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803658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一、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1、学校校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髙由于学校专业教师的短缺,造成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 置、教学过程等方面与企业需求不完全相符,以致不能形成科学规范的校 企联合培养人才体制机制.学校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相对较弱,缺 乏对合作企业的较大吸引力。部分专业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 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没能形成与企业岗位 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现代企 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而导致部分专业毕业生不能完全达到顶岗实习的 要求.目前,有些专业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

2、实习的浅层次 上,没能从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标准、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 学体系、人才培养与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层次合作。2、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职业教 育发展的动力源自其经营目标。有部分企业将参与职业教育视为直接或间 接的利益损失,认为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企业的投入和收益均产生 不了较大影响.企业合作意识淡薄,没有充分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价值链 中,没有把校企合作当成是选择人才的途径,而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 关注不够。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给企业增加管 理成本企业要安排专人管理;企业要安排学生吃住,需要

3、费用;学生生 产效率相对要低,而且在操作中易出废品,增加原材料费用。二是给企业 增加风险。学生在生产的实际操作中一旦发生事故,企业要承担医疗费或 抚恤金等费用。三是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怕影响企业声誉.3、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现在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不能使校企合作变成来自学 校和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一种动力需要,急需创新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 校企合作由学校和教育部门推进成效甚微,多数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 感情和人脉关系来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愿的整 体行动.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缺乏校企双方沟通交流的 平台,企业利益得不到保证、传统的职业学校管理体

4、制、运行机制、投入 政策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校企之间的合作,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 模式没有形成。二、校企合作意见建议1、提髙政府推动校企合作的战略意识校企合作只有在政府统筹和支持下,部门、企业和学校才能在校企合 作上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与机制,校企合作才能够真正实现,达到双赢的 目的。各级政府必须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髙度,规划职业学校和企业的 发展,统筹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任务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 段,建立政府主导、职业学校和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为中介的校企合作 发展新机制分别建立职业教育集团,集团由大中型企业、行业协会和职 业学校参加,可采取股份合作、资产重组合并、理事会等形式,集团

5、内涵 建设要突出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校企课程置换、开发独立的实践教学课 程和和顶岗实习等内容。坚持产教融合、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 的改革方向,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2、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1) 实训室进入企业模式依托企业,建立学校与企业共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由企业提供实训 场地、管理人员和实训条件,实训设备项目列入职业教育建设项目规划 中,校企共同投入,按照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将校内 实训室建在企业,使单纯的实训室转变成生产车间。基地以企业为管理主 体,将其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计划当中,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 学生的实训课程,学生集中到生

6、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实训和生产教 师到企业实践,企业师傅到校任教,实现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 职业能力相对接、实习实训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相一致。(2) 生产车间进驻院校模式引进企业进驻学校,企业按生产要求提供建设生产车间的标准、加工 产品的原材料和产品的销售,学校提供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环境、场地和 设备,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享受校办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企业 选派人员管理基地生产经营,指导师生的生产、实践和实习实训,帮助学 校建立实训课程体系;学校按照生产要求,将实训课程纳入整个教学体系 当中,安排学生到基地顶岗实习,派教师到基地实践,输送优秀毕业生充实 企业员工队伍,解决了职业学

7、校缺乏真实生产场地和师生真刀真枪参加生 产的双重矛盾.(3) 校企资源整合模式校企双方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签订联合培养人才协议,企业依 据自身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情况,提出人才需求规格、专业设置的要 求,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企业文化、生产工艺、 生产操作等引入教学课程内容。学校负责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 的教学,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技能操作到企业,企业全程参加人才培养过 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内容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通过 整合校企资源联合培养人才,使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成为熟练的技 术人才.3、加强校企合作在内涵上的对接(1) 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企业文化对

8、接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校企合作应重点从培养学 生社会能力人手,统一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标准,将企业物质文化、企业 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融入学生社会能力体系标准和考 核标准当中,通过校企合作突出培养学生从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社会适应 性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将这种校企对接后的社会能力贯穿于学校培养人 才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培养学生具备“职 业人”、“社会人的良好形象和行为规范。(2) 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群对接衡量专业设置是否真正与企业岗位群对接,一方面体现在专业设置 符合社会需求和产业转型升级的程度,另一方面最终要看学生本专业的就 业率。职业学

9、校必须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岗位群需求调控和 优化专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专业,调整市场过剩专业,企业全程参与制 定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标准,实现校企合作在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群上有效 对接,提髙职业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和服务能力。(3) 课程体系与职业标准对接校企合作最终要体现在课程体系如何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上,这是 实现学生专业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零距离对接的关键环节。把企业岗 位需要的职业标准内容提前置换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把学校实 践教学内容置换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环节中,按照企业人才需求规格 和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标准进行校企“课程置换,实现课程体系与职 业标准对接

10、,校企合作才能最终变成现实,形成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 势互补、利益双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4) 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对接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承担合作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任务,与教师共同 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负责学生技能训练指导,职业学校教师参与企业 的技术革新、设备改造与新产品的研发,承担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的培训工 作。专业课教师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在内涵上真正建立职业学校教师与 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双向交流与流动的机制,提髙职业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 力,也提髙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 人员对接,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构建校企教学研究团队和 技术创新团队,深入钻研技术、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实践教学体系, 提髙教育教学水平和企业生产效率.(5) 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对接学校的实训基地参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实训基地既是企业的生产车 间,承担企业的生产任务,同时承担师生的实习实训任务;企业生产车间 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师生实质参与企业生产过程,发挥职业学校实训 基地与企业车间的各自优势,校企共建产业化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与 生产车间对接。产业化实训基地直接参与企业生产和经营全过程,不仅增 强了学校自我造血功能,使实训基地具备了自我更新的能力,同时也解决 了实习实训原材料消耗问题创造了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