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互动视角下城市外来人口融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801642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互动视角下城市外来人口融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社会互动视角下城市外来人口融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社会互动视角下城市外来人口融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社会互动视角下城市外来人口融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社会互动视角下城市外来人口融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互动视角下城市外来人口融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互动视角下城市外来人口融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互动视角下城市外来人口融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摘 要城镇化是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逐渐转变为市民过程,外来人口在城市融入过程中引发出各种问题,如居住空间不固定,职业不稳定,收入水平低等等。本文通过对外来人口的成因及类型进行理论阐述,分析外来人口外城市融入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在社会互动视角下针对外来人口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政策,促进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关键词:外来人口;空间分布;社区互动;对策AbstractUrbanization is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population into the town,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the

2、 public process.The migrant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 integration caused a variety of problems, such as living space is not fixed, occupational instability, low income level and so on.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auses and types of migrants through the causes and types of migrants, and analyzes the probl

3、ems of foreign population in the view of social interaction,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migrants.Key words: migrants; special distribution; community interactions; countermeasur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一、城市外来人口相关理论(一)外来人口的成因1(二)外来人口的类型2(三)社会互动理论与外来人口的融入3二、外来人口

4、现状调查以西安市为例(一)外来人口在城市空间分布上的特点5(二)外来人口的社会互动现状调查7(三)外来人口在社会互动中的常见问题9三、社会互动视角下促进外来人口融入的建议(一)建立完善的住房体系,实行混居策略11(二)鼓励外来人口参与社区的开展的各类业余活动12(三)社区服务机构定期开展社区交流会12(四)多途径提高外来人口的社会参与度13结语14参考文献15谢辞16引 言城镇化进程不断地加快,外来人口不断地涌入城镇地区,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例如住房、公共设施的分配等等,国内学者在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上多数集中在空间分布,政府政策等方面,后来因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少数学者也从社工机构的角色定位等方

5、面对外来人口的融入进行了研究。本文将从社会互动角度,通过文献分析法 、观察法等来研究外来人口的城市融入的现状,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以期达到社会和谐。一 、城市外来人口的相关理论城镇化进程在日益加快,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并在城市中扎根生存的现象已经普遍存在,而且这种趋势将会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来维持。由于特定的原因和条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对城市的稳定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要解决外来人口的城市中生活遇到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城市外来人口的种类及现状,然后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和宏观的把控。(一)外来人口的成因几乎是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都存在着一批收入低、工作强度大的农民工,包括一切虽然生活条件优越

6、,却在很多方面享受不到政府提供更多资源的商人,他们被统一称为外来人口,即户籍地不在城市的一群人。生活目前的中国基本上都是农村人口流入城镇地区、城镇地区流入二线城市、二线城市流入一线城市的模式。从整个国际社会来看,外来人口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四个方面: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战争因素、政策调整;但从中国来看,外来人口的迁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1、政策调整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改变我国当时一穷二白的国情和国内外的严峻环境,国家做出了大量的政策调整和把控,最为深刻的便是1978年开始于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可以这么说:1978年开启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序幕,与此相伴的是社会资源分配方式、社会阶层、职业地位、生活方式

7、、价值观念等全方位的变化;此后生活在中国的每一个人,包括城市和乡村,都围绕在“转型”话语之下。改革开放,政府颁布大量的调整流动人口的政策,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迫流入城市求存。一方面,农民在农村的生活质量差,收入低,靠天吃饭的庄稼活已经承担不起一个家庭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城市的扩建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那么这些转移到城市的农村人口就成了最佳的选择;形成一个双向的过程,城市是为外来人口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外来人口为城市空间的扩张、经济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得出,我国已经有9000多万的人口流入城市,其中农村人口有8500万,并且数据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2、教育改革随

8、着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十二年义务教育制度的提出和实行,更多的农村孩子有机会上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基地,很多父母不得已带着整个家庭迁移到城市;包括很多学生通过高考、中考等途径进入城市学习,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中国人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让留在城市的学生父母亲人也来到城市生活。目前来数因为教育改革的原因流入城市的外来人口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多,这部分人基本上属于新时代的年轻人,经过文化的洗礼基本上可以说已经没有了农村人的基本特征,是所有外来人口种类中最难分辨,最好融入城市的一个群体。3、文化差异收入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得城市人口在衣、食、住、行等等的生活习惯,包括思想和语言都有一种优于农村

