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课后练习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80331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基础》课后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课后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课后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课后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学基础》课后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基础》课后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课后练习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心理学基础复习思考题第一章 导论一、单选题1.重视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影响的理论派别是( )。A.行为主义 B.认知派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2.在心理理论派别中,( )主张用客观实证的方法去考查个体的外显行为,反对用内省法研究人内部的意识活动,试图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A.行为主义 B.认知派 C.精神分析 D.人本主义3.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提倡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的心理学理论是(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构造主义4.在实验研究中,由实验组操纵的变量叫(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5.在实验研究中,由自变量而引起的某种特定的

2、反应叫( )。A.自变量 B.因变量 C.控制变量 D.无关变量6.( )就是在实验者控制的情景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考察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访谈法7.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 )。A.个案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访谈法8.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智力、情绪、人格特质、价值观、心理健康以及其它心理品质的方法是( )。A.测验法 B.调查法 C.观察法 D.访谈法9.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公元四世纪 B.十八世纪 C.十九世纪 D.二十世纪10.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

3、是( )。A.亚里士多德 B.弗洛伊德 C.布伦塔诺 D.冯特判断题1.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说明了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 )2.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3.注意是意识活动的基本状态。( )4.意志和情绪一样,都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 )5.科学心理学研究有严密、科学的方法和一套尽可能减少误差的收集和解释数据的程序,所以科学心理学与常识不同,与心理玄学也不一样。( )填空题1.失言、笔误、梦等现象属于_的心理现象。2.心理是_的机能3.根据心理学各分支学科承担的任务不同,心理学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基础研究和_。4.在自然情景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做系统的观察、测量和纪录

4、,以了解其心理的研究方法是_。5.从分析处理的角度,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两大类,_试图探讨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名词解释1.实验法 2.观察法 3.测验法简答题1.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2.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六、论述题1.心理学理论很多,请你选其中一种理论说明理论名称、某代表人物,并论述其主要观点以及对教育教学的启示?第二章 心理过程一、单选题1.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2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象称为( )。A.感觉对比 B感觉融合 C感觉适应 D感觉的掩蔽3.鲁

5、迅创造阿Q人物形象的过程称为( )。A.再造想象 B.想象表象 C.无意想象 D、创造想象4.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恒常性D理解性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这是一种感觉的( )。A.整合 B.对比 C.适应 D.联觉6.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 ),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感觉阈限。A.差别感受性 B感受性 C绝对感受性 D感觉阈限7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受性,相应的刺激量是(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感受性 D.绝对感觉阈限8.当人从亮处走入

6、黑暗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 )。A.适应 B.对比 C.明适应 D.暗适应9.当人从暗处到明处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是( )。A.适应 B.对比 C.明适应 D.暗适应10.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A.前摄干扰 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11.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12平常测验中使用的题目,如名词解释就属于( )题目。A.识记B.回忆性C.保持D.再认13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C.平行

7、干扰D.互面干扰14.足球运动员在进球后表现出来的狂喜属于(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感。15.“一题多解”体现的是( )。A.常规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发散思维16.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起暂时寄存器作用的记忆是( )。A.感觉记忆B.有意记忆C.语义记忆D.短时记忆17.从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看,处在( )部位的内容遗忘最多。A.开头B.中间C.结尾D.两端1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个组块。A.72 B.52 C.82 D.9219.思维的主要特征为( )。A.间接性和概括性B.分析性和概括性C.间接性和整合性D.分析性和整合性20.经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后,限于条

8、件,不是去缩小,而是去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21.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 )。A.概括性B.间接性C.合理性D.整体性22.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23.人们倾向于接近会给自己带来愉快和高兴的事,逃避会给自己带来烦恼和痛苦的事。这是情绪的( )。A.动机功能 B.适应功能 C.组织功

9、能 D.信号功能24.一个学生既想参加比赛,又害怕讲不好受人讥笑,他面临的冲突情景属于(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判断题1.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2.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觉或限。(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正比关系。( )4.适应是指感受性总是不断提高的过程。( )5.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常性。( )6.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字词、人名、原理、观念、怎样骑车等。( )7.各种感觉信息在感觉寄存器中的储存形式有视象和声象。( )8.提取的表现方式有再认、识记和回忆。

10、( )9.骑手骑马、研究锻炼的益处、走象棋、回忆办公室门号都属于问题解决。( )10.问题解决主要策略有算法和启发法。( )11.创造性思维能力(或创造性)的高低通常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独特性、新颖性、再定义性和变通性来衡量。( )12.问题解决的启发法的主要策略有可获得性启发式、代表性启发式、爬山法、手段目的分析。( )13学生的动机强度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 ( )14.在创造性活动中,发散性思维比集中性思维更重要。 ( )15.儿童对父母的爱是情绪。( )16.情绪和情感是同一个概念,只是用在比同的场合。( )17.一个外商在和中国的生意伙伴一起吃饭时,因受不了国人的劝酒方式而逃跑,

11、这是因为他的心理素质太差了。( )18.一个人去参加乒乓球比赛一心想赢结果却输了,他很难过。这是因为他缺少比赛经验。( )19.“儿女不嫌母丑”这表现的是情感。( )三、填空题1.人脑对从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特定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 。2.个体把感觉信息组织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解释的过程叫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 关系。4.当我们从亮处走入黑暗之后,视网膜的光感受性会迅速提高,这个过程是 。5.感受器官对适宜刺激的反应能力就是感受性,引起某种感觉的持续了一定时间的刺激量就是 。6.当我们从暗处走出见到光明时,视网膜对光的感受性会迅速下降,这个过程是 。7.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改变时,

12、知觉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 。8.根据记忆的时间,按先后阶段顺序可将记忆分为瞬时记忆、 和长时记忆。9.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10.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 。1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13.复述有两种:保持性复述和 。16.遗忘进程的规律 。17.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两个,一个是 ,另一个是间接性。18.事物不在眼前,人们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是 。19.问题空间包含三个方面,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 。20.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称为 。21.根据有意想象的创造程度,可以把有意想象区分为_想象和_想象两种形式。22.我们

13、把情绪的状态分为心境、_ 和_ 。23.我们把情感的状态分为道德感、_ 和_ 。名词解释知觉 2.感受性 3.绝对感觉阈限 4.有意识记 5. 问题解决 6.有意想象 7.创造想象 8.心境 9.应激 10.趋避冲突 11.前摄抑制 12.功能固着简答题简述知觉的特性。简述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简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5.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6.简述情绪的功能。六、论述题1.请结合实际论述如何根据遗忘的规律,防止遗忘?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第三章 心理倾向一、单选题1.我们有时候说有些人能一目十行,有些人不能,这主要指个人的( )的差异。A.注意转移 B.注意广度 C.注意分配 D.注意稳定性2.在( )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A.可控制的 B.白日梦 C.自动化的 D.睡眠3.学生上课时“走神”现象属于( )。A.意识失控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 C.白日梦状态 D.半睡眠状态4.有预定目的,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无意注意 B.有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潜意识注意5.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 )意识状态。A.可控制的B.自动化的C.白日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