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80028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报告编写提纲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目 录A.1 绪论- 1 -A.1.1 勘查目的和任务- 1 -A.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1 -A.1.3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 1 -A.1.4 以往工作评述- 1 -A.1.5 本次工作情况- 2 -A.2 区域地质- 2 -A.3 矿区(床)地质- 2 -A.4 矿体(层)地质- 2 -A.4.1 矿体(层)特征- 2 -A.4.2 矿石质量- 2 -A.4.3 矿石类型和品级- 3 -A.4.4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 3 -A.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 -A.4.6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

2、产综合评价- 3 -A.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3 -A.5.1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 3 -A.5.2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 4 -A.5.3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 4 -A.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4 -A.6.1 水文地质- 4 -A.6.2 工程地质- 5 -A.6.3 环境地质- 5 -A.7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6 -A.7.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6 -A.7.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 6 -A.7.3 地形测量、地质勘查工程测量及其质量评述- 6 -A.7.4 地质填图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7 -A.7.5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7 -A.7.6 采样、化验

3、和岩矿鉴定工作及其质量评述- 7 -A.8 资源/储量估算- 7 -A.8.1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 7 -A.8.2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及其依据- 7 -A.8.3 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确定- 8 -A.8.4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8 -A.8.5 资源/储量的分类- 8 -A.8.6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8 -A.8.7 资源/储量估算的可靠性- 8 -A.8.8 共(伴)生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及结果- 8 -A.8.9 资源/储量估算中需要说明问题- 9 -A.9 矿床开发经济意义概略研究- 9 -A.10 结论- 9 -A11附图- 10 -A12附表- 11 -A

4、.1 绪论A.1.1 勘查目的和任务 简述勘查目的和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勘查工作的具体要求。A.1.2 勘查工作区位置、交通 说明勘查工作区的区块编号、勘查范围和拐点经纬度、矿区位于所在县级城市的方位、直距、矿区边界和面积,经过矿区或邻近的(现有的或拟建的)铁路、公路、水路等重要交通线以及矿区距最近的车站、码头、机场的里程(直距、运距)。A.1.3 勘查工作区自然地理、经济状况概述矿区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类型、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蚀基准面、丰(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据有代表性的气象资料,说明矿区的气候特征、气温变化、降雨量、暴雨强度、蒸发量、相对湿度、风力、风向、雷电

5、情况、雨季和冰冻期、冻土层深度等。说明区内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情况。 简述区内经济概况,包括燃料、电力、供水水源、建筑材料、工业、农业、牧业、人口等。应说明供水水源地、电网名称、矿区距水源地、电网距离及供水、供电满足程度。A.1.4 以往工作评述简述矿床的发现,从发现至本次勘查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等各项工作,按时间先后简述其工作情况、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等,并对其成果质量和勘查、研究程度进行评述。如属已开采的勘查矿区,应阐明矿山生产建设的规模、生产概况、累计采出矿量及已消耗的资源/储量。A.1.5 本次工作情况说明工作的起讫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实物工作

6、量(插表)、投入资金总额、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矿床类型及简要地质特征、总计资源/储量、首采区范围、开发前景。按不同的类型列出资源/储量表,并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国家规定应保密的矿种不必列出本表)。A.2 区域地质以1:50000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资料(1:50000比例尺未做出地区,可用1:200000比例尺区调资料)为基础,简明扼要地说明矿床在区域构造中的位置,区域内对矿田(床)成因有影响的主要地层及岩浆岩种类、特征及分布、主要构造的特征及分布。A.3 矿区(床)地质详细说明矿区(床)所在范围内,对成矿作用有影响和对矿体有破坏作用的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围岩蚀变;赋矿层位及矿化等特

7、征。A.4 矿体(层)地质A.4.1 矿体(层)特征综合叙述矿体(层)的总数目、总厚度、含矿率、空间分布范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等。分别说明主要工业矿体(层)的赋矿岩石、空间位置、形态、产状、长度、宽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倾向的变化规律、连接对比的依据和可靠程度、成矿后断层对矿体连接的影响。矿体(层)多时,小矿体特征可列插表说明。A.4.2 矿石质量按矿石性质分带(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分别说明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有用矿物的含量、有用矿物的粒度、晶粒形态、嵌布方式、结晶世代、矿物生成顺序和共生关系;说明矿石的化学成分,主要有用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组分的含量、赋存状态和变化规

8、律等。对于以物理机械性能为主要评价指标的矿产,则应对其物理机械性能进行详细论述。A.4.3 矿石类型和品级阐述矿体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分布范围。说明矿石的自然类型、工业类型、工业品级种类以及划分的原则和依据。对选冶性能有明显差异的各类矿石,应详细说明其所占比例和空间分布规律。A.4.4 矿体(层)围岩和夹石说明主要矿体(层)上下盘围岩的种类,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蚀变情况及其与矿体(层)的接触关系;说明矿体(层)内夹石(层)的岩性种类、分布规律、数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组分的大致含量、夹石(层)对矿体完整性的影响程度。A.4.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简述矿床成因、

