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和压强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806208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和压强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压力和压强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压力和压强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压力和压强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压力和压强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和压强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力和压强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

2、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教具: 演示用: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细砂、玻璃杯。 学生用:压力小桌, 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2个(以上器材两人一组,由实验室准备)

3、。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1请同学们阅读本节课文开头的“?”和图101,猜一猜两人对雪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下去了,另一个人没有陷下去?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板书课题:第十章压强液体的压强第一节压力和压强)。 二、进行新课1 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画出下列各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三人各画一图(有意识地请能正确画出的同学,以便借此讲解压力的概念)。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可走到学生中

4、去,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2 学生停笔后,先讲评下面学生作图情况,然后评讲黑板上画的图,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请同学们思考后举手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启发学生回答出:压力作用在受力面上,压力的方向跟受力面垂直,指向受力面。 3教师重复一遍学生的回答(板书: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4学生分组做课本图103压力小桌的实验,并讲述压强的概念。(1)介绍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要观察的现象。首先照图103甲做,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然后照乙图做,比较与甲图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相同),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

5、泡沫的深度。最后请同学们回答图下面的图注中提出的问题,并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2)照图103甲那样,放上一个砝码和放上两个砝码,想一想塑料泡沫受到的压力相等吗?塑料泡沫的受力面积相等吗?观察压力小桌陷入塑料泡沫的深度。实验后由学生得出结论。(板书:“压力作用的效果还跟压力的大小有关。”)(3)讲述压强的概念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入压强的概念(板书:压强)。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板书这一定义)。(4)压强的计算

6、例:一台机器重1000牛顿,与地的接触面积是2米2,这台机器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请同学们说一说该怎样计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告诉学生,物理上用p表示压强,用F表示压力,用S表示受力面积。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用字母表示的压强公式:(5)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米2”,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板书:压强的单位是“牛米2”,又叫帕斯卡)。该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帕斯卡是法国科学家,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以他的名字作为压强单位的名称。1帕=1牛米2,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7、是1牛顿”。写出“5帕”,指导学生说出它的意思是: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5牛顿。列举课文中一张报纸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和成年人站立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请同学们利用刚学的压强公式、单位,计算下面所述例题。5例题:例题:根据课本图104和图105所给条件,比较芭蕾舞演员足尖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哪个大?教师一边念题,一边请同学们看图,并思考,念完题后,请学生说出已知条件,教师写在黑板上,利用公式进行解答。解题过程中和解题完后进行评讲,强调单位必须使用规定的单位:力用牛顿,受力面积用米2,所得到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三、归纳本课的内容和课堂巩固练习1利用黑板上的板书,简明扼要地把本课所学知

8、识叙述一遍。2请学生对课本的图101问题作出回答;再请一位学生说一说书包带子宽的比窄的好的理由。3讨论章后习题第5题。讨论后教师补充、完善。4教师把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的两种方式放在细砂上,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并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四、布置作业1对第一节教材后的练习第1234题进行思考。把你的思考简要地写在题目的旁边,下节物理课时准备课内回答。2把节后练习的第56题做在作业本上。提示:在做练习第6题之前,思考一下:1米2= _厘米2,1厘米2=_米2,那么150厘米2=_米2。计算时,要用科学记数法。第2课时(一)教学目的1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2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

9、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二)教具演示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各1把,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各1个,硬纸片或布条,肥皂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以上器材两人一组)学生用:肥皂一小块,12厘米宽的塑料带和细棉线各一根。(三)教学过程一、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知识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

10、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2讲述(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6,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

11、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3实验:(1)学生随堂实验:同学们桌上放有一小块肥皂、有一条较宽的塑料带和一条细棉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做一做,看怎样才能较容易地把肥皂块切断?做完后举手发言,说一说你的做法和你这样做的理由。(2)教师演示实验:分别用钝刀口和锋利刀口的剪刀剪硬纸片或布条。用断了尖和没有断尖的锥子向硬纸片穿孔。做时请同学们观察,什么剪刀容易剪断布条?什么锥子对硬纸片穿孔较容易?由以上学生随堂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学生得出结论,教师板书:“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107,读后说一说图中所述的是

12、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压强的。三、巩固练习(课堂讨论)1第1课时完后,布置同学们做课文后的练习第234题。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尖嘴变钝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2继续讨论章后的习题第5题,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四、归纳本课内容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老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五、布置作业1阅读课文,并联系实际举出12个例子。2把章后习题第1、2、3题做在作业本上。要求注意书写格式规范、公式、单位正确。3思考第一节课文后的“想想议议”,可以互相讨论,看谁说的办法多。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