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检查技术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792188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检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影像检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影像检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影像检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影像检查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像检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检查技术(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影像检查技术第一章总论P3第一节X 线检查技术P3-4X线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检查速度快;经济的特点。缺点是:影像有组织结构 重叠。密度差异较小的组织和器官、病变不易分辨。造影有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有辐 射损伤。分为:1. 普通 X 线检查: 透视:具有优点:简便,可立即得到结果。可多方向、多角度观察和动态观察。可选择最佳角度摄影。 增强透视可观察微小病变。 缺点是: 影像细节显示不清晰, 荧光屏不能永久记录。 普通X线摄影:优点:影像空间分辨率高,细节清晰。比荧光屏更易显示较小部 位。可做永久记录。接受辐射较少。 软 X 射线: 用 40KV 以下管电压, 常用钼靶 X 线机。 多用于乳腺摄影

2、, 也用于喉侧位。2. 数字 X 线成像检查:CR:计算机X线摄影,X射线入射基于光激励荧光粉(PSP)的成彳a板(IP)产生一 帧潜影,潜影存储于成像板中。用激光激励成像板,成像板会发射出和潜影能量分布一致的光,这些光被捕捉后被转换成电信号,从而潜影被转换成可以传输和存储的数字图像。DR:数字X线摄影,将X线穿过人体后由FPD探测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 影像。优点:清晰度高。噪声少。检查快。后处理改善细节显示。可根据 观察者视觉特性处理影像。3. 造影检查:略。第二节 CT 检查技术P4-6即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T与X线比较,有以下优点;横断成像,图像清 晰无重叠。空间分辨

3、率较X线低,但密度分辨率高,病变检出率高。与 MRI比较:成像 快。对骨骼和钙化显示较清晰。对冠状动脉及病变显示较优。可检查体内有铁磁性物 质的患者,且价格低廉。第三节 MRI 检查技术P6-7即核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无辐射。对脑和软组织分辨力极佳。多方位成像。多参数成像。除形态学研究外,还能进行功能、组织生化成分等方面的研究。MRI对诊断脑瘤、脑血管病、感染性疾病、脑变性疾病和脑白质病、颅脑先天发育异常等具有很高价值。是颅颈交界区、颅底、颅后窝及椎管内病变和脊髓病变的首选检查技术。缺点:危重 病人和体内铁磁病人检查受限。钙化,肺、致密骨细节显示不佳。时间长。第四节 DSA 检查技术P7

4、-8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计算机与常规血管造影技术结合的产物。优点为:密度分辨率 高,成像快,时间分辨率高。减去背景,只显示造影部分。血管路径功能可指导插管。能做动态研究。缺点:静脉 DSA,特别是外周静脉DSA减影图像分辨力低,血管模糊 且重叠,易产生运动伪影。有创伤。辐射剂量大,对比剂可能有不良反应。第二章 X 线检查技术P15第一节 X 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 P15-23密度与灰度是组成医学影像的基本要素之一。照片密度是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影像灰度是指:显示器上显示的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黑化(亮暗)程度。适合人眼的 X 线照片密度范围在0.25 2.0,最适密度值是

5、1.0左右,最适宜医生识别的密度值在0.71.5。适于人眼观片的观片灯的照度为5000 lx。(一)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 管电压值:管电压的 n 次方与照片密度成正比。 管电流量:照射量(即mAs)与照片密度成正比。 摄影距离: X 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X 线强度下降,照片密度减低。探测器:CR的IP, DR的FPD,其增感率和胶片感光度与照片密度成正比例关系。 图像处理参数:调节参数,照片密度、特征、显示改变。(二) 影像对比度:( 1) X 线对比度是指照片上相邻组织影像的密度差,是基本要素之一。人体主要用气体、脂肪、肌肉和骨骼四种物质对比度表示。 X 线对比度受吸收系数和物体厚

