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201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80577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州市201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德州市201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德州市201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德州市201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德州市201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州市201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州市2014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州市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化学学科考试说明与化学学科有关的学业考试包括纸笔测试、实验操作两部分。下面仅就纸笔测试部分的要求进行说明。纸笔测试法是考评考生的重要工具,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测量考生的基本学科知识、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素质的差异。纸笔测试法的优点是:考试题目的取样较多,对知识技能的考核的信度和效度高。可以大规模地进行分析,因此费时少,效率高,被测试者的心理压力小,较易发挥水平。成绩评定比较客观。其局限性表现为:不能全面地考察考生的实际化学素养,尤其是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缺少口头表达能力方面的考查。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2、的终结性考试,从化学课程要达到的目标出发,其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毕业生在学习化学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程度、用化学学习研究的“过程与方法”解决问题、如何认识从化学学科角度去认知物质及应用化学解决问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既考查毕业生为现实生活及自身未来发展需要所掌握的化学最基础知识和技能,又检测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并解决简单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从化学角度初步认识物质与自然、生活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分析和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考试依据是:依据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参照现行使用教材。化学试题既体现九年义务教育(化学)的基

3、础性、启蒙性,又涉及化学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要求的标准,也是普通高中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制定本考试说明的目的:一是有利于指导、服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对考试说明的要求:应全面、准确的考查毕业生在学习化学方面应达到的知识、能力水平;应有利于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生动、愉快的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都得到提高。二是有利于指导全市毕业学生的化学学习。考试说明应让教师、学生了解化学学习内容以及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

4、阶段,针对化学教学的特点及课程标准要求,化学学科2014年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基本技能的情况;二、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注重考查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及其实际应用情况。本说明包含以下内容:一、命题原则二、考试内容及其要求、考试形式及试题类型 三、样题 一、命题原则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命题体现以学生为本、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察、注重科学探究在化学学科中的作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基本要求,据此,化学学科的命题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教育部201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5、)及现行使用教材确定考试内容与要求。命题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启蒙性、基础性的特点,以学生为本,考察内容尊重学生实际,关注学生今后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选择试题的素材、内容方面体现考查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特别是涉及有关化学反应、化学实验的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体现化学学科的“变化”中表现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特点。不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覆盖面。2、设置不同类型的试题,以体现不同类型化学试题的考查作用。主观试题与客观试题的比例合理,适当减少客观试题的比重,适度增加考查考生阅读理解

6、能力的题目。试题设计适当增加情景性、开放性,增大对如何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察;有关主观试题的设计,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考查考生处理问题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在考察学生一般水平基础上关注学生的个性体现。3、关注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课程标准关注涉及人类健康及与人类生活、生存有关的资源和能源合理开发、环境保护等问题,体现化学对在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前提下可持续发展的特殊贡献。命题从考生学习及人类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社会问题中选择题材,适当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人类生产实际的试题。4、命题确保试题的科学性。试题的考核目标要清晰,语言要

7、简单准确。整体设计适合初中学生实际,注意起点要适当、具有适宜的区分度,难度有易到难。试题要有新意,背景材料真实可靠;语言要准确,题意表达要明确,适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题量要适宜,结构要简约合理。命题力求规范、准确、公平。试卷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应有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二、考试内容及其要求、考试形式及试题类型1、考试内容及其要求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及“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作为确定考试内容、要求的依据。不以考查知识覆盖面、知识细节为主,重点考查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注重考查学生设计科学探究过程以及所使用的科学方法、考查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表

8、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学生对化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以学生使用的教材为主,兼顾各种版本教材但不受教材内容的约束。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考试内容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方面,其中“科学探究”的内容体现于其它四个方面之中即“科学探究”的内容依赖于其它方面内容而体现,其他四个方面是“科学探究”的考查载体。下面对各个方面的考试内容、考试要求说明如下:身边的化学物质考试内容考试要求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作用2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用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

9、验室制法3水的组成和净化4溶液溶液的组成和分类溶液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5常见金属的主要性质和用途6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盐常见的酸、碱、盐的性质和用途常见的酸碱性和pH常见的酸、碱溶液的稀释7常见有机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装置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能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能进行常见溶液的稀释;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物质;能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能通过科学探究积极主动地获得化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物质构成的奥秘考试内容考试要求1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物质的微观构成构成物质

10、的微粒原子、分子和离子原子的构成3化学元素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元素的简单分类4物质组成的表示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能用化学式正确表示物质的组成;能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能运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有关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物质的化学变化考试内容考试要求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分类应用金属活动顺序简单判断置换反应的进行3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简单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化学变化的规律;能用化学方程式正确表示化学反应;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

11、计算。化学与社会发展考试内容考试要求1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燃料燃烧的条件与应用常见化学燃料的主要成分了解水、燃料等资源状况2常见化学合成材料的应用 3化学物质与健康4化学与环境“三废”处理的一般原则常见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处理能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人类要合理开发资源的重要性,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2、考试形式、试题类型及难度分布(1)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50分。(2)试题类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类型。(3)难度比例:易中难=532 三、样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 共16分);第卷(非选择题

12、 共34分)。全卷共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2考生答第卷前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3第I卷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第I卷(选择题 共16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A司马光砸缸 B凿壁偷光 C火烧赤壁 D铁杵磨成针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3当今社会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

13、境。下列做法与这一观念不相符的是 A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B开发和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等重要能源C提倡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D广泛使用酒精、沼气,既可解决能源问题,也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4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搜索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其原因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的不断运动 C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D分子间有间隙5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是因为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由4个碳元素 、8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的 B1个乙酸乙酯分子中含有4个水分子C乙酸乙酯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4:8:2D

14、乙酸乙酯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6 下列括号中的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药品,其中正确的是A铜粉中有少量氧化铜(稀硫酸)B一氧化碳中有少量二氧化碳(氧气)C镁粉中有少量氧化镁(盐酸)D碳酸钙中有杂质氯化钙(盐酸)7用右图装置可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蓝B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生石灰干燥C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D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8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A图是向pH=13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B图是用适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C图是向一定量的氯化钙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D图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至过量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4分)注意事项:1答第I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指定的位置,答第II卷时,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的相应位置。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得 分评卷人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5小题,共16分)1(4分) 构建知识网络,能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右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