9、成矿控制因素、矿化富集规律和找矿标志,指出矿区远景及找矿方向。A.4.6 矿区(床)内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对于在勘查主矿体的同时综合勘查的共生矿产、偷闲躲静矿产,应进行综合评价,说明其综合勘查的程度、规模、分布规律、矿石质量特征等。A.5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A.5.1 采样种类、方法及其代表性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试验样品的采样目的、要求(包括投资人、矿山设计单位对试验种类和数量的要求)、采样种类、采样方法、采样的工程种类及编号、样点的数目,并从矿石类型、样品空间分布、品位等方面评述样品的代表性。A.5.2 试验种类、方法及结果说明各种类型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种类,采用的加工、选矿方法及试验流程,并

10、叙述所取得的各项试验成果。A.5.3 矿石工业利用性能评价根据矿石加工技术试验结果,做出矿石可选(冶)性能和工业利用性能的评价,说明矿石中有用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杂质处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的途径。对于矿石类型简单、或属于已开展矿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矿体的勘查,矿石类型和已开展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要进行选冶试验,仅与邻近同类生产矿山进行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物质成分等实际资料进行对比的,应对其矿石可选(冶)性、综合回收利用情况进行说明。A.6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A.6.1 水文地质A.6.1.1 简述矿区所处水文地质单元的位置;矿区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特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

11、泄条件,矿床最低侵蚀基准面和矿井最低排泄面标高。A.6.1.2 论述矿床开采疏干排水影响范围内各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层的富水性、导水性、水头高度、水质、水量、水温、补给条件及其相邻含水层和地表水体的水力联系程度;构造破碎带、风化裂隙带及岩溶的发育程度、分布、含(导)水性及其对矿床充水的影响;地表水、老窿水对矿床充水的影响程度。A.6.1.3 预测矿坑涌水量。确定矿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质边界,建立水文地质模型,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及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矿坑第一开拓水平正常和最大涌水量,估算矿坑最低开拓水平的涌水量,并对水量可靠性进行评述,推荐作为矿山开采

12、设计的矿坑涌水量。A.6.1.4 矿区供水水源评价。对矿坑水的排供结合与综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矿区内可作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热水、矿泉水的水质、水量进行初步评价。如矿区内不存在可作为供水的水源地,则应指出供水方向,并提出进一步工作的意见。对盐类矿床上、下可能存在的卤水资源也应进行评价。A.6.2 工程地质A.6.2.1 论述矿体(层)围岩的岩性特征、结构类型、风化蚀变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及各种软弱夹层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学和水理性质;统计各类岩石RQD值(岩石质量指标),评述岩体的质量;论述矿床范围内,特别是对矿床开采、工业场地布置有影响的断裂(破碎带)的规模、性质及分布、充填物的

13、性质和胶结程度,坑内开采的矿床应论述矿体及其近矿围岩的节理的规模、产状、充填物的性质、节理密度、各类结构面(层面、节理裂隙面、断裂面、软弱层面)的组合关系,评述岩体的稳定性;论述风化带深度和岩溶发育带的发育深度,矿区内各类不良自然现象及工程地质问题。A.6.2.2 结合矿床(可能)的开拓方案,对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的稳固性、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以及矿床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综合评价,预测可能出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意见。A.6.3 环境地质A.6.3.1 阐明矿区及其附近地震活动历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条件及新构造特征,对矿区的稳定性做出评价;评述矿区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

14、环境污染问题。A.6.3.2 依据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采矿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影响程度,评述矿区地质环境质量。A.6.3.3 对矿床开采中可能引起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山体开裂、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评价,提出防治意见。A.6.3.4 煤矿应叙述井内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测试结果,结合井田地质条件和井田内邻近生产矿井的有关资料,分析其变化规律,评述其对未来矿井的建设、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A.6.3.5 深埋矿床和地温异常矿床,应叙述井田、矿床的地温状况,恒温带深度、温度、地温梯度及变化;高温区的

15、分布范围与分级、地温背景、热源。A.6.3.6 放射性本底值较高的矿床,应对放射性背景及其变化规律进行论述,划出对人体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区。 A.7 勘查工作及其质量评述A.7.1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说明勘查类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选择、勘查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间距的确定及依据。对矿体(层)的厚度、矿石品位、矿产资源/储量等进行数值和变化系数的计算,或进行地质统计方法的分析,说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间距对矿体(层)的控制程度,以及所采用的工程间距的合理性。A.7.2 勘查工程质量评述说明钻孔结构、岩矿心直径及其合理性;钻孔孔斜和方位角测定所采用的仪器及测量方法和质量评述;孔深校正、岩矿心采取的质量评述;钻孔封孔方法、封孔质量检查及评述;孔口立桩标记及钻孔班报表质量、岩矿心管理工作评述;简易水文观测及其质量评述;水文地质孔的止水、抽水试验质量评述;地下水动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