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800266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议 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作为农业大市,怀化如何立足本地实际,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在产业化发展道路上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与挑战,对于中西部山区特别是后发展山区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一、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怀化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推进山区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节点,加强规划引导,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扶持服务,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了粮棉油、竹木林纸、医

2、药、果蔬茶、畜禽水产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02X年,全市共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6亿元、增加值86.2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三次产业占gp比重由“十一五”初期的19.6: 32:483优化为155: 0.1。44,农业对gdp的贡献率为8.9%,高于全省水平4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9家(其中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较202X年翻了近一倍;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和销售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5年间分别提高9.8和15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基地面积52万亩,发放劳动报酬达4.6亿元,人均工资102元,直接或间接带动农户6多万户。 (一)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农业结构

3、不断优化。近年来,我们根据自身自然资源条件、各地产业基础以及发展潜力,将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摆在农业产业化突出位置,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市粮油、果蔬茶、畜禽、竹木、中药材等五大农业产业带初具雏形,鸡蛋枣、湘蕾金银花、木洞杨梅、紫秋葡萄等一批特色产业也初具规模。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广度不断扩大,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6余亿元。 (二)产业基地不断扩大,产业集聚效益日益显现。作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创业基地和示范基地,市工业园无疑是怀化产业集聚的领跑者。目前入园企业中,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到80以上,园内初步

4、形成了森工、食品、服装三大主体产业,开园以来已累计实现引资271亿元,202X年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22X年财政总收入更有望突破2.亿元。与此同时,立足山区特色资源,全市逐步建立起优质稻、水果、茶叶、竹木、中药材、畜禽水产等十大农产品基地,农业生产经营效益不断提高。其中:建设优质超级稻基地达0万亩、名优茶5万亩、优质原料35万亩、工业原料林20万亩、油茶10万亩、烟叶1万亩、中药材5万亩,建有5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和1万头优质肉牛生产基地。202X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20。 (三)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日益壮大,龙头企业成产业化生力军。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数量和规模日益壮大,

5、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22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4家,总产值17.4亿元,自202X年开始,年平均增长43.%;企业个数和总产值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2.1%和28.%。其中:规模以上中药饮片加工、饮料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总产值更是分别以100.3%、67%、0.%的增速成为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亮点。通过扶优扶强,全市龙头企业的规模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汇源果汁为龙头的水果加工、以泰格林纸为龙头的竹木加工、以正清制药集团为龙头的中草药加工、以金珠米业为龙头的粮食加工

6、、以贤胜油业为龙头的植物油精炼加工、以大康牧业为龙头的畜禽水产品加工、以怀化正大为龙头的饲料加工、以碣滩茶业为龙头的茶叶加工等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提升。02X年,全市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7亿元。龙头企业积极为农户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服务,成为带农惠农的中坚力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四)产业组织化程度得到提升,品牌化建设不断推进。目前,怀化市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94个,参会农户约28万户,“龙头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成为农业产业化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主要形式,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

7、降低了部分市场风险。农业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全市获得“三品”认证的基地达到4.3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59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4.6万亩。获得有机食品认证5个,绿色食品认证13个,麻阳柑橘、芷江活鸭、新晃黄牛肉3个产品已获得原产地证明商标。全市已有湖南正清制药、正清风痛宁、鱼腥草注射液等10家企业及产品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称号,湘怀金珠、华氏等家企业及产品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创怀化市名牌产品34个。 (五)认识不断深化,农业产业化建设合力形成。自99年7月制订关于怀化市实施农业十大农业工程的意见和怀化山区农业产业化实验方案,全市拉开农业产业化发展帷幕以来,经过0余年的努力,市县各级

8、各部门充分认识到农业产业化对全市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意义,将农业产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的有效举措合力推进。202X年5月,怀化市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制定和完善鼓励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围绕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密集出台的关于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规范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的意见、关于加强合作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理顺土地流转秩序、加大农业产业化贷款发放力度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二、怀化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过来的一段时期内,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

9、整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通过冷静比对和细致剖析不难看到,我们的农产品加工率和加工水平仍远低于全省水平,更难望全国水平项背;我们的农民收入与全省、全国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日益拉大;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没有同步拉升农民收入,市场通胀预期却在加大。 全市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一直徘徊在20%左右不前,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十五”末相比:02X怀化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由676元上升到202元;城乡收入差别由34倍扩大为3.倍,高于全国(3.3倍)、全省(3.倍)水平。202X年,扣除价格因素,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仅%,低于全省水平08个百分点,居全省末位;全市农业生产

