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必备)讲解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80783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79.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必备)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必备)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必备)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必备)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必备)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必备)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必备)讲解(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地资源管理基础知识理论bete1.0Editor: yyx自整土管基础知识,适用于LKD,会陆续根据情况陆续增加和删除土壤的概念: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 本质特征。土层:是原来的成土母质在成土作用的影响下产生分异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土壤层次可根据 其颜色、结构、结持性、新生体等特征进行划分。(每一种成土类型都有其特征性的发生层 组合,从而形成了各种土壤剖面,主要的有:有机层(O)、腐殖质层(A)、淋溶层(E)、 淀积层(B)、母质层(C)、母岩(R) 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粗细的状况。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土壤水划分为:固态水、气态水、化合水和结晶

2、水、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毛管上生水、 毛管悬着水)、重力水(自由重力水、支持重力水)等几种类型。土壤水分常数:土壤水分常数是反映土壤水分形态和性质的特征值。它标志土壤水分的形态 和性质变化时的一些土壤含水率的特征值。在水文学中常用下述几个土壤水分常数:1. 最大吸湿量:在饱和空气中,土壤能吸收的最大水汽量称为最大吸湿量。它表示土 壤吸着气态水的能力。2. 最大分子持水量:由于土粒分子力所结合的水分的最大值称为最大分子持水量。此 时,薄膜水厚度达到最大值。3. 凋萎含水量: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从而开始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植 物根系的吸力约为25 个大气压,即当土壤水分的吸力等于15

3、 个大气压时土壤含水 率就是凋萎含水量。由此可见,大于凋萎含水量的水分才是参加水分交换的有效水 量。4. 毛管断裂含水量:毛管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开始断裂时的含水率。当土壤含水率大于 此值时,悬着水就能向土壤水分的消失点或者消失面运行。在此值以下,连续供水 状态遭到破坏,其土壤水分为结合水和薄膜水。这时,水分交换以薄膜水和水汽形 式进行。5. 田间持水量:又称为田间最大持水量。饱和土壤排水两天后,过多的重力水已经排除,土壤中保持最大毛管悬着水时的土壤含水率,相当于0.10.3个大气压。悬 着水不作重力流动,当土壤含水率超过田间持水量时,过剩的水分不能保持在土壤 中,会以自由重力水的形式向下渗透。它

4、是划分土壤持水量和向下渗透水分的重要 标志。6. 饱和含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全部被水分充满时的土壤含水率。约相当于).001Pa, 它决定于土壤孔隙的大小。从田间持水量到饱和含水量,是受重力作用向下运动的 自由重力水。地下潜水面以下,土壤含水量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属于饱和渗透水流 特性。土壤主要发生过程:1.原始成土过程 2.灰化过程 3.粘化过程 4.富铝化过程5.钙化过程 6.盐渍 化过程 7.碱化过程 8.潜育化过程 9.潴育化过程 10.白浆化过程 11.腐殖质化过程 12.泥炭化过 程 13.人工熟化过程 14. 其他过程。冻土:是指地表至100 厘米范围内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地表具有

5、多边形土或仕宦等冻融蠕 动形态特征的土壤。包括冰沼土和冻漠土。灰化土:是指具有灰化淀积层的土壤。 弱淋溶土:是指石灰质在土壤剖面中发生淋溶与累积、并伴随有粘粒的形成与淀积的土壤。 钙积土:是指碳酸钙在土壤剖面中明显累积的土壤。荒漠土:指在荒漠地区所发育的地带性土壤,这些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石灰 表聚明显,土体中普遍有石膏和易溶盐的聚积。高寒土:是指高山和亚高山草甸和草原植被下形成的、具有寒性土壤温度状况和胡敏酸与富 里酸比值1 的暗色表层的土壤。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atmosphere)、水圈(hydrosphere)和 生物圈(biosphere)。|广对流层:平均厚度12

6、km,含大量水蒸气和尘埃。表现为强烈的 对流。风、霜、雨、雪、雹、雾等气象现象均发生于此层。平流层:从对流层顶到地表以上55km的范围。大气呈水平运动。 几乎不含水蒸气、尘埃,无天气现象。中间层:从平流层顶到地表以上85km的范围。大气呈对流运动。 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暖层:从中间层顶到地表以上800km的范围。内部存在多层的电 离层,也称电离层,强烈反射无线电波。扩散层:从暖层顶到外层空间。物质多以原子、离子状态存在。 是地球物质向宇宙空间扩散的部位。地球的内部圈层(1) 莫霍面: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全球平均为33Km,在太洋之下平均为仅为7Km。莫霍 面之上称地壳;之下称地幔。(2)

