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董其昌的书法用墨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79722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述董其昌的书法用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试述董其昌的书法用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试述董其昌的书法用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试述董其昌的书法用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试述董其昌的书法用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述董其昌的书法用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述董其昌的书法用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述董其昌的书法用墨摘 要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思翁、香光居士。作为“以画法用墨”的集大成者的董其昌所提出的“南北宗论”,不仅是中国绘画的历史,也是审美追求的体现。董其昌在审美追求与书法是一致的。在书法、绘画的实践中,他吸取了南宗画家的审美,兼收并蓄,在笔墨趣味和审美上追求秀雅蕴藉。最后他创造了“平淡天真”的书风,实现了对“淡”美的审美追求。他将禅宗思想的境界加之作品之中反映出的“淡”不仅仅是墨色色彩中的浓淡的“淡”而是笔法变化灵活并不跳跃过大;字的结体端庄并不呆板;章法萧散并不散乱。是禅宗中所提倡的崇尚自然平淡的“淡之玄味”。他以“淡”为美的艺术风格影响了书坛近三百多

2、年,特别是清代的皇帝,由于皇帝对他的青睐,更是掀起群臣模仿的追随之风。关键词:董其昌;用墨;淡;艺术特色;审美追求AbstractDong qichang (1555-1636), XuanZai ,the word, thought white, thought weng, fragrance light rove. As a master of ministered to act dong qichang proposed the theory of civil cases, is not only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is the embod

3、iment of the aesthetic pursuit. Dong qichang in aesthetic pursuit and calligraphy are consistent. In the practice of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he learned the south of the painters aesthetic, eclectic, pursue fair expounds on the pen and ink interest and aesthetic. In the end, he created the plain na

4、ivety book wi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ght aesthetic pursuit of beauty.He will be the state of zen thoughts and works reflect the light is not only in the inky color shades of light but brushwork flexible change dont jump too much; The nexus of contracts of modesty is not inflexible; Kept his not

5、messy. Advocate natural is advocated in zen tame xuan taste of the light.He with light for the beautiful art style has affected the gallery of nearly three hundred years, especially the emperor of qing dynasty, because of the emperor in his favour, is the wind of the princes of imitation to follow.K

6、ey words: Dong qichang; ink; Light; artistic features; aesthetic pursuit目 录TOC o 1-3 h u 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II前 言 1一、董其昌书法用墨风格的形成 1(一)从“南北宗论”看董其昌用墨风格的形成 1(二)禅宗思想对董其昌用墨的影响 2二、董其昌书法用墨的艺术特色 3(一)“淡”美的笔法与墨法 3(二)“淡”美的布白特点 5三、从艺术发展的悖论看董其昌书法用墨风格的形成 6(一)共时性/历时性 6(二)周期性/非周期性 7(三)有规律/无规律 8四、董其昌书法“淡”美艺术的影响与启迪

7、 9结 语 10参考文献 11谢 辞 12毕业创作作品 13前 言董其昌擅长归纳古人的艺术成就和经验,长于吸收借鉴,勤奋钻研,创作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董其昌独开淡墨一代先河,也突破了传统对在淡墨的认识中的禁忌。作为“以画法用墨”的集大成者的董其昌所提出的“南北宗论”,不仅是中国绘画的历史,也是审美追求的体现。董其昌在审美追求与书法是一致的。董氏用浓墨枯笔书写将作品的空灵淡雅的气息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章法布白方面董其昌也是集大成者,采众家之长,终成别具一格的风格。从“南北宗论”的提出到信奉禅宗思想,董其昌所悟出的书写的道理,这就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追求,故书法追求平淡、宁静、空禅之境。书法艺

8、术的发展是一个多元化的局面,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体现了一个社会的特点,有着明显的发展趋势,同时艺术发展也存在有悖论。同样书法艺术的发展也有悖论的存在,从悖论的共时性/历时性、周期性/非周期性、有规律/无规律这三个方面来看董其昌书法用墨风格的形成。本文通过对董其昌书法用墨的艺术特色、审美追求等的调研分析,并从艺术发展的悖论看董其昌书法用墨风格的形成,一、董其昌书法用墨风格的形成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思翁、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曾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南明福王时谥文敏,后世称“董宗伯(古代对礼部官员的称谓)”、“董文敏”。他是明末著名的画家、书法家、理论家。董氏在

9、书法实践和理论中都有极高的造诣,与刑侗、张瑞图、米万钟并称“晚明四家”。(一)从“南北宗论”看董其昌用墨风格的形成“南北宗论”是董其昌在总结了文化的历史经验后所提出的。佛教有南、北二宗,是从唐朝开始分的;绘画的南、北二宗,也是唐朝时候开始分的。并不是按画家是否出南北来分的。李思训父子致力于山水画的画法研究被称为是北宗,流传到宋朝时,为赵干、赵伯驹等继承,直到马、夏等人都有所继承。王维最先开始使用渲染画法作画,把以往的传统画法变为钩斫的画法被称为南宗。南宗流传承到宋代对米芾父子产生影响,传到元代影响了元四家。董其昌在总结了王维渲染的画的特点,得出来云峰石迹处略无滞意,笔意纵横。苏轼曾经在夸赞吴道

10、子、王维说过:“吾于(王)维也无间然。知言哉”1。董其昌借唐代佛教禅宗分南、北两宗来评释自唐代以来数百年的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史。在理论上董其昌更加推崇南宗山水,他进一步纯化了“南宗”山水画的语言,在绘画的综合因素中将中国画的笔墨突出出来,不再仅是营造画像的方式,而是已经成为绘画表现的一个重要性能。其结果是,笔与墨的结合成为画面的中心,从而形成具有抽象形式感的画面结构。作为“以画法用墨”的集大成者的董其昌所提出的“南北宗论”,不仅是中国绘画的历史,也是审美追求的体现。赞美南宗画家董源的作品“平淡天真多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2。对南宗另一大家倪瓒的风格更是赞赏到“不变古法,以天真幽淡为宗”

