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cpa中华会计魏红元讲义0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793806 上传时间:2022-09-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8cpa中华会计魏红元讲义01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08cpa中华会计魏红元讲义01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08cpa中华会计魏红元讲义01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08cpa中华会计魏红元讲义01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08cpa中华会计魏红元讲义01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8cpa中华会计魏红元讲义0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cpa中华会计魏红元讲义0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会计 第一章总论考情分析本章新增加了会计科目设置的相关内容,主要介绍了基本会计准则的内容,在历年的考试中,主要出现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这些客观题题型中。一般来说,在每年试卷中本章内容所占分值在2分左右。最近三年本章考试题型、分值分布年份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及会计处理题综合题合计2007年1分2分3分2006年2005年1分1分主要考点1.会计基本假设的内容及涵义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内容及涵义3.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的定义及确认条件4.所有者权益、利润的定义及构成内容5.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容及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的涵义和运用6.会计

2、科目及其设置7.财务报告及其内容 第一节会计概述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应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p280)、经营成果(p286)和现金流量(p288),并对企事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第二节财务报告目标 一、财务报告目标的重要作用二、财务报告目标的主要内容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企业各项资产基本上

3、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运用这些资产。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有助于外部投资者和债权人等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第三节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

4、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能是法律主体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几个法律主体的综合体。(二)持续经营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明确这个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三)会计分期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会计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P327),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

5、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四)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二、会计基础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它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

6、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四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一、可靠性(强调真实)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强调有用)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 (代替一贯性

7、和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同一企业不时时期可比(纵向可比)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p470)。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一般情况下,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下述两种情形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1)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变更;(法定变更)(2)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真实)、更相关(有用)的会计信息。(自愿变更)并不表明企业不

8、能变更会计政策,企业按照规定或者会计政策变更后可以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时,就有必要变更会计政策,以向使用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但是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二)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以企业以融

9、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形式: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实质: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结论: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承租企业的资产。企业在销售某商品的同时又与客户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形式:销售商品实质:筹集资金结论:销售当期不确认收入。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多想不利,少想有利)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例如应收款项的可

10、收回性、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售出存货可能发生的退货或者返修等。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实例:1.计提减值准备,它不是实际发生损失时计提,而在期末某项资产可能发生损失,此时计提减值准备。在实际发生损失之前计提,就体现了谨慎性的要求。2.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加速折旧法,在前几年,多考虑费用、少考虑利润。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11、。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第五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资产负债表有关),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与利润表有关)。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资产预期会

12、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果某一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例15】某企业在207年末盘点存货时,发现存货毁损100万元,企业以该存货管理责任不清为由,将毁损的存货继续挂账,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作为流动资产予以反映。但由于该存货已经毁损,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不应再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为一项资产。答疑编号812010201(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无所有权)的资源【例16】某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项固定资产,尽管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如果租赁合同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则表明企业控制了该资产的使用及其

13、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应当将其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答疑编号812010202(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二)资产的确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因此,关于资产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上述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在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将其确认为一项资产。【例题1】根据资产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有()(2007年考题)A.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经济资源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

14、经济利益C.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D.资产能够可靠计量 答疑编号812010203【答案】D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负债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现时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某企业多年来制定有一项销售政策,对于售出商品提供一定期限内的售后保修服务(或有事项),预期将为售出商品提供的保修服务就属于推定义务,应当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借:销售费用贷:预计负债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二)负债的确认条件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能够可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