n种基因型。( )10.测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正好反映出被测个体所形成的配子的种类和比 例。( )11.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都是同一概念,它们的F2代都出现1:2:

5、1的分离比例。( )16.数量性状是受微效各基因控制的,呈现连续性的变异。( )17.性状的遗传力越大,在后代出现的机会就越大,选择效果也就越好。( )18.假定无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时,表现型值等于基因型值与环境差值之和。 ( )19.假设有一种小麦其粒色受控于6对基因的作用。由AABBCCDDEEFFxaabbccddeeff 杂交,F2代中某一亲本应占14096。( )第2-3章1.用白颖与黑颖两种燕麦杂交,F1为黑颖,F2黑颖418,灰颖106,白颖36,可见颖 色受两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在基因表达上属显性上位作用。( )2.基因互作遗传中等位基因分离,而非等位基因不独立分配。( )3.高

6、茎常态叶(DDBB)玉米与矮杆皱叶(ddbb)杂交,得 的F1再进行测交,测交后 代高茎常态83,矮茎皱叶81,高茎皱叶19,矮茎常态叶17,可见D与B基因位 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 )4.具有三对独立遗传基因的杂合体(AaBbCc)自交,F2群体中三对都是纯合隐性的 基因型频率和表现频率均为1/64。 ( ) 第四章.两个连锁遗传的基因,如果两者在染色体上的距离近说明这两个基因的连锁强度 大,若距离远,则连锁强度小。( ).基因型为+c/sh+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的性母细胞在sh与之间形成了一 个交叉,那么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和sh c将各占。( ).遗传物质的改变和环境条件的改变都可以引起

7、生物体表现型的变异,前者是遗传 的变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两对非等位基因在完全连锁和不完全连锁的情况下,F1代同样产生出亲本型和重 组型两类配子。( ).在连锁遗传中,交换值的变动幅度在0-50之间,交换值越大,两个连锁基因 之间的距离越近,则两个基因的连锁强度越大;交换值越小,两个连锁基因之间 的距离就越大,连锁强度就越小。( ).当两对基因为不完全连锁时,则这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的百分 数,是重组型配子百分数的二十倍。( ).二倍体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换句话说,有对染色体就 有n个连锁群。( ).在某一植物中,AABBDDaabbdd, F1再

8、与三隐性亲本回交,获得回交后代的数据 是:ABD 20; abd 20;abD 20; ABd 20; Abd 5; aBD 5; aBd 5; AbD 5;从这些数 据看出ABD三个基因是连锁的。( ).重组率是指亲本型配子数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 )10.在色盲遗传中,如果一对夫妇表现都正常,则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表现也全部正 常。( )11.已知基因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把杂种AaBb与双隐性纯合体(aabb)测 交,获得如下的表现型和比列AaBb(19):Aabb(83):aaBb(85):aabb(21), 从这 种测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可知,基因a与b是连锁的,而且可以知道原来

9、的杂 交组合是相引相 AA aa (即 )。 ( ) BB bb12.两个连锁基因之间的距离愈远,交换值愈大,这两个基因的连锁强度愈大。( )13.当两对连锁基因的交换值大于零而小于50时,则表明它们是完全连锁。( )14.连锁交换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一连锁群上的各个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 配子时,往往有保持其固有结合状态,随同所在的染色体而进入同一配子的趋势, 与此同时,也可能随着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而交换,从而 产生基因重组的配子。( )15.以无芒.白颖小麦与有芒.红颖小麦杂交,F1表现无芒.红颖,F2出现无芒.白 颖99株,有芒.红颖104株,无芒红颖299株,有

10、芒白颖28株,可见这两对基 因是连锁在一起的。( )16.当交换值是20时,杂种(F1)产生的两种亲型配子数各占30。( )17.母亲色盲父亲正常,所生男孩正常而女孩色盲。( )18.利用自交的结果估算交换值,可以把F2代出现双隐性个体的频率数开平方即可求 得配子的频率。( )19.交换值与基因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即交换值越大基因之间的距离越小,交换值越 小基因之间的距离越大。( )20.二倍体生物连锁群的数目与染色体的对数是一致的。( )21.性连锁是由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和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交换的结果。( )22.人类的秃顶只在男性中表现,可见是属于体性遗传。( )23.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分

11、离和自由组合是通过杂交产生基因重组的唯一途径。 ( )24.我国电视台曾报导88年2月某地一农家,一只阉公鸡生下了七只蛋的消息,根 据我们所学的遗传学知,可知是由于该公鸡发生了基因型改变的结果。( ) +C25.基因型为的个体在减数分裂中有6%的性母细胞在sh与c之间形成一个交叉, sh+ 那么所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和shc将各占3%。 ( )26.番茄中已知有两对等位基因;Cu(卷叶)和cu(正常叶)以及Bk(非裂皮果) 和bk裂皮果)。在两株卷顺非裂皮果的双杂合体的杂交中产生四种表型后代,其 中正常叶裂皮果占23.04%,可见,这两对基因是连锁的。( )第五章.基因加性方差是指等位基因间和非

12、等位基因间累加作用引起的变异量。( ).一个自交系群体由于没有遗传上原因造成的变量,从这个角度考虑,它的遗传力 为。( ).在育种实践中。遗传力小的性状比遗传力大的性状的早代选择效果好。( ).有超亲遗传现象的性状一定是数量性状。( ).显性方差.上位性方差都是基因型方差的一部分,都是可固定遗传的。( ).质量性状是受核上染色体的主基因控制的;而数量性状是受细胞质中的微效多基 因控制的。( ).质量性状由主基因控制,它们的杂种后代表现为非连锁性变异。( ).基因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总方差的比值,称为狭义遗传率。( ).质量性状是由主基因控制的,变异表现呈非连续性,而数量性状则由微效多基因 控制,变

13、异呈连续性。( )10.由于基因重组,控制相同性状的不同基因能在杂种后代中积累起来形成超亲现 象。假设熟期受三对基因控制,则利用:AABBCC与aabbcc基因的植株杂交,其 F2容易出现超早亲或超晚亲现象。( )11.遗传力(率)低的性状应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而遗传力高的应在后期世代进行 选择,收效才比较显著。( )12.A1A1A2A2a3a3的晚熟亲本与a1a1a2a2A3A3的早熟亲本杂交, F2出现超亲早熟和超亲 晚熟个体, 它们各占F2群体总数的六十四分之一。( )13.累加性变量随着自交代数增加而减少,或消灭,只有显性变量才是能鉴定遗传的 部分。( )14.数量性状所以呈不连续的

14、变异是由多基因作用的结果。( )15.质量性状是由主基因控制的,它的杂种后代表现为连续变异,数量性状是由微效 多基因控制的,它的杂种后代表现为非连续性变异。( )第六章.连续回交的结果,回交后代的遗传组成几乎全部为轮回亲本的遗传组成所取代。 ( ).杂合体的异质基因对数越多,自交的纯合速度越快。( ).在多数情况下,两个不同来源的玉米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比两个单交种之间的 杂种优势高。( ).豌豆的两个品种杂交,(P1茎秆节多、节间短P2茎秆节少、节间长)F1茎秆 节多、节间长,这是显性基因的互补作用引起的,证明了超显性假说的正确性。 ( ).自交是近亲繁殖最极端的一种方式,自交是有害的,会出现衰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