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否遭遇“满堂问”的尴尬?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802679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是否遭遇“满堂问”的尴尬?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课堂是否遭遇“满堂问”的尴尬?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是否遭遇“满堂问”的尴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是否遭遇“满堂问”的尴尬?(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是否遭遇 “满堂问”的尴尬?合肥市琥珀中学 丁忠书当下的课堂倡导教学互动、师生对话,“满堂灌”的现象似乎“退隐”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了“满堂问”的尴尬。在一节语文公开课中,我细心地做了一个统计,有一授课教师在短短分钟时间里,随口问了学生1个问题,学生也相应地作了1次回答! 这位老师的提问,过多的追求了数量,而恰恰忽视了提问的质量和效益。当下课堂,我们越来越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体验,但我们是否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我们或许在为提问而提问,甚至有点故弄玄虚,其结果当然是“启”而不“发”。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他们主动探求知识、构建知识,生成知识的过程。我们常常会费心设计

2、大量提问,我们对问题的设计很大可能没有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考虑,我们未必考虑到自己提问的质量如何,学生对提问的反应会怎样等问题。课堂实践表明,教师提问过多或低质,是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益的,反而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就教学流程而言,如此多的课堂提问也占用了学生许多宝贵的自主学习时间。当下的课堂我们努力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老师的问题“抛”出后,很大可能是担心课堂时间不够,学生还没有多少思考,教师就急于要学生回答。我们是否要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我们不要介入过早以致阻碍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也不要介入过晚以致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从而使自主探究不经意中变成老师的“注入”。这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我们课堂提问的问题当应有思考价值,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需要学生历经真实的思考,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的组合进行思索、研究后,才能寻求到问题的结果。我们的提问当要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应当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都能解决问题,并且让那些学习基础或能力暂时较差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或同学的帮助下也能够部分地解决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无需学生思考,学生随口就能回答,这样的课堂提问就显得过于苍白、没有多少价值了。如此,也不会因为无效的课堂提问占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课堂教学效率将得到真正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