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出师表》复习提纲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807334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隆中对出师表》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隆中对出师表》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隆中对出师表》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隆中对出师表》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隆中对出师表》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隆中对出师表》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隆中对出师表》复习提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隆中对复习提纲一、翻译1、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你只可以到他那儿拜访,不可以委屈(他),招他上门来。将军应当亲自去拜访他。2、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于是先主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3、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先生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 4、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打算呢? 5.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诸葛亮亲自耕种田地,喜爱吟唱梁父吟。6.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这一点。7

2、.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诸葛孔明,是卧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吗?8.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我没有估量自己的德行,衡量自己的力量,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但是自己的智谋浅短、办法很少,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8.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但是曹操能够战胜袁绍,从弱小变为强大,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9.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的确不能与他较量。10.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孙权这方面可以以他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11.将军身率益州

3、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出击秦川,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12.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如果真的做到这样,那么那么一统中原的大业可以完成,汉朝的江山又可以复兴。1、时人莫之许也。译文:当时的人没有谁承认他这种比法。6、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译文:曹操和袁绍相比,就显得名声小,兵力弱8、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译文: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打算呢? 二、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1) 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

4、 (2)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 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三、请用原文的语句填写以下空白(4个)(1)诸葛亮认为与曹操“不可与争锋”的原因是:“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 (2)诸葛亮认为刘备在 内政 和 外交 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5:刘备自身的有利条件: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6:诸葛亮总的策略方针是: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

5、州之众出于秦川1、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2、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答: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4、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答: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诸葛亮先论述了占据荆州的必要性,“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再论述占据荆州的可能性,“其主不能守”。又论述了占据益州的必要性,“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

6、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最后论述占据益州的可能性,“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5、 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有政治和_兵力(或“军事”、“军队”) 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_人才、民心 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 物产(或“物资)”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4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3分)答:(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6简答:(3分)(1)诸葛亮在对

7、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可用文中原句回答)(1分)答: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孙权“贤能为之用”刘备“总揽英雄”(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2分)答: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7简答题(3分)选文中“此殆天所以资将军”一句,反映了诸葛亮什么样的思想?答:天命观 (或“唯心主义”)_。8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是如何“三分天下”的?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4分)答:对曹操“不可与争锋”(1分);对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1分);劝刘备先取荆、益二州,等待机会,然后进取中原_。9“以古为鉴,可以知

8、兴替”,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结合选段内容,说说隆中对策中哪些策略对治国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简要概括三点即可。(3分)答:_示例:运用贤能 体恤百姓 加强民族团结 改善睦邻关系 对内革新政治等。四、你还知道有关诸葛亮的其它故事吗?以小标题形式列举两例。 草船借箭;空城计;舌战群儒 出师表复习提纲一、古今异义字: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低下。 今指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感激:古义:感动激奋。 今义与“感谢”相近。痛恨:古义:痛心遗憾。 今义:极为憎恨。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商店开始营业。二、成语:优劣得所: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妄自菲薄:毫无根据地、过分地看轻自己。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违法乱纪

9、。三顾茅庐: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 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不求闻达: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 不知所云:原来是自谦的话,表示自己语无伦次。现在泛指思想混乱,说的话让人摸不着头绪。 感激涕零:形容极为感激。现在多用于讽刺。 计日可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苟全性命:苟且保全性命。 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引喻失义: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三、翻译重点句子: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翻译:现在天下分成三国,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2、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实在应

10、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3、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4、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5、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我认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

11、,得到更多的成效。6、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7、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先帝在世时,常常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8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翻译: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10、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小心,所以先帝在临死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

12、给我。11、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并率领三军,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12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1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为在宫中或府中而有所不同。14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违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办好事的人,应当交给各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

13、或受赏,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1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的忠臣。16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17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因此十分感激,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18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在顾臣于草庐之中。先帝不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已,三次到茅庐来探访我。19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诚于陛下的职责。20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希望陛下把讨伐贼子、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四、阅读1、文中“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天下三分

14、”是指天下分裂为魏、蜀、吴三国。2、从出师表中你觉得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1)、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知遇之恩,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陛下的职责而鞠躬尽瘁,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2)、他准确地掌握当时天下三分的形势,能客观地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懂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3、第一段中分析不利的客观条件的语句是: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形成这一条析的原因是: 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4、本文作者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_和亲贤远佞其中重点阐述的是:_亲贤远佞5、文中第五段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 答:_正反对比论证6、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政治愿望):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7、文中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感情可以用文中的六个字概括,即:_报先帝忠陛下_。8、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 “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意思一致。9、文中能表明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志趣的语句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