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试题(七) 新人教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800829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试题(七)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试题(七)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试题(七)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试题(七)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试题(七)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试题(七)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地理寒假作业试题(七)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瓦房店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寒假作业地理试题(七)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2008 上海高考)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据此回答1-3题。1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 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C. 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 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2. 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A. 秋季、春季 B. 冬季、夏季 C. 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3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 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

2、. 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C. 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 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少风力发电前景广阔,但风力发电场占地较多。下图是“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关于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夏季B乙地有效风能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地表平坦C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衡性D丙地有效风能密度小的最主要原因是远离海洋5据调查,甲地风能资源利用前景优于丁地,其原因是A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丁地小 B甲地有效风能密度比丁地大C甲地人均土地资源比丁地多 D甲地能源需求量比丁地大 2006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生效,该法实施将

3、从法律上保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第6题。6关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集中的特点可缓解我国能源相对短缺局面,优化能源结构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使大气层中的臭氧含量迅速减少A. B. C. D. 7(2008 广东高考文基)下图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预测图。与2005年相比,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将是A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B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均有增加C水电消费大幅度下降 D新能源消费增幅最大(2008 广州一模)读中国南方、北方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对比图,回答8题。8

4、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区主要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水土组合存在明显的差异B南方地区热量、水分条件优于北方地区,故耕地面积多于北方C南方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大于北方地区D北方地区人口较南方地区少,故人均水资源量多于南方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及构成统计表,回答9-10题。2001年2005年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能源生产量能源消费量总量(万吨标准煤)49303030145005500原煤(%)71707678原油(%)19.823.816.714.7天然气(%)8.34.36.64水电(%)0.71.70.4392001年该省区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构成特点是A以原煤为主 B以原

5、油为主 C原煤比重上升 D原油比重上升102005年该省区能源生产量超过消费量的百分比最多的能源是 A原煤 B原油 C水电 D天然气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据下表我国1998-2004年部分年份的相关统计数字,回答11-12题。年份19981999200220032004能源消费增长率4.11.69.915.415.2GDP增长率7.87.18.39.39.511上表中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最高的年份是A1998年 B1999年 C2003年 D2004年12几年间,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 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上升趋势我国经济增

6、长方式趋于合理 汽车拥有量大幅上升我国能源利用率明显提高A B C D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生产的大省,煤炭产量一直持续稳步增长,近些年调整了能源调出结构。下图为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注:1吨煤的平均价格为160多元;1吨煤可以发电2500千瓦时;山西省向外输电的价格为245元千千瓦时),回答13-14题。131990年至2002年,山西煤炭调出量增加缓慢,主要原因可能是A全省煤炭生产量下降 B交通运输能力有限C省政府控制煤炭调出 D省内煤炭消耗大量增加14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本省的有利影响是缓解运输压力 减轻大气污染 降低运输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A B C D读下

7、图,完成15-17题。15我国耕地分布的基本特点是A东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西南多东北少 D内陆多沿海少16在沿海省份中,M省耕地比重最小,其最主要制约因素是A. 热量条件 B水份条件 C地形条件 D土壤条件17制约N省级行政区耕地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 热量条件 B水份条件 C地形条件 D土壤条件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科学家近年来在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技术即“煤变油”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煤变油”技术的国家之一。今后510年,我国将以内蒙古自治区、陕西、山西等省区为基地,加快推进“煤变油”战略。据此回答18-19题。18. 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8、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ABC D19我国启动“煤变油”战略的重要意义表现为 我国的煤炭资源大量过剩,“煤变油”战略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 减少我国对国际市场中石油产品的依赖程度 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ABCD我国首批选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有4个:镇海(浙江省宁波市)、岱山(浙江省舟山市)、黄岛(山东省青岛市)、大连(辽宁省大连市)。镇海基地2006年底建成储油,岱山、黄岛、大连三地也进入了

9、基础建设阶段,计划2007年完成。据此回答20-21题。20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目的是A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B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石油市场的影响C加快东部地区石油加工业的发展D石油危机时可在国际市场赚取高额利润21我国首批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的影响因素是 海运条件优越 接近消费市场 国际安全需要 石化工业发达城市ABCD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22-24题。梯级开发航运防洪养殖水电灌溉农业现代化旅游第三产业冶金工业电力产业22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A发电 B防洪 C养殖 D梯级开发23提高库区水质的有效措施有A大力发展旅游业 B水源涵养林的保护 C沿岸禁止工业的发展 D大力发

10、展养殖业24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读下图,回答25-26题。25为了加强水土保持,甲、乙、丙、丁四地段中,最应退耕还林(草)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 26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国际油价首度触及每桶100美元,高油价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将要长期面对的问题。读下表,回答27-28题。国际油价动荡回顾(价格单位:美元桶)年份1945196019731978198019861990199820002008价格1.051.9011343864010341

11、0027在20世纪50年代到2008年期间,国际油价平均增长最快的阶段是A1973年1978年 B1986年1990年C1998年2000年 D2000年2008年28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40,油价趋高对我国经济发展势必会带来影响。以下说法中属于有利影响的是小排量汽车的推广普及 外汇支出增多 开发替代能源和新能源 利于战略储备的建设A B C D2007年11月26日,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了建立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的合资经营合同。据此回答29-30题。29中广核集团是中国以核电为主业的大型能源企业,实力雄厚,其与法国电力集团“联手”主要是利用法国的A资源优势 B市场优势 C技术优势 D资金优势30中法选择在广东台山布局核电站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A重点侨乡 B能源需求 C政策支持 D临海位置二、综合题1.下列是我国西南某城市图,因为附近发现了大型黄铜矿(CuFeS2),计划建一冶炼厂及水电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水电站建在A 、B 两处中的 处更合理,理由是 。(2)水电站建成后,对本区农业的有利影响是 。(3)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建水电站还需要解决 问题。(4)铜矿附近建冶炼厂的有利因素是 。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表现在 。2.读中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