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796839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 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空气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的增多直接影响到了当今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而且本节课也 为学生将来学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做 了铺垫。所以这节课就显得比较重要。在教材本身丰富的实验探究基础上,我添 加进去几个利用干冰来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总 结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

2、的化学性质;(2)通过合作交流,得出二氧化碳的用途。2、能力目标(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及安全教育;(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二、学情分析?学习本节课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具备了一些基 本的实验操作能力。所以在本节课上,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积极动手 实验,再结合教师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三、教法分析(一)教学方法三法:情境引入法、实验探究法、问

3、题讨论法四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合作探究,形成新知一归纳总结,反思交流f练习巩固,应用提高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利用了干冰升华这一性质,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干冰吹肥皂泡(二)合作探究,形成新知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 性质和化学性质。1、演示实验内容:实验(1):教师展示一瓶新制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气味、 状态三方面进行回答;实验(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使紫色石蕊小花变色实验。通过学生观察这 组实验,根据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的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以生成碳酸,拓展延 伸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碳酸类饮料。(2)学生分组探究内

4、容:实验(1):向预先准备好的盛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内倾倒水,振荡;实验(2):向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实验(3):向紫色石蕊试液里通入二氧化碳,然后加热;实验(4):向澄清石灰水里通入二氧化碳。第(1)个实验通过现象让学生感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第(2)个实验不仅两次让学生感受到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还 能证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第(3)个实验通过观察石蕊的变色,从而体会间接观察法在科学探究中的 重要作用。第(4)个实验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鉴别方法,初步认识二氧化碳与碱的 反应,为以后学习碱的知识打下了基础。(三)归纳总结,反思交流学生通过实验现

5、象经过小组交流合作后得出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性质,再依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结合生活经验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几 组画面和播放视频让学生感知二氧化碳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教会学生 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四)练习巩固,应用提高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设计一系列习题巩固二氧化碳的性质,例如:如何证 明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解释著名的“死狗洞”为什么人没事,而狗却死亡; 为什么为了让用石灰浆Ca(OH)2 抹的墙壁快点干燥,人们常在室内生个炭火盆 等等问题。在巩固中深化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和用途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板书设计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

6、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主要介绍CO2的性质和用途和对生活的影响。通 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程中还安排了丰富 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CO2的性质以及CO2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学习本 节课,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通过对“温室效应” 的了解,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真正做到“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社 会”。2、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了解,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 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其用途, 并关注温室

7、效应。(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动手实验,进一步 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的实验能力。(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 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必须的环保意识。3、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CO2的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学生通过 自主探究实验,比较并归纳CO2的化学性质。二、说教法1、实验探究法本节课将通过教师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分 析实验现象,探究CO2的性质。2、问题讨论法有位教育家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 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因此我将此法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 猜想和

8、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3、讲解法4、多媒体辅助法5、比较归纳法三、说学法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物化性质。2、指导学生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法,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比 如可以从密度、溶解性、收集方法等方面将“CO2”与之前学习过的“O2”或者“H2 ”进行对比。3、引导学生变定势思维为发散思维,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运用。四、说教学程序1、情境激趣,引入新课。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形成较好的课堂气氛,我引用了意

9、大利“死 狗洞”这则具有神秘色彩的新闻来导入新课,并创设问题情境,意大利“死狗洞” 为什么人进去没事,小狗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呢?让学生做一回小侦探,查查小 狗的死因,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二个环节,新课教学。2、新课教学首先,让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习CO2的制取方法,主要引导 学生从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注意事项以及反应原理等几方面进行复习提问。使 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 表述。为了节省时间,我将采用f lash来播放CO2的制取过程,帮助学生回顾、 复习所学知识,也为接下来学习CO2的物理性质打好基础。接下来是对CO2物理 性质的探究,我将展示一

10、瓶事先收集好的CO2气体,让学生分别从颜色、状态、 气味等方面进行学习。然后通过实验一,了解CO2的密度,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虑到这一部分实验原理简单易懂,再加上实际操作可能不是很理想,所以我将 采用视频来演示实验过程。通过学生观看视频的过程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二,鼓励学生对CO2的溶解性进行探究,由于这个实验相对比较简 单,所以我将请一些动手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上台动手实验,并及时给予肯定和 鼓励,使其建立自信。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平时打开汽水盖时,会有 大量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什么?又体现其什么性质呢,从而加深学生对CO2 溶解性的理解。由

11、于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学习物理性质时,我主要是采用 “以问题为先导,实验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的知识更加整体化、系统化,我将通过下表加深学生对CO2物理 性质的认识,并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实验一的现象,了解CO2是否支持燃烧,从而 得出CO2的第一个化学性质,就是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学到这里,学生已 经知道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并且不能供给呼吸,那么这时候再引导学生回顾课 前有关意大利“死狗洞”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结合所学的知识来解开小狗死亡的 谜团。接下来是CO2与水的反应,通过实验三,组织学生观察这个具有魔术色彩的 实验,让学生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

12、趣,我将邀 请一位学生上台和我一起完成这个实验,然后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分组讨论完成 下列表格并总结出CO2与水反应的原理,最后再通过加热滴有石蕊试剂的碳酸溶 液变色这个实验,让学生掌握碳酸不稳定性这个知识点。最后,是CO2与Ca(OH)2的反应,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体 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我将通过这个有趣的吹水变“牛奶”实验,再 一次让学生动手操作,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并归纳出其反应原理。这里我将 会跟学生强调这个实验是检验CO2的常用方法,要学生理解并牢记这个知识点。【学习到这里,CO2的性质基本上已经学习完毕。我们都知道,性质决定用途, 那么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决定它

13、有哪些用途呢?】这一部分我将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总结不完整的,再由多媒体系统展示。之后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CO2有这 么多的用途,那么CO2是不是越多越好呢?从而引出了“温室效应”这个热点话 题。3、阅读比较,自主探究。学生谈二氧化碳的用途和对生活的影响。注意以 下几个问题:(1)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时,应注意什么?(2) 二氧化碳能灭火是由什么性质决定的?(3) 温室效应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如何防治?4、小结评价,提高认识。5、作业布置,自我评价。完成课本P101习题中的练习。五、说板书(多媒体显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说课稿3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很

14、高兴能在这里就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教学和大家一起交流我的教学思 路和方法。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程 序、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展示和说明。_、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CO2是化合物中氧化物的典型代表,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关系密切, 此前学生已学了氧气及碳单质的知识,CO2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的认识由单质深 入到化合物,对今后继续学习其他化合物知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本节课以学生身边最熟悉的CO2作为学习素材,通过丰富、生动的感 性知识,使学生既能学习研究物质及其

15、变化的方法,初步认识物质性质与用途的 关系,又能从中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确 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过程与方法:通过对CO2性质的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 法,初步学会归纳、概括、对比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实验现 象的能力及合作、交流和讨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安全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 结归纳,落实知识,学会应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原理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二、学情分析与学法指导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 实验操作能力和强烈的探索,感受到了化学实验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但他们 的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认知水平有限,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较弱, 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和片面,因此学生之间需要合作,互动交流,以实现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时也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引导。学法指导:主要体现了三个字“疑”、“探”、“用”。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提出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