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805014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他,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那么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节选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山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逾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

2、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接,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李桢?六国论节选【小题1】对以下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B兵连祸接,曾无虚岁 曾经C后秦击赵者再两次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革除毁灭【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斯用兵之效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B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C赵尝五战于秦齐人勿附于秦D至丹以荆卿为计洎牧以谗诛【小题3】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同现代汉语的意思根本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可谓智力孤危B未必

3、不复增一秦也C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D兵连祸接,曾无虚岁【小题4】以下句子文言句式的特点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C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小题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2分)(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3分)_ _(3)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3分_答案:【小题1】B【小题2】A【小题3】B【小题4】D【小题5】1等到燕太子丹以荆轲行刺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害。2况且燕国与赵国处在秦国征伐天下将

4、近结束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单,作战失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3只是他们最终不能做到秦国所做的事,所以终因自己的力量逐步削弱,而走向灭亡。 答案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项:曾:竟然。【小题2】试题分析: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转折连词,却 /连词,表结果 C项:介词,用来引出对象,跟,同/介词,不译 D项:介词,用/介词,表被动【小题3】试题分析:A项:智力:智力和力量。 C项:明日:第二天。【小题4】试题分析:A项;介词结构后置 B项:判断句 C项:定语后置句式【小题5】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1始:才;速:招致。2且:况且;智力:智慧和力量;诚:实在。3惟:只;克:能;是以:所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