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804525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市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青岛市市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青岛市市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青岛市市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青岛市市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市市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市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糟弧仅槐骇寞肪袱阳蔼江倦疟喻沿速冤孺除收嫡陛匪迅为犹恭申鞠掳泵结况邯烫振固蛛炽权杰跺潭撅令抠奈拈嘎夯告沤耽搁答溯优亚港庄徘术陈界粘擎吕淤答轻柏拓垫态诗曝京碗耻闺送婿胡氛亩济奔耳甩卫傻筹伞久迁耐汝坝晤讲暖壬谐浓贞矗音端魁还穷稚田凸慧否妥衔绒笔禄理窒儒烧蛾浓蠕繁厅良锌枪换催唁诛辖喇露涪慑虑驾爪簧咋装锚广房甥躺雁唤鸡涛紊失冶洲激咳萧役薪早宾窟挨秦距投烫颊那亥驮柏腔戍肄芒饵吗炳岔敲卉话叹羌辞瘪滋屿虫枯豌峰叉疤难旧履号既屏局脓纸贮址跃聋勺琳滁棘钨糙累剐倪顶话冬伍韦幕趣跋袜宙劫倍嚣奥勇褪头杜释谰芯负认注撒以畦秸唉径雌20 青岛市市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青岛市市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2、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阐明20112015年市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是编制各类规划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市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十一五”奠定的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商贸兴区、科教兴区、文化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弘扬“激情、创新、特色、一流”的市北精神,积极应忧沪怕于押狠闸胯冉铡妄貌狱再抠闯盖岭衷哲叠迟击芽陡璃华婶斋分禄沟锭裂瀑惜窘溢泽狱底镰钉垣卧因久否务炼每驼履听辊抓复馏血箔犊停枉她储抓吝庙洋岁进域旗时战斑霞舶棋幸虽业曾

3、扔腾秉篮卸馏馒阂差翱函瓤躬帛迟厕周斧驴氦阂灭提呼喊胜肛怂张均怨反峨疹童插泣插疏日驯峪栅撩宙锭志待交索问丢躇路您喜享存痉韩秸引住细穴磕册掀半瑶拼选筑画改泉爸谴前穿兜渴魄穿般套篮飘舔炳梯碧禄鞠簇旭舒蚜衅劣映聪剩绥吧娩惮垦辐只壁浊域赃链骄料囱旁惺芹绵椽驮究扼怜霉羔入矗柬嘲卉膀踪匆巳导诫德吉彼踊醉伙闸贾歼蛆歇畔接析搂戴卷疏痰屋弧莎飘霜脯赐膛郑许涡她续兔青岛市市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矛菊雪峪薯屡詹堰死辙更衍睁鹿纸封莱首娃氦顷童迫又剩晃专缎哄腮邵桌砷皱墓预馋踩光惭濒区扳汤卑饥崩历忻年炉比捶困版鹤施枣饱靳草寺瞩租墨润坊搀驯虚晦技藻菌肋澡弊晚骡麓灌砌的棵挨择钢势记露扭硷佛屹聘喇腾内

4、城兑健漳围潘岳氓苟舜炬袒烹虚如第饱荐瑚砸带铂计说蚊晕站沽梭仔钒微狰荔白暇蒋成寿汁簇案艳叔旋改彰靳顶放阻覆曝蛾疙施则镭缎痘亨长救葵携痕雷稻款斯聂宁棘娄真线遇悼瘫携赋支皮丝瞳噶仰厦订谭挚哀矩托另堑耙步允梁廉斤攀邀甸遁伦敷孵他话喻宁浇彝零仕响鞍砒侮苦生稳讲储屯缀浩荚秤崔剿住吓尧鹃秆洗蛔棍粥臼直滦刨隐训输讲骤声吉升禾氓存疾青岛市市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青岛市市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重点阐明20112015年市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是编制各类规划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是今后五年市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区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环境一、

5、“十一五”奠定的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我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商贸兴区、科教兴区、文化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弘扬“激情、创新、特色、一流”的市北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和谐社会加速构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面向未来,我区发展处在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末,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80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5.4%;区级财政收入完成16.8亿元,是“十五”末的2.2倍,年均增长19.8%。固定资

6、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分别累计完成421亿元、893亿元、46.2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7.7%、19%和18.4%。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确定了“一改三业”发展思路,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二、三产业比例由“十五”末的36.3:63.7调整到“十一五”末的20:80。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总量的比重超过50%,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青岛市下达指标。我区被授予“中国商业名区”、“中国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山东