9、人口的地位,农村人口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时候,城市生活就成了标准,生活在城市也转变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在比较落后和封闭的农村,甚至是城镇,“城里人”一词是羡慕和夸赞的表现,几乎大多数农村人以成为“城里人”而自豪。(二)外来人口的类型外来人口在宏观上并不能单纯的说是农村人口,但是正如前文所述,我国9000多万的人口中有8500多万是农村人口流入到城市中来的。所以在本文中,外来人口基本上看做是农村人口。那么这些来人口通过流入方式、以及身份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农民工农民工是的意思是户口在农村,本人来到城市打工在当地或外地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以及以上的普通劳动力。农民工可以分为本地农民工和外地

10、农民工,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口所在地的城镇打工的农民工,外出农民工是指在户口所在地的城镇以外的地方打工的农名工。在所有的外来人口中,农名工占了超过50%的比例,也是人们日常见到最多的,最容易分辨的,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是城市扩张建设的最大的一股力量,单纯的通过劳动力在城市中换取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据调查,2016年,全年农民工总量是2亿8171人,比2015年增加424万人,增幅是1.5%。其中,本地农民工1亿1237万人,增幅3.4%;外出农民工1亿6934万人,增幅0.3%。农民工月均收入3275元,比2015年增长6.6%。2、大学毕业生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总是把大学毕业生当作城里人看待,

11、忽略了毕业生的来源,虽然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里农村出身的占比并不是很高,但是也是城市融入人群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群体。这些人大多数就如前文所说的,因为九年义务教育或者十二年义务 教育得到走出农村的机会,在毕业后直接留在城市找工作,随后结婚生子,基本上是可以完全融入城市的一个群体,一般情况下并不容易区分他们和城市本地人。2016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社部召开就业工作座谈会时公布,2016年高校毕业生有756万人,加上中职毕业生,达到1200多万,创历史新高。在这1200多万种将近有43%属于城市中的外来人口。3、拆迁户这种现象在这几年尤其普遍。拆迁户的意思是因为政策的调整,城市的规划,拆除原有的旧的、

12、不合理的住房,居民迁往别处,或者是暂时迁到别处,等新房建成后,再回迁原居住地。从定义上来看,拆迁户基本上都是属于户籍所在地的人,他们有些原本属于城市中人,只不过居住地方不同而已,另外一些,则是在政府的协助下从农村迁移出来,到户籍所在地的城镇,一般会有专门的安居工程那排这些人生活。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是他们的聚集地还是农村人口比较多。4、难民在中国,目前基本上还是没有难民的,用诙谐的话来说,农民工其实就是一种“难民”,但是此处所说的难民是指因为战争,天灾等一系列大的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的无家可归流落到异地求生存的人,这些问题在国际上因为战争导致的比较多见,如果是自然因素,当地的政府都会在第一时间做好

13、安排,他们基本上还是居住在户籍所在地的,整体来说,难民中的流民才是城市中真正的外来人口。(三)社会互动理论与外来人口的融入1、什么是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单独的个人和个人、个人和群体、群体和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一个动态的过程。社会互动理论的认知体系包含了建构主义观点和人本主义观点,这个理论认为个人一出生就进入了名叫人际交往的世界,在于非自己的其他人交往中,学习和发展,他强调这个过程中的认知参与和全人参与。社会互动理论的两大重要理论来源分别为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理论和费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维果茨基观点是,特定的社会本质和社会过程

14、为是人类心理功能的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单独的社会文化情境中,儿童在参与正式与非正式的教学交流中,产生了和那些情境适宜的心理功能。儿童通过双向的社会互动过程,逐步建立一个解释框架系统的认知表征,并且信奉自己社会文化情境中所提倡的普遍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中,社会互动成为智力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在与他人的互动上个体身上所表现出来一定的特定结构和过程,学习和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吸取适当的文化实践经验。“中介作用”费厄斯坦的理论,该理论中指出,对个人有重要意义的人在认知发展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本人和“中介人”之间的互动是有效学习关键。从这两个理论中看出,人和人的交往、互动是推动学习的

15、重要力量。2、社会互动理论与外来人口的融入(1)本土方法论又称常人方法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加芬克尔创立,目的在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互动中使用方法的理论。它假设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根据既定的规则与程序进行多方互动,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是这些日常生活中默认的,没有成文的互动规则。加芬克尔通过研究发现人和人之间的互动是以一定背景知识与常规为基本的,如果忽视了这种内隐规则,互动就无法进行,进而也不能实现预期目的。所以,从此意义上说有效开展互动的前提是各方主体对他们认定“规则”的能达成共同的认知。依据这个理论,外来人口在城市融入中之所以能遭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源于居住空间的不固定,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和本地居民形成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