6、度、密度影响。( 2) 胶片对比度是指X 线胶片对 X 线对比度的放大能力。管电压增加,对比度下降,影像包含的层次增加。( 3) 光学(照片)对比度是指照片上相邻两处的密度之差,照片影像由无数对比度构成。影响因素有:X线质由管电压控制。管电压升高,影像对比度下降。其中:软组织摄影2540kV;普通摄影:40100kV;高千伏: 120kV。X线量:X线量增加,照片对比度降低。胶片丫值:用丫值大的胶片比丫值小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灰雾:管电压越高,产生的散射线越多;保存越久,灰雾越多;处理不当会产生灰雾。(三) 照射野与散射线:照射野是指通过X 线窗口的 X 线束入射与被检体的曝光面。照射野

7、越大,散射线越多。照射野小于2cmx 2cm时,散射线很少产生。散射线主要由康普顿效应产生。散射线随X 线波长变短而增加;被照体体积越大,散射线越多;原子序数较高或密度较大,散射线也多;原发射线能量越大,散射线越多。第二节 X 线摄影基础知识 P23-28影像学基准线1. 听眶线:即人类学的基准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2. 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与听眶线成3. 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与听眦线成4. 听眉线: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与听眦线成12 15。25。10。还有瞳间线和眶下线。体表解剖标志1) 颈部 舌骨:颈中线最上方,平对第 4 颈椎。 甲状软骨:成人

8、男性上缘平对第 5 颈椎。6 颈椎。4、 5 胸椎。9 胸椎,是胸膜正中线的分界, 环状软骨:是喉与气管、咽与食管的分界点,平对第2) 胸部 胸骨角:两侧连接第 2 肋,后方为气管分叉,平对第 胸骨柄:相当于主动脉弓的最高点。剑胸关节平对第也是心下缘膈肌和肝上面的前分界线。 乳头:男性平对第 4 肋和第 7、 8 胸椎。 肩胛骨下角:平对第 7 胸椎。3) 腹部脐:约为第 3、 4 腰椎之间。4) 呼气与吸气 平静呼吸下屏气:用于摄影心脏、上臂、肩、颈部及头颅等部位。 深吸气后屏气:用于肺部及隔上肋骨。 深呼气后屏气:用于腹部或膈下肋骨位置的摄影。(5)焦片距:胸部为180cm,心脏为200c

9、m,其他部位为90100cm。第三节 普通 X 线检查技术P2838一、 普通 X 线摄影P2937(一) 骨骼1、 头颅( 1) 头颅后前位体位:取俯卧位。摆位:中心线对枕外隆凸。头正中面和眶耳线与探测器垂直。中心线向足侧倾斜15 20并经鼻根投照,可获20前后位。( 2) 头颅侧位体位:取俯卧位。摆位:中心线对外耳孔前、上各 2.5cm处。头部侧转,矢状面平行台面,瞳间线垂直台面。( 3) 鼻窦瓦氏位体位:取坐立位。摆位:中心线从头顶部射入,经鼻尖垂直射出。被检者坐于检查台一端,鼻尖放置于探测器中心,头后仰,使听眦线与探测器呈37角。( 4) 下颌骨前后位体位:取站立位或俯卧位。摆位:中心

10、线对嘴唇,头颅呈前后位,前额和鼻尖靠探测器,嘴唇对探测器中心。( 5) 下颌骨侧位体位:坐立于检查台一端。摆位:中心线向头侧倾斜30,对准对侧下颌角下方约5cm 处。头部摆成侧位。2、 脊柱( 1) 第 1、 2 颈椎前后位体位: 中心线对准上下门齿中点。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下颌抬起使听鼻线垂直台面,尽量张口。( 2) 第 37 颈椎前后位体位:取站立前后位。摆位: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对准甲状软骨下方。下颌抬起,下颌骨下缘与地面平行。( 3) 颈椎侧位体位:取站立右或左侧位。摆位:中心线对准第4 颈椎水平。颈部长轴与探测器长轴平行,头后仰,听鼻线平行地面。( 4) 胸椎前后位体位:取仰卧位

