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知识点[运用分享]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80151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知识点[运用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知识点[运用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知识点[运用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知识点[运用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知识点[运用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知识点[运用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知识点[运用分享](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的速率(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计算公式:v(B)单位:mol/(Ls)或mol/(Lmin)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重要规律:(1)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外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

2、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

3、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zC,xyz )1100ml6mol/L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度,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

4、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碳酸钠(固体) B水 C硫酸钾溶液 D硫酸铵(固体)2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C(g)+D(g)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A 减小C或D的浓度 B增大D的浓度 C减小B的浓度 D增大A或B的浓度3设C+CO22CO-Q1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Q2反应速率为V2,当温度升高时,速率变化情况为( )AV1提高,V2下降 BV1、V2都提高 CV1下降,V2提高 DV1、V2都下降4常温下,分别将四块形状相同且质量均为7g的铁块同时投入下列四种溶液中,产生气体的速率最快的是()A1000mL2mol/LHCl B500mL4mol/LH2S

5、O4C50ml3mol/LHCl D50mL18.4mol/LH2SO45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若c(SO3)由0 增加到0.06molL-1时,需要15s,那么c(SO3)由0.06molL-1增加到0.10molL-1时,所需反应时间为()A大于10s B等于10s C小于10s D等于5s6空气中煅烧硫铁矿可产生SO2和氧化铁为了提高生产SO2的速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把块状矿石碾成粉末 B增大O2压强,向炉内喷吹空气C添加氧化铁 D降低温度并降低SO2浓度8反应4NH3(g)+5O2(g)4NO(g)+6H2O(g)在

6、体积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Av(NH3)=0.010molL-1s-1 Bv(O2)=0.0010molL-1s-1 Cv(NO)=0.0010molL-1s-1 Dv(H2O)=0.045molL-1s-19某温度下,浓度都是1mol/L的两种气体X2和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Z,反应2min后,测得参加反应的X2为0.6mol/L,用Y2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Y2)=0.1mol/(Lmin),生成的c(Z)=0.4mol/L,则该反应方程式为()AX2+2Y2=2

7、XY2 B2X2+Y2=2X2Y C3X2+Y2=2X3Y DX2+3Y2=2XY310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NH3)、(O2)、(NO)、(H2O)(mol/Lmin)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A5(NH3)=4(O2) B5(O2)=6(H2O) C2(NH3)=3(H2O) D4(O2)=5(NO)11在2L容器中0.6molX气体和0.4molY气体发生反应:3X(g)+Y(g)=N2(g)+2W(g)5min末已生成0.2mol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化学反应平均速率为0.01molL-1min-1,则上述反应中Z气体的计量系数n的值是()A

8、1 B2 C3 D4122A(g)+B(g)=3C(g)+4D(g)的反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的速率最快的是( )A(A)=0.7molL-1min-1 B(B)=0.3molL-1min-1C(C)=0.9molL-1min-1 D(D)=1.1molL-1min-113气体A、B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4(g)+B(g)2C(g),4s末时,测得n(A)=0.5mol,n(B)=0.4mol,n=0.2mol用A浓度的减少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 )A0.0125mol/(Ls) B0.025mol/(Ls)C0.05mol/(Ls) D0.1mol/(Ls)14对于反应A(g)+3B

9、(g)=2C(g)+D(g)来说,下列反应速率中最快的是()Av(A)=0.3molL-1min-1 Bv(B)=0.6molL-1min-1Cv(C)=0.5molL-1min-1 Dv(D)=0.01molL-1S-115在密闭容器中,X与Y反应生成Z,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X)、v(Y)、v(Z)表示,已知:2v(Y)=3v(X)、3v(Z)=2v(Y),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A2X+3Y2Z BX+3Y2Z C3X+Y2Z DX+YZ16Fe3+在I-的反应如下:2I-+2Fe3+2Fe2+I2(水溶液)正向反应速率和I-、Fe3+的浓度关系为v=kI-mFe3+n(k为常数)

10、在v=kI-mFe3+n中,m、n的值为( )Am=1,n=1 Bm=1,n=2 Cm=2,n=1 Dm=2,n=217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2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35molL-1 BY2为0.45molL-1 CX2为0.2molL-1 DZ为0.4molL-118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AB2(g)+B2(g)2AB3(g已知反应过程某一时刻AB2、B2、AB3浓度分别为0.2mol/L、0.1mol/L、

11、0.2mol/L,达到平衡时,浓度可能正确的是()AAB2、B2分别为0.4mol/L、0.2mol/L BAB2为0.25mol/LCAB2、AB3均为0.15mol/L DAB3为0.4mol/L19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在容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保持恒温恒压,反应A(g)+B(g)C(g)H0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40%(1)升温时,C的反应速率 (填“加快”、“减慢”或“不变”)(2)若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使容器内压强增大,则平衡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一定不移动 D不一定移动(3)若平衡时,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在密闭容器中再充入2

12、molA,则反应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填“无影响”、“增大”、“减小”,下同),B的转化率 20已知:298K时,N2(g)+3H2(g)2NH3(g)H=-92.2kJmol-1(1)若NN的键能为941.3kJmol-1,H-H的键能为436.4kJmol-1,则N-H的键能为 (2)实验室将1.1molN2、3molH2充入2L容器,一定条件下反应若2min末测得H2的物质的量为1.8mol,则该时间段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下列措施可加快该反应速率的是 A充入He气 B使用恰当的催化剂C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 D再充入N2当下列物理量保持不变时,表明该反应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N2与H2的浓度比B容器内气体密度C恒温下气体的压强DH2的物质的量充分反应后恢复到298K,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92.2kJ(填“”、“=”、“”),理由 1教资c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