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教考试理论基础知识之简答论述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797425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9.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招教考试理论基础知识之简答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招教考试理论基础知识之简答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招教考试理论基础知识之简答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招教考试理论基础知识之简答论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招教考试理论基础知识之简答论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招教考试理论基础知识之简答论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教考试理论基础知识之简答论述(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1) 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2) 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3) 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2. 简述学记中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1) 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2) 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师导和考试制度。(3) 主张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4) 提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5) 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3. 论述 20世纪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的特点。(1) 教

2、育的终身化(2) 教育的全民化(3) 教育的民主化 (4) 教育的多元化(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4、简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c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 d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a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b 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5、论述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2)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4)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个

3、别差异性,因材施教(5)教育还要适应个体发展的互补性,促进人的个性发展6、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7、简述我国美育德基本任务。(1)初步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健康的爱美情趣。(2)培养审美能力。8、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 (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9、分析我国当前的学制改

4、革的主要内容。(1) 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 强调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4) 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10、试论述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 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11、简述现代学生观的内涵(1) 学生是发展的人(2) 学生是独特的人(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12、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 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3) 发扬

5、教育民主(4) 正确处理师生矛盾13、教师六个主要的职业角色(1) 学着和学习者(2) 知识传授者(3) 示范者(4) 管理者(5) 朋友(6) 研究者14、简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1) 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 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15、简述教学的基本任务(1) 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 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4) 提高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5) 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

6、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1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4)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缺点(1)教师为了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必须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这势必影响到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2)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3)在班级授课制中,课堂成为学生最主要的生活方式,学生的交往受到限制(4)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和消极等待的性格17、简述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1) 客观性原则(2) 发展性原则(3) 整体性原则(4) 指导性原则18、论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7、(1) 诊断教学问题(2) 提供反馈信息(3) 调控教学方向(4) 检验教学效果意义在于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理。19、简述教学过程应遵循哪些基本规律(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20、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1) 教学任务(2) 教学内容(3) 学生年龄特征21、简述德育的基本内容(1) 爱国主义教育(2) 理想教育(3) 集体主义教育(4) 劳动教育(5) 自觉纪律教育

8、(6) 民主与法制教育(7) 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8) 道德教育22、简述德育的新形势(1) 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 创办业余党校(3)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 建立德育基地23、确立中学德育目标的依据(1)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2)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 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 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24、论述德育的任务(1) 培养青少年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 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 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品质和违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2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

9、本规律(1)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6、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有哪些(1) 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2) 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的程度低27、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1) 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 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3) 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28、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

10、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级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1)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 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3)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29、如何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1)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 确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0、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31、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1) 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2) 课外、校外教育是对青少

11、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3) 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4) 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32、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包括:a 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33、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1)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 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联系a. 学校与宣传部门建立经常性联系b. 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稳定联系c. 学校与社会专门性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3)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34、简述教育研究的意义(1) 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

12、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35、试论述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将教育理论和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 “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行动研究的优点:灵活,能适时作出反馈与调整,能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结合起来,对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对行动研究的批评在于:研究过程松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研究样本受具体情境的限制,缺少控制,影响研究的代表性。36、谈谈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养(1) 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2) 应具备一定的知识

13、素养,包括政治理论素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3) 应具备一定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以及自我控制和反思能力(4) 拥有一定的职业心理健康,包括高尚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健康的人格。37、简述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1) 教学任务(2) 教学内容(3) 学生的年龄特征38、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1) 历史研究法(2) 个案研究法(3) 行动研究法(4) 质的研究法(5) 调查研究法(6) 实验研究法39、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1) 内发论 孟子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 奥地利 ) 威尔逊 格赛尔(2) 外铄论 荀

14、子 洛克“白板说” 华生(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3) 共同作用论40、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1) 遗传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B 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C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2) 环境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 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B 人对环境的反应时能动的(3)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4)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心理学部分4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方面。2. 心理过程包括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

15、、记忆、思维和想象) 情感过程(情绪和情感) 和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3.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和气质)两方面42、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 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43、论述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 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44、简述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1. 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 喝了组织活动3. 对兴趣的依从性4. 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45、简述创造想象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