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798997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第一部分:判断(共 12 题)1、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 性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广义的培养目标,即教育目 的);实施的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2、发展教育的三个途径:教学工作(主要途径);科研 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新的教育方针予以强调)。3、我国学位制度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博士。4、我国现行高校领导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5、高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 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6、宏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 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即布局)、管理

2、体制结构等7、微观高等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 课本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8、高校教学系统组成: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9、高校课程分类:从层次构成上,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从方式上看,可分为必修课 程、选修课程。10、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有多种途径,可以联合日常教 学进行,也可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学年论文或毕业论文进 行。11、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人才培养的目标;现实 参与的方式;定向选择的内容;互补并进的效果。1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方面起的作用:可促进 知识的转化和拓展;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 技能;有利于

3、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有利于 大学生提高修养、完善个性品质。第二部分:名词解释(共 21题)1、高等教诲P5:高等教诲是在完整的中等教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广义文化P17:最广义的文化可以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3狭义文化P17:常常是人们对精神财富及精神生活的一种通称,在此“文化”一词从狭义的角度使用。4、教育方针P29: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 程序,为教诲事业确立总的事情偏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诲 政策的总概括。5、教育目的P3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

4、养人的总 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6、社会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 发展需求出发设计教诲目标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诲加工 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求。这种目标观的主要 观点强调高等教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 调人是社会的产物。7、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P55: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求,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诲目标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诲 者的本性、才能获得天然发展,教诲要为人本身的糊口服 务。8学制P85: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品种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办理,学 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 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

5、何等等。9、高等教育管理体制P115: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 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 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 分等等。第六章(1 个)10、高等教育结构P146: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层次的复杂 的综合结构,大致可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11、专业P202: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 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12、学科P205:指一定的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 具有比较系统、完整、独立的理论体系。按学科体系设置 专业使培养的学生能闻一知十、触类旁通,具有较大的灵 活

6、性和应变能力。13、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P226: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 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 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14、狭义课程P235: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 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15、广义的课程P235:则是指学校有计划地为引导学生 获得预期的研究结果而付出的综合性的一切努力。16高等学校专业教学计划P240:是指按照高等学校培养 目标的指点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表现了社会对某 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 学工作的主要依据。17、教学大纲P242: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 课题和条目叙

7、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点文件。18、课本P245: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是 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19、教学方法P265:就是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 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 务为目标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20、教学评价P288: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 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21、思想政治教诲的原则P370:就是教诲者对被教诲者 进行思想政治教诲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诲过程的规律性 的反应。第二部分:简答(共 34题) 第一章(9题)1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作用。 P5(1)政治决

8、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3)政治限制着高等教诲体制(4)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2、高等教诲的政治功能。P7(1)对受教诲者进行政治教诲(2)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3)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4)此外,高校是政治思想的重要策源地3、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P9(1)经济发展史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2)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诲体制的变革(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诲发展的速度和范围(4)经济结构的变化限制着高等教诲的结构 总之,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体制 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经济发展的水平制约 着高等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

9、度,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4、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P11(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2)高等教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高等教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支出5、高等教诲的科技功能。P1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精辟地说明了现代社会 中科学技术所具有的经济价值。(1)高等教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技 术科学技术的功能。(2)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生产 科学技术的功能。6、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 P25要 2 方面来看:一是从高校发展历史来看;二是从高校 性质来看。培养专门人才主要途径是教学,所以重视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当前的本科教学

10、工作评 估的意义就在于此。7、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 P26(1)现代高校从事科学研究具有明显优势:(2)学科比较齐全,基础学科研究更显实力;(3)研究队伍素质高、数量较多;(4)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研究经费比较到位;(5)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比较频繁。所以,高校教师在任何国家都是科研的重要主力军之8、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P27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方式有:教学服务;科技服务; 息服务;装备服务等。(1)教学服务,包括委托培养、推广教育及举办技术人 才培训等(2)科技服务,包孕科技功效转让、技术咨询等(3)息服务,包孕利用高校数据库、图书资料等为社 会服务(4)装备服务,包括利用高

11、校精良的装备,如仪器设备 实验室、测试中心、电教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向社会开放 总之,高校社会服务包孕教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 询、技术装让等诸多形式。9、今世高校的社会职能。 P25(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第三章(6 题)1、评述高校社会本位高等教诲目标观。P55 (先述:申明概念;后评:产生现状发展轨迹)社会本位高等教诲目标观主要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 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目的观的主要观点 强调高等教育价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 是社会的

12、产物。斯巴达的军事教诲可以说是以社会为中心的价值观的 源头,持有社会本为观点的人以社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 点:社会与个体的关系结构类似于“有机体”与“细胞” 的关系机构,社会作为有机体,出游决定性、中心的地位 社会是目标,而个别则处于从属的地位。2、评述高校个人本位高等教诲目标观。P55个人本位高等教育目的观主要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 个人发展出发设计教诲目标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诲者的本 性、才能获得天然发展,教诲要为人本身的糊口服务。雅典的自由教育可以说是西方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的源头,持个人本为观点的人将立足点移至个体,个体与 社会的结构关系类似于“有机体”与“环境”的关系,个 体作为有机体,

13、而社会则成了个体生存发展的必然条件, 是个体实现自己生命价值与发挥潜力的舞台,个体存在与 发展是目标,社会是为个别生存与发展服务的。3、评述高校的专才教育。P64专才教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专才教育的目的是 通过系统的教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 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具有四个明 显特征:(1)专才教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 有不可替代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 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 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

14、展。4、评述高校的通才教育。 P64通才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 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鼓励自我发展的人 才。他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 陶冶,并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5、评述专才教育、通才教育的内涵及其相互联系。P64 专才教诲是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诲。专才教诲的目标是 通过系统的教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 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诲具有四个明 显特征:(1)专才教诲主要是通过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

15、期内具 有不可替代性(2)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应用。(3)比较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之 后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4)在专业划分过细的情况下,片面强调职业教育,会 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并影响其后期发展。通才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 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 才。他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绪的 陶冶,并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 通才教诲与专才教诲作为两种人才培养观念和模式,既 有相斥的一面,又有联系的一面。专才教育以一定的基础 学科知识为基础,基础不扎实专业训练难以深入。6、通才教诲和专才教诲的现实融合。P65(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 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 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和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 教诲高度联合。(3)通才教诲和专才教诲的联合时现有国情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