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5上9月必修三月考题一三单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80688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15上9月必修三月考题一三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415上9月必修三月考题一三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415上9月必修三月考题一三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415上9月必修三月考题一三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415上9月必修三月考题一三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15上9月必修三月考题一三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15上9月必修三月考题一三单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考 号姓名(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班级 哈五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份月考历史学科高二文科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曰侵。”该思想属于( )A.孔子的“克己复礼” B.孟子的“民贵君轻”C.墨子的“兼爱非攻” D.老子的“无为而治”2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上善若水”的理念。下列与“上善若水”观点最一致的是A 是以明君守始以知万物之源,治

2、纪以知善败之端B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C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国家贫,则语之“节用”D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3.李山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家学说时称“其最大特点,在于它是一个出身下层的思想家,站在民众的立场为民众争取权益代表着一种与上层社会相异的思维方式、一个与上层社会分庭抗礼的社会势力”该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4.“仁”字在商、西周的甲骨文、金文中没有发现,在尚书中开始出现。到了春秋时代,这个字的使用率比较高。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动荡的社会环境 B.统治者的重视C.士人阶层的推动 D.私学得到发展5、(2013宁波模拟)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

3、。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 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 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6、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指A. 吸收率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 正统的孔孟学说 C. 糅合了道家、阴阳家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7.“朱熹从鹅湖参加学术辩论凯旋时,途经武夷山分水关,赋诗一首题分水关: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意思指朱、

4、陆二人在理学上各有地势,并且呈西东鼎立。流有万千,其源为一。”这里的“其源为一”是指 A.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B.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C.传统儒学的伦理道德 D.格物致知,发明本心8.明代德清禅师曰:“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为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这表明德清禅师A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 B认为儒释道三教互相矛盾2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作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9.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弹劾某人:“刻藏书、焚书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

5、悖戾。”此人应是( )A.李贽 B.黄宗羲 C.王夫之 D.顾炎武10.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 )A. 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B.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11.某学者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这

6、表明我国古代数学 A.重实用 B. 重理论 C. 重经验 D. 重实验12.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便现象首次得益于发明了A. 造纸技术 B. 雕版印刷 C. 制墨技术 D.活字印刷13.智者学派称:“关于神,我不可能感受他们如何存在或如何不存在,我们也不可能感知他们的形状和相貌是什么。因为有许多感知方面的障碍,人们不可能亲身体验到神,最重要的是人生是那么短促。”这表明智者学派 A.否定神的存在 B.否定人的价值 C.追求现世意义 D.重视道德伦理14.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

7、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B. 知识即美德C. 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15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下列表述不确切的是A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C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D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16.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A.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C. 意

8、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革传统观念17.“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得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段话体现的思想是A.启蒙思想 B. 人文主义 C.禁欲主义 D.蒙昧主义18.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其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是 A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B莎士比亚哈姆雷特C但丁神曲 D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19.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

9、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A. 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 B. 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C. 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20. 马丁.路德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倡导者、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他的因信称义的学说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下列表述中属于这一学说的是A. 一个基督教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B. 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的预先的安排C. 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D.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

10、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21马克思说:“的确,路德战胜了虔信造成的奴役制,是因为他用信念造成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对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指出了路德思想的双重作用 B肯定了虔诚信仰灵魂便获救的主张C批判了路德背离了人文主义精神 D说明了路德使人摆脱了教会束缚22导致下列左图向右图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宗教神学被彻底驱除出社会领域C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 D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的矛盾斗争2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他们将过

11、去基本上看做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启蒙运动前只有迷信和无知B.启蒙运动兴起消灭了迷信和无知 C.“阳光”是指理性和科学D.黑暗完全是由天主教统治造成的24.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材料中所说英国、法国开先河的事件分别是 A工业革命、文艺复兴 B确立君主立宪制、启蒙运动C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D确立君主立宪制、文艺复兴 25.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

12、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表明他主张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 B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C废除封建财产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体26.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分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27.德国哲学家康德在近代科学思想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康德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来源,是现代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之一。下列关于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认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B.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C.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

13、.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28、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29.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法国面世后, 引起了法国社会强烈的震荡。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该材料实质上( )A.体现了思想对政治的重大影响 B.赞誉了卢梭的个人才华C.肯定了卢梭对法国政治的重大贡献D.说明社会契约论受到法国社会上层的欢迎30.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工业文明的前奏”这一课题时,下列材料应该排除的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权利法案C.哥伦布航海日志D.物种起源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31、(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周的学校教育教师既行教事,又兼管国家的日常事务,形成了“官师合一”的局面;教学场所同时也是举行祭祀、飨射、治历、望气、布政等日常国事的场所春秋战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