11、3。董其昌在审美追求与书法是一致的。在书法、绘画的实践中,他吸取了南宗画家的审美,兼收并蓄,在笔墨趣味和审美上追求秀雅蕴藉。最后他创造了“平淡天真”的书风,实现了对“淡”美的审美追求。(二)禅宗思想对董其昌用墨的影响董其昌将禅宗思想的境界加之作品之中反映出的“淡”不仅仅是墨色色彩中的浓淡的“淡”而是笔法变化灵活并不跳跃过大;字的结体端庄并不呆板;章法萧散并不散乱。是禅宗中所提倡的崇尚自然平淡的“淡之玄味”。 “淡”并不是字面上的淡之无味,而是有思想有感情,形式看似平淡,但意味却深长。董其昌追求“淡”的意境和审美追求在其作品中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董其昌的众多作品中都有体现。草书试墨帖,为大草作品

12、,兼收各家之长,纵追古法,终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试墨帖的用笔精妙,能够一直始终保持正锋,全卷中较少有偃笔、浊滞之笔;结字、行间和布白形成的有与无的强烈对比,也是彰显对“淡”美的追求;章法的疏朗表现了其风格的萧散自然、古雅,这也或与他参悟禅宗有关。图1 试墨帖 明代 董其昌董其昌在书墨禅轩说中说:“禅家亦云须参活句,不参死句,书有笔法、有墨法,惟晋、唐人真迹具是三味,其携石锓版、流传于世者,所谓死句也。学书者既从真迹得其用笔、用墨之法,然后临仿古帖,即死句亦活,不犯刻画重斫之诮,方契佁轮之意”4。佛教禅宗有深层意蕴,正是深层的意蕴给了董氏学书的体悟。可见,在明代盛行禅学思想,使文人墨客们形成了谈禅

13、之气。禅宗思想也融入到了董其昌的精神世界中。从禅宗思想中,董其昌所悟出了书写的道理,这就影响了他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追求,故书法追求平淡、宁静、空禅之境。董其昌崇尚的“淡”美书风可以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所开创的以“淡”为美的书风,也是他内在性格特征的外在表现。在董其昌的政治生活中,从三十五岁开始宦途到八十岁回到家乡,做官十八年隐居二十七年。他一度拥有显赫的政治地位,但为官期间大多是被派任省职,远离权力斗争中心的京城,过着闲散安逸的生活,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其书法作品亦给人怡情养性和赏心悦目之感。他说:“大抵文人墨士胸中有一种清逸之思,散而为文、为书、为画,皆有奕奕高致,非世俗之绳拘格系者可同

14、日语”5。因为对禅宗思想顿悟的结果,也是他内心禅宗思想的写照董其昌将其完全表现在他的作品之中。这也便是董其昌所说的“清逸之思”。二、董其昌书法用墨的艺术特色墨法的钻研是董其昌尤其注重的,所以我们能常在他的书法理论著作中找到许多他对墨法的描述的。“字之巧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古人真迹,不足与语此诀窍也”6。“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秾肥,肥则大恶道矣”7。董其昌书法的艺术审美是以“淡”为美,他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淡墨风格。在董其昌的诸多作品中书法用笔虚灵、章法疏朗、用墨淡雅,不妨可以看出他那耐得住寂寞,甘于平淡的心境,用全身心去进行创作,作品多给人呈现一派淡雅虚灵的意境。我们在董其昌的理

15、论中找到了所谓以“淡”为美的涵义。“平淡为君德,撰述之家,有潜行众妙之中,独立万物之表者,淡是也。世之作者极才情之变,可以无所不能,而大雅平淡,关乎神明,非名心薄而世味浅者,终莫能近”8。在他的理论中我们得以发现董其昌的人格亦体现在其艺术理论之中,以“淡”为美是其艺术追求同时也是他的人生观的追求。(一)“淡”美的笔法与墨法董其昌独开淡墨一代先河,也突破了传统对在淡墨的认识中的禁忌。董氏对淡墨的认识和使用,一方面是他艺高胆大的大家风范的展现,另一方面是如蒋和在学书杂论中称“今之学董文敏书者,以轻秀圆润自矜神似,不知思翁本领从沉着痛快中来想至晚年,酬应浩繁,率易落笔,又以画法用墨,黯淡取胜” 9

16、。“以画法用墨”是董其昌在绘画的用墨中得到启发,在绘画中墨法是文人画成败的关键因素。沈曾植曾说过“自宋以前,画家取笔法于书。元世以来,书家取墨于画”10。作为晚明著名的书画家的董其昌对墨法有深刻的认识和体悟,在文人画中对墨法的敏感度和运用的熟练度使他在“以画法用墨”这方面的艺术实践中更加应运自如。在董氏的诸多作品能够看出其绘画中的笔法和墨法与其书法中的笔法和墨法的确相辅相成。董其昌书法的以“淡”为美在笔法上的表现为讲究变化和轻灵,作品有古淡的气息。为了达到轻灵和古淡的效果就必须做到笔墨的秀润而不是枯燥和秾肥。董氏认为“作书最要泯灭棱痕,不使笔笔在纸素成刻板样”11。在此同时他还注意到墨法和笔法的关系,认为书法是源于笔成于墨“善用笔者清劲,不善用笔者浓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