10、价格指数为102%、高于全省水平(9.),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远高于全省水平(9.6%)。 对照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农村社会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的要求,怀化农业产业化在进一步发展的道路上存在的诸多瓶颈与隐患值得我们进行深思。 (一)龙头力量偏小,核心竞争力弱。到02X年止,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仅1家,年销售收入1亿10亿元的企业37家,总合仅占全市规模以农产品加工企业数的19.3;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仅家,省级龙头企业17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仅占全省份额的5.%。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缺乏

11、核心竞争力成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重要因素,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幅射带动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加工转化份额小、深加工率低,以靖州为例:有“江南第一梅”美誉的靖州杨梅,栽培面积近7万亩,年产量为0万吨,但产品以原生态形式营销。当地从事杨梅深加工的规模以上企业仅金穗农业1家,与稍具规模的木洞山杨梅酒厂和红日杨梅酒厂3家年加工能力合计不足总产量的10%;作为全国三大茯苓主产区的靖州,鲜茯苓年产量过1万吨,但仅有不到4成经过切片等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不抵深加工后的0。当地只有补天药业1家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茯芩深加工,而年加工量尚不足鲜茯苓年产量的2,在带动当地茯芩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上还大有可为

12、。二是企业品牌影响力小。目前,全市国家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均为空白。品牌营销的粗放式模式导致农产品企业特别是肉禽、柑橘等食品类企业品牌“山头”林立,良莠不齐,营销定位趋同。囿于狭小的区域市场,龙头企业只能就价格、品类、渠道等单个营销环节与本地同类中小企业同室操戈,在有限的同类消费群体间展开无序的业内竞争,内耗了品牌资源,束缚了企业成长空间;三是基地建设相对滞后。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嘉信公司和老蔡食品作为夜郎牛业品牌支撑企业,每年近半数肉牛、商品猪需从贵州、重庆等外省市购入;占全市粮食加工产值成的金珠米业、五溪米业等龙头企业,原材料的供应也不能实现完全自给。组织化程度低、土地流转不充分,质量安全体

13、系不健全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因。土地流转数据显示,22X年全市累计流转农村土地80多万亩,其中耕地仅2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3.0%,不能充分满足农业规模化经营需要;四是产品科技含量低。全市龙头企业仅有正清集团、湖南补天药业、五溪米业5家建有专业研发中心,且规模偏小。近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化应用先进科技成果仅7项。 (二)农业投入不足,产业融资困难。目前,金融特别是银行贷款门槛较高流程复杂业务单一,财政投入较大程度依赖国家和省级转移支付,农民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能力十分有限的格局已严重掣肘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多层次、多样化发展的需要。20X年,怀化市农业投入三大主体,依份额由大至小依次是金融贷

14、款、财政投入、农户投入,占比为63:26:1。作为农业产业化融资主渠道的金融机构,受城乡二元化结构等因素制约,资金供给量与品种、期限不能满足怀化市产业化融资需求。如:农发行对农产品加工类企业的业务范围基本局限在粮油购销和粮油深加工企业;农村商业银行倾向提供小额信贷,无法满足农业产业化生产特别是农产品基地季节性强、流动资金需要大、周转期间长的融资需求。继一季度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月10日国家再次上调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出明显的收缩信号。信贷收缩将进一步加大怀化市企业的贷款和融资难度。202X年,全市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6.2%,低于全省44个百分点。全市农村非农户固定

15、资产投资较去年下降明显,降幅达15.1%。一般预算支出中,农业综合开发仅占1%。农民人均第一产业生产费用支出8133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3元;人均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仅5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83.0元。 (三)比较优势欠缺,赶超压力巨大。20X年,怀化国民经济总量559.8亿元,增长1.%,增幅居全省第7位。人均gp1202X元,增速13.2,居全省第7位。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3.2亿元,仅占全省份额的3.3%,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薄弱于全省大部分市州。此外,怀化屡次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失之交臂,在新一轮“经济赛跑”中,作为中西部山区,怀化既不在湖南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区域之内,又不在“3+5”城市群之列,毫无政策上优势,赶超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剧。 (四)基础建设滞后,区位效应难以凸显。作为湘鄂渝黔桂五省(市、区)周边约500万人、9万平方公里范围的中心地带,怀化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二传手”,有着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业的优越区位基础,但农村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建设滞后却成为产业发展的突出掣肘,阻碍了“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商贸”战略目标的推进。突出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农村交通投入方面:20X年,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82亿元,仅占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的13.1。全市农机化普查资料显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