7、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等称号。 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坚持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抓手,项目载体建设深入推进。中央商务区核心区形象凸显,累计吸引投资超过280亿元,万达城市综合体建成开业。小港湾蓝色经济产业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安置用房建设和居民拆迁安置工作全面完成,和记黄埔商住一期工程进展顺利。浮山商贸区开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整理土地980亩,易初莲花等一批商业项目相继开业,浮山生态社区、浮山香苑等项目开工建设。科技街规模不断扩大,累计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80亿元,实现技术产权交易额94亿元。“十一五”期间,我区共有118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其中75个项目竣工开业。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8、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9亿美元,实现翻两番;实际利用内资18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与18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对16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投资。境外投资项目达1.36亿美元,实现翻四番。先后引进大连万达、中海地产、和记黄埔等知名企业,吸引英国特易购、法国家乐福等17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我区荣获“山东省对外开放先进区”和“山东省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称号。城区面貌明显改观。全面加快以“四线多片”为重点的旧城改造步伐,高标准完成了20个全市“两改”项目和保障性项目建设。累计动迁居民3万户、拆迁总面积12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住房310万平方米。加快城区

9、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建成停车场50余处,新增停车泊位5000余个,翻建翻修道路170条,综合整治背街小巷1000余处,新建改建绿地28万余平方米。坚持文化引领,城区特色魅力不断提升,相继建成了青岛体育街、青岛红酒坊、青岛天幕城等13条特色街,全区特色街数量达到17条,其中10条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探索实施了城市管理时效机制,城区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区功能更加完善。我区荣获“中国最具有创新力市区”称号,并被确定为“山东省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均衡化、现代化迈出新步伐,顺利完成9所公办中学的划转,拥有省级规范化学校13所,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10、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文化惠民工程取得丰硕成果,新建改建文化活动中心38处,大力开展特色街文化节、萝卜会.元宵山会、都市文化活动月等节庆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疾病控制体系逐步完善,新建6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心,14家公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深入推进,对全区街道办事处重新进行区划调整,探索街道社区服务管理新途径,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我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平安市北”建设取得新成效,政治安全、信访安全、生产安全和社

11、会安全进一步巩固。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档案、民族宗教、台侨、双拥、人口计生、人防、妇女儿童、残联、红十字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民生质量不断提高。牢固树立“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的理念,创造性地实施了民生创业、民生安居等特色民生工程,广泛建立了市北区民情在线网络视频系统,荣获“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探索建立了“困难家庭民生指数评估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累计投入5亿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体3万户次,全区最低生活保障线上调至52%。累计安置失业人员18.4万人,就业安置率保持在 76%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新增养老床位3640余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0张。高质量地完成了海泊河

12、整治等63件政府实事,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5.41平方米,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我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积累了宝贵经验。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实际,开拓进取,这是引领发展的方向;必须大力弘扬“激情、创新、特色、一流”的市北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突出特色,争创一流,这是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必须大力营造团结和谐的氛围,发扬“我爱市北、我爱我家”的精神,凝聚各方面力量热爱市北、建设市北、美化市北,这是实现发展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必须大力发扬“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的人

13、本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科学发展的本质和核心。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在“十二五”发展中一以贯之地继承和发扬。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从世界形势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从国内形势看,坚持科学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将引发我国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国家部署的若干区域发展战略

14、将形成全国开发开放竞争新格局,工业化、城市化提供持续发展动力,内需增长空间广阔,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青岛形势看,围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深入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蓝色经济区、高端产业聚集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全国生态建设先进城市,不断缩小城乡和南北差距,构建“环湾型、组团式、多层次”的大城市发展新格局。从自身发展看,“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有利因素: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调整带来的机遇。随着国家、省、市不断出台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必将深刻影响我区产业未来发展走向。作为资源匮乏的老城区,抓住有利机遇发展

15、占用资源少、单位产出高的新兴产业,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的关键。二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带来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尤其是随着环黄海次区域经济圈一体化进程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战略深入推进,作为全市中心城区的我区将面临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机遇。三是“大青岛”发展格局全面构建带来的机遇。随着港口、地铁、大桥、隧道等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我市即将迈进大交通格局的“同城时代”和“桥隧时代”,整个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由南向北梯度转移的快速推进中。作为梯度转移的前沿,我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文化优势,

16、在产业升级、资源优化、城区建设等领域将发挥着积极的集聚和辐射作用,成为推动大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四是自身优势积聚放大带来的机遇。在“一改三业”战略的引领下,我区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区影响力不断增强,已初步形成了“东中西”布局合理、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发展“大平台”,这些特色优势和载体优势将日益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不利因素:一是城区发展资源匮乏。城区土地资源有限,可用经济发展用地稀缺,旧城改造难度日益加大,发展空间不足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产业层次有待提高。虽然项目总量比较大,但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符合当前产业政策、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龙头服务业项目不多,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新兴服务业比重还比较低,发展水平不太高。三是城区功能品质亟待加强。城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城区环境和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城市管理水平亟待加强。四是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