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2)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803887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小儿辩日(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两小儿辩日(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两小儿辩日(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两小儿辩日(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小儿辩日(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小儿辩日(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 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 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 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 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 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 探求客观真理, 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 也说明 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二、学习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 达到“熟读成诵”。2、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

2、止境的道理。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四、教学环节1、以“辩”为眼,初识“辩日” 2、读通课文,掌握断句 3、理解内容,深解“辩 斗” 4、多种角度,升华“辩斗” 5、拓展延伸,熟练运用五、具体教学环节一、课前两分钟 背诵论语中的名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友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子曰:“朝 闻道,夕死可矣。 ”二、以“辩”为眼, 初识“辩日”1、同学们,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美也最有趣的文字,大家看,两个辛之间加 上一个部首可以

3、构成几个不同的字? (用日历牌换字)2、我们今天学的课文中有一个“辩”字,两小儿辩日,结合预习课题中的 辩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课题是什么意思 ? 辩论的结果怎样呢?谁又参与了这场辩论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课文的学 习。3、这是一篇文言文,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文言文? (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 你是怎样学习的?交流文言文学习方法。师:我们今天就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谁能介绍一下两小儿辩日的作者 和出处?生介绍列子和列子汤问。三、读通课文,掌握断句生自读课文师:把书打开,我们先来试着读一读课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 地方就多读几遍。生练读课文,指一生读课文。师范读:老师发现同学们在断句方面

4、存在困难,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认真听,看看你的停顿是不是和老师一样呢?师范读,让学生照着教师的样子读一读。 找一生读,师评价学生再练,齐读(课件出示全文断句)四、理解课文,深明“辩日”师提出要求: 课文你们读得真好, 现在看书, 结合书下注释和你自己查阅的资 料,想想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可以提出来和大家 交流。生读文思考,并小组交流交流共议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辩论,争论。东游:向东游学。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 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师追问:关于这句话,你还了解什么?预设生答:全文总起句,交代了事情 的起因。出场人物有

5、三个:孔子和两个小孩。孔子的生平。师大屏幕适时出示孔 子像,屏幕介绍: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 政治家、教育家, 后世尊称为圣人。师再问:听了同学老师对孔子的介绍, 再读读这句话, 你又读出了什么? (孔 子虚心,不耻下问;两小儿的辩论很精彩,连孔子都吸引了。)师引:这是一场 的辩斗。(激烈、精彩、引人入胜)指导朗读:你想怎样读这句话?指两生读,评价,自读。2、一儿曰:我已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 近也。以:认为。去:离。日中:中午。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 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 到了中午时候远。 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

6、 远,而中午的时候近。师再追问,引领学生理清两个小儿的观点。相机板书:日始出 日中一儿 近 远一儿 远 近师:课文中有一个小孩的话没有直接说, 你能变成和第一个小孩一样的句式 吗?点一生说,大屏幕出示: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师指导朗读: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你持一个观点,另一个人非和 你对着干,你说东,他非说西,你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呀?(很着急想表白自己, 不服,想用观点压住对方,想找人评评理。)假设你们是两个小儿,你能辩一辩 吗?练习一下。一生说一个孩子的观点,再点生,点评,自练。再说另一个孩子 观点,练习说好。点两组学生角色对话,点评,让生注意语速快点,观点咬字清 晰些。

7、再练习。师:这真是一场 的辩斗。(针锋相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3、一儿曰:日出处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近者大而远者小乎? 一儿曰:日出处苍苍凉凉,及其日中则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理解:及:到。盘盂:盛东西用的器皿。为:原因。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拓 展“赴汤蹈火” ,理解汤的意思。 及其,教师追问怎么知道意思的? (联系“及” 的意思)课件出示“车盖、盘盂” 理清两个小孩各自的理由,教师完善板书:日始出 日中一儿 近 远大(如车盖) 小(盘盂)一儿 远 (苍苍凉凉) 近(如探汤)师: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说的? (视觉和感觉) 一个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 一个认为初升时离人

8、远。 同样的事物太阳, 两个小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得出了 不同的结论。看来,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一样。指导朗读:他们各自有自己充分的理由支撑观点,讲起话来自然理直气壮, 胸有成竹。师引读:一儿曰 ,指一生读。师点评。师再引,一儿曰,再指一生读。师点评:是比喻句,把比喻成什么慢点读,重读。反问 句应语气强些。找两生分角色读,反复读几遍,层层深入,语气渐强。师:这真是一场 的辩斗。4、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决:判断。孰:谁。汝:你。知:知识。整句话的意思说,孔子不能判断,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多呀?师:孔子不能决也。这是这件事的结果。孔子不能决,你能决吗

9、?点生说。 师课件出示图解,中午和早上一样远。师:孔子被尊称为圣人,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形象何其高大,可是 面对两个小儿关于太阳远近的辩论,竟然不能决也。这简直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从“两千多年前,人们的科学还不够发达,对于宇宙的探索还不够深入,不知 道情有可原。”“学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很了不起。”“人非生而知之 者,孰能无惑?就是渊博与孔子,也一定有自己不知的知识。)师:孩子们,你们能从客观的角度上公正的看问题,非常了不起。那么你们 说,两个小孩的笑是嘲笑吗?谁能读出这种天真?点一生读,点评,师范读,齐 读。五、多种角度,升华“辩斗”两小儿辩日,这一辩,辩出了什么?1、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2、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3、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果就不一样。4、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5、两小儿天真活泼。 师:这一辩,真是令我们受益匪浅啊!让我们有感情的再读读这篇课文。齐读。六、拓展延伸,熟练运用1、出示揠苗助长原文,生借助注释理解主要内容。2、推荐阅读列子汤问中的故事。如掩耳盗铃愚公移山郑人买履等。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日始出 日中 一儿 近 远 大(如车盖) 小(盘盂) 孔子不能决也 一儿 远 (苍苍凉凉) 近(如探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