7、 古登堡面:此界面位于地下 2898km 深度。此界面之上到莫霍面称地幔。此界面之下 到地心,称为地核。矿物指岩石圈的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相对稳定 的、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天然物体,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分类: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二种,一是侵入岩,如花岗石,坚固、美观;一 是喷出岩,有气孔,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作用而形成。如 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8、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 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如花岗岩一片麻岩、石灰岩一大理岩、砂岩一石英 岩、页岩f板岩。用塑血风忧、莊烁 据运、集和岩藝严卵 jyt*住蠻 戦、兀积覺耐用删就 密埜JT岩押T砌岩卜词4耋质作用r一褶皱是岩层因在构造运动的作用下而变形,形成的一系列连续弯曲。背斜 指岩层向上拱弯,形成中心部位岩层的时代老,外侧岩层时代新的褶皱向斜 指岩层向下凹曲,形成中心部位岩层的时代新,外侧岩层时代老的褶皱。 坡面径流作用主要表现为冲刷、搬运和堆积作用三种方式 侵蚀基准面:河流的下蚀并不

9、是没有止境的,往往受某一基准面的控制,河流下切到这一 基准面时便不再向下侵蚀。此面被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分为地方(局部)侵蚀基 准面和终极侵蚀基准面。一般,把海平面当作河流的终极侵蚀基准面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流比降减小,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当侵蚀基 准面下降时,由于坡降增大而使流速加大,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 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即向源侵蚀(溯源侵蚀)。黄土成因(以风成说最为普遍,另有水成说,风化残积说等)(一) 风成说内容 认为亚洲中部(包括中国北部)地区的黄土,是由内陆干旱荒漠、半荒漠区强大的反 气旋风从中部吹向外围,把大量黄土物质吹送到生长草

10、本灌木的草原地带,逐渐堆积形成的。(二) 风成说依据:黄土分布在沙漠的边缘(如中国北部、中亚的黄土)和古大陆冰盖外围(欧洲,北 美);:黄土矿物成分有高度一致性,但与所在区域下伏基岩没有多大联系;距沙漠越远,粒度成分有逐渐变细的趋势;:黄土覆盖在起伏的古地面上,有随下伏地形起伏而变化的多层埋藏古土壤层;喀斯特 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卤酸盐类等)地区岩石发生的破坏和改造作用及其 形成的一系列地貌。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的任务: 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

11、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 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的基本职能: 1.计划 2.组织 3.人员配备 4.领导 5.控制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货币为 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 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的特点:1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2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来表示的有关单位的经济活动对象3 核算和监督基本职能4 提高经济效益目标会计的基本职能 核算:也称为反映职能。就是对企、事业单位所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 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监督:就是对所核算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和检查

1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 持续经营:以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 会计分期: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时期 货币计量: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派生出:币值不变假设)权责发生制:凡属本期实现的收益或已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 作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凡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都 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亦应付制,应计基础。(权责发生制举例:某企业 3 月 29 日销售产品,并向银行办理了托收,4 月 2 日接到银行通知款项收到。现 收现付制:3 月份不作处理,4 月份作现金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处理。权责 发生制:3 月份作债权增

13、加、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处理;4 月份作现金增加、债权 减少处理。)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简单分类叫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 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会改变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会计等式是设置帐户、复 式记帐和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GNP与GDP区别GNP 按照国民原则 以本国公民为统计标准。本国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 民,不包括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公民。GNP的一部分可以来自国外。GDP 按照国土原则以地理上的国境为统计标准,其人口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的外

14、国公民,不包括居住在外国的本国居民。是指本国与外国居民在国内或本国领土内 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PD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土地: 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要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经济 综合体。土地资源: 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是指当前和可预见 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壤: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土壤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 龄等诸

15、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自然体。土地资产:指作为财产的土地,其中既包括纯自然土地,也包括经过人类开发、改造过的 土地,两者都能够被人们当作财产予以占有。土地资源的构成要素:自然,社会,经济要素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由光、温、水、土等自然要素所决定的单位面积土地可能达到的生 物产量或收获物产量。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 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促进土地市场形成和发育,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的 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土地报酬递减率:由于受土地生产力的因素限制律的作用,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 提下,人们在同一地块上连续投入劳动和资本,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就会递减的现象。 或对土地的利用达到一定深度和广度时,人们就会发现土地报酬的变动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 土地报酬递减土地类型: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貌、岩石、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因素在内的 自然综合体,而不是指土壤和地貌等某一个单一因素。土地资源类型:性质或质量相对均一或利用现状、潜力和适宜性相对一致,并占有一定空 间位置的土地资源单元。土地分类: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在一定 地域范围内,将单个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