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唐民归青州序》阅读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795089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张唐民归青州序》阅读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送张唐民归青州序》阅读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送张唐民归青州序》阅读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张唐民归青州序》阅读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张唐民归青州序》阅读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张唐民归青州序阅读答案 送张唐民归青州序欧阳修予读?周礼至于教民兴学、选贤命士之法,未尝不辍而叹息,以谓三代之际,士岂能素贤哉!当其王道备而习俗成,仁义礼乐达于学,孝慈友悌达于家,居有教养之渐,进有爵禄之劝,苟一不勉,那么又有屏黜不齿戮辱之羞。然那么士生其间,其势不得不至于为善也,岂必生知之贤。及后世道缺学废,苟伪之俗成,而忘其教养之具,至于爵禄黜辱之法,又失其方而缺乏以劝惧。然那么士生其间能自为善卓然而不惑者,非其生知之性、天所赋予,其孰能至哉?那么凡所谓贤者,其可贵于三代之士远矣。故善人尤少。幸而有,那么往往饥寒困踣之不暇,其幸者,或艰而后通。夫贤者岂必困且艰欤?盖高世那么难合,违俗那么

2、多穷,亦其势然也。呜呼!人事修,那么天下之人皆可使为善士,废那么虽天所赋予,其贤亦困于时。夫天非不好善,其不胜于人力者,其势之然欤?此所谓天人之理,在于?周易否泰消长之卦。能通其说,那么自古贤圣穷达而祸福,皆可知而缺乏怪。秀才张生居青州,其母贤而知书,三子丧其二,独生最贤,行义闻于乡,而好学力为古文,是谓卓然而不惑者也。今年举进士,黜于有司,母老,而贫无以养,可谓困且艰矣。嗟乎!予力既不能周于生。而生尤好?易,常以讲于予,假设归而卒其业,那么天命之理,人事之势,穷达祸福,可以不动于其心。虽然,假设生者岂必穷也哉?安知其不艰而后通也哉?庆历二年三月十九日序。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3、项为哪一项3分A士岂能素贤哉 素:本来B或艰而后通 通:通晓C此所谓天人之理 理:理数D予力既不能周于生 周:周济5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其孰能至哉 其皆出于此乎B违俗那么多穷 金就砺那么利C夫贤者岂必困且艰欤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D其母贤而知书 人非生而知之者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本文阐述了人生命运的困窘或通达因天时、人事而变的道理,因而不必为命途的逆顺祸福感到奇怪。B作者运用比照的手法,从三代及后世在礼乐教养方面的变化谈起,认为社会环境对人影响很大。C张秀才贤能好学,崇行道义,学有所成,却被免冠,到了无法奉养母亲的地步,

4、作者对此感到悲愤不平。D本文作为赠序,语言平实,巧于分析,立意鲜明,最后叙述了作者美好的愿望,点明了作序的目的。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居有教养之渐,进有爵禄之劝,苟一不勉,那么又有屏黜不齿戮辱之羞。2人事修,那么天下之人皆可使为善士,废那么虽天所赋予,其贤亦困于时。参考答案:4B 5B 6C71平时居家有教育培养的熏陶,入朝为官有官爵俸禄的勉励,如果有一时的不努力,就会有被排斥被人瞧不起的受刑被辱的羞耻。“渐“劝“勉“不齿各1分,句意1分2如果人事修明,则天下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善良的人,如果人事弛废,则即使上天赋予他们才德,那些贤才也会被时事所困。“修“废“其各1分,被

5、动句式1分,句意1分参考译文:我读?周礼读到教导百姓、兴办学校、选取贤才、命选士人的办法,没有不停下来叹息的,我忍为夏商周三朝,士人难道是本来就贤德的吗?当王道施行,好的习俗形成,学校里教导仁义礼乐,家庭里做到孝顺长辈、保护后代、尊敬兄长、关爱幼弟,平时居家有教育培养的熏陶,入朝为官有官爵俸禄的勉励,如果有一时的不努力,就会有被排斥被人瞧不起的受刑被辱的羞耻。既然如此,则士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照这形势就不得不向善了,难道一定是生下来就知道贤德吗?到了后世,道德缺失、教育荒废,卑劣虚伪的风俗形成,又丢弃了教导培养的办法,至于赏赐官爵俸禄或罢黜羞辱的办法,又因为丧失了规范,而缺乏以起到劝勉或震慑众

6、人的作用。既然如此,则,士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能自行向善,卓越突出而没有迷失自我,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生下来就知道贤德,上天赋予了他们这样的聪明,难道还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则,但凡人们所称道的贤德之人,远比夏、商、周三代的士人可贵。所以说,贤善的人特别少。很庆幸有这样的人,却往往饥寒交迫,生活困顿潦倒,自顾不暇,这其中的幸运者,也许会在历史艰苦困顿之后显达亨通。贤德的人难道一定会历经困顿艰难吗?大略因为他们高于世人就难以合群,违背世俗就会多遭困顿,这也是情势开展的必然结果啊。哎,如果人事修明,则天下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善良的人,如果人事废弛,则即使上天赋予他们才德,那些贤才也会被时事所困。上天不是不

7、喜欢赋予人们贤善的品德,只是上天的力量战胜不了人为的力量,这是情势开展的必然结果吗?这里所说的天时人事的理数,就在?易经否极泰来、此长彼消的卦象中。能够理解这个道理,则对于自古以来显圣之人的穷困与通达、祸害与福泽,就都可以通晓而不会感到奇怪了。张秀才住在青州,他的母亲贤惠并且知书达礼,有三个儿子,其中的两个夭亡了,只有张秀才最贤善,在乡间以躬行仁义知名,而且十分好学,努力钻研古文,可以称得上卓越突出而不会迷失自我的人。今年应举进士,却被有关部门淘汰了,他的母亲老了,可家境贫寒,无法奉养母亲,真称得上困顿而且艰难了。哎,以我的能力,没法周济帮忙他,而他又特别喜欢?易经,经常和我讨论其中的问题。如果她这次回青州能够完成未竟的事业,则天命的理数、人事的变化、逆顺祸福,就不会扰乱他的内心了。虽然这样说,但是像张秀才这样的人,难道就一定会穷困下去吗?哪里知道他不会在经历困顿之后显达亨通呢?庆历二年三月十九日作此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