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教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805592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教案# / 6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2)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3)学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会解释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现象。2. 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微粒的观点认识物质及其变化(2)初步形成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会水的三态变化对生命体的重要意义(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感受化 知识的魅力【教学

2、重点】(1)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引出分子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教学难点】(1)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物理变化【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晶莹的水是由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很小,小得你看不见、摸不着。然而,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 水滴?没有水滴又怎么会有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水分子有什么特征?为什么水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有时又能变成皑皑白 雪?我们本节学习水的三态变化,学过后,大家对以上的问题就都可自己解决了。二、新课学习先看一组数据:一滴水大约含 10,0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质量为

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Kg1cm水中有3.35x10 22个水分子,把这1cm的水分子均匀地铺在地球的表面上每平方厘米可铺6千多个以上数据说明了分子的什么特点?分子的质量小、体积小一、水的三态变化水变作云、雨、雪是水分子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设想把封闭在针管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你有没有想过,在这个过程中,注射器中的水受热后,活塞向哪移动?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水分子本身变大了?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是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是水分子受热都运动到针管的另一端去了?在固态的水中,水分子紧密有序排列,不能自由运动

4、。在液态的水中,水分子间隔较小,可在一 定程度上 自由运动。在气态的水中,水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视频:水的三态变化一定量的水,当它由固态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为气态时,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 的只是水 分子之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这样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小结归纳:分子的排列方式运动特点冰有序排列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水无序排列一定体积内比较自由运动水蒸气无序排列向空间自由扩散1.雨后初晴的夏日,为什么马路积水很快变干?雨后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是水蒸发的缘故。在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获得太阳光的能量后,运动加快,克服了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开液体

5、表面,变成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2. 水烧开时为什么能把锅盖顶开?烧开了水之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水滴滴下,这是水蒸气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烧水时,部分水分子获得足够能量,离开水面向锅盖处运动。这些水分子遇到冷的锅盖后失去部分能量,导致其运动减慢,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彼此靠近,于是聚集在一起,凝结成水滴。2018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教案2018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1课时教案活动天地2-1描述水分子的运动水结冰和冰融化的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运动速率、相互间的作用及间隔是怎样变化的?小丽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变化进行了下列

6、描述:如果把一杯水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只要几小时,它就变成了坚硬剔透的冰,这便是液态水的凝固。水凝固时,水分子自身的能量降低,彼此间隔较小、相互作用增强,运动减慢,从而整齐有序地排列起来,形成冰。冰中的水分子在各自的位置上不断振动。杯中的冰在室温下放置,又会很快变成液态水,这叫做冰的融化。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吸收热量,能量升高,运动加快,克服了彼此间的相互作用,排列变得无序。在液态的水中,水分子的运动比较自由,但彼此间隔仍然较小。分子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等。通过以上的分析,你知道水分子

7、有哪些特征吗?水分子特征:1. 水分子很小2. 水分子之间存在间隔3. 水分子不断运动水分子的这些特点,其它的分子也是同样具备的。许多物质像水一样,是由分子成的,如氢气、氧气和蔗糖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地运动。正是由于分子具有这样的本质属性,自然界里的水才会通过分子能量的变化实现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重点训练:1. 有一诗人赞誉贵州茅台酒,“贵州茅台酒,开坛十里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 可以将大量氧气压入蓝色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3. 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数三万年

8、才能数完。分子很小4. 盛有酒精和汽油的瓶子,存放时要塞紧瓶塞。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多识一点:水分子存在的佐证视频:布朗运动看完视频后,请同学自学P24.二、水的天然循环视频:水循环活动天地2-2读图:认识水的天然循环观察图中水的天然循环路线,想一想: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水分子的 能量如 何变化,是什么原因导致其能量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太阳为水分子提供能量,使其运动加快,达到一定程度后,一些水分子便克服了分子之的相互作用,变成水蒸气,扩散至空气里,在高空中遇冷凝结成云 云随风飘移,再遇冷 又转变成雨或雪,降落至哋面,汇入江河湖海,渗进山川土地。大自然就是

9、通过水分子的运动,既实现了水的自身 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周而复始、源源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淡水资源。课堂练习:1. 七月的公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A )A.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2.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于解释,其中正确的是(D )A.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B. 蔗糖溶解是因为分子很小C. 气体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隔很小D. 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3.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导致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B )A.分子可再分B.分子在不停运

10、动C.分子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4. 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三态变化,主要原因是(B )A. 构成水的微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 构成水的微粒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C. 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D. 水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课堂小结:我们本节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均很小。分子之 间有一定的间隔且存在相互作用。分子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2.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水通过它在自然界里的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运动的结果,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板书

11、设计】一、水的三态变化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体积和质量均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且存在相互作用分子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总是在不断地运动。2. 水的三态变化分子自身的能量、运动速率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造成的。二、水的天然循环【作业布置】1. 完成P29习题1、2。2. 尝试用分子的观点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教学反思】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变化的条件,同时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 构成的, 具备了化学实验的基本能力,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上看,抽象思维日益占 主要地位,但思维能力还有很大的局限性,还需要具体的形象做支柱,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结构和分析物质的 变化有一定难度。以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 一水为载体,联系生活实际中水的三态变化,这一典型的宏观现象,引 导学 生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探索并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物质的微粒观, 以便更深入地认识身边 的物质,为后面学习“水的分解与合成”等知识打下基础#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