11、。摆位:中心线对准胸骨上切迹与剑突连线中点。( 5) 胸椎侧位体位:取仰卧位。摆位:中心线对准第6或7胸椎棘突前5cm。脊椎长轴与台面平行,短轴对肩胛下角。( 6) 腰椎前后位体位:取仰卧位。摆位:中心线对脐上3cm 处(即肋弓下缘) 。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双膝靠拢。( 7) 腰椎侧位体位:侧卧位。摆位:中心线对第3 腰椎棘突前约 8cm 处。( 8) 骶骨、尾骨侧位体位:取侧卧位。摆位:中心线对准髂后下棘前方8cm 处。背部平面与台面垂直,骶骨、尾骨对台面中线。( 9) 骶髂关节前后斜位体位:取仰卧位。摆位: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 25,对准耻骨联合上缘水平。被检者一侧的臀部抬高,身体冠状

12、位面与台面成2530 ,被检者骼前上棘内2.5cm处对台面中线。( 10) 骨盆前后位体位:取仰卧位。摆位:中心线对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中点下方3cm 处。3、 四肢 摄片距75cm100cm。( 1) 手掌体位: 取坐立位。 后前位: 中心线对第 3 掌骨头。掌面靠探测器。 后前斜位: 中心线对第 3 掌骨头。手指自然弯曲,手掌面与探测器成45角。( 2) 腕关节体位: 取坐位。 后前位: 中心线对尺桡茎突连线中点。掌面靠探测器,手与前臂呈一条直线。 侧位: 中心线对桡骨茎突。手掌面后倾10,第五掌骨靠探测器,探测板与肩部等高。( 3) 尺、桡骨体位: 取坐立位。 前后位: 中心线对前臂前面。手

13、掌面向上,肘关节、腕关节伸直。 侧位: 中心线对前臂侧面中点。手掌摆成侧位,前臂尺侧紧靠探测器,桡侧向上,肘关节屈曲90。( 4) 肘关节体位: 取坐立位。 前后位: 中心线对肘关节中心。前臂伸直,手掌向上。 侧位: 中心线对肱骨外侧踝。手掌呈侧位向被检者,肘部弯曲90。( 5) 肱骨体位: 取仰卧位,外科颈骨折时取站立位。 前后位: 中心线对肱骨中点。手臂伸直,手掌向上。 侧位: 中心线对肱骨中点。肘关节弯曲90,前臂内旋呈侧位姿势。( 3) 肩关节体位: 中心线对准喙突水平射入。呈前后位站立于胸片架前方,肩部紧靠胸片架,手臂伸直,手掌向前,肩胛骨喙突对准胸片架中线。( 4) 锁骨体位: 中

14、心线对肩胛骨上角水平射入。 取后前站立位,锁骨中点对胸片架中线并与之紧靠,使肩部与胸锁关节相平。轴位是倾斜510。( 5) 足部体位: 取坐位。 前后位: 中心线向足跟侧倾斜15,对准第3 跖骨基底部。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足底紧靠探测器。 内斜位: 中心线对准第 3 跖骨基底部垂直射入。膝关节和髋关节屈曲, 下肢向内侧倾斜45,足外侧离开探测器。( 6) 踝关节 前后位: 足尖向前,中心线对内外踝连线中点上 1cm 处。取仰卧位,下肢内旋,使第 4 趾与足跟连线与台面垂直。 外侧位: 中心线对内踝上1cm 处。取侧卧位,踝关节紧靠探测器,足跟摆平成侧位。( 7) 胫、腓骨 前后位:中心线对小腿

15、中点。下肢摆成仰卧前后位,稍内旋与踝关节前后位相同。 外侧位:中心线对小腿中点。小腿外缘紧靠探测器摆成侧位。( 8) 膝关节 前后位:中心线对髌骨下缘。取仰卧位,下肢与踝关节前后位相同。 外侧位:中心线对关节间隙。取侧卧位,膝关节外侧靠探测器,膝关节屈曲 30 40。( 9) 股骨 前后位:中心线对大腿中点。取仰卧位,下肢伸直。 侧位: 中心线对大腿中点。取侧卧位,被检侧靠探测器,髋部伸直,对侧膝关节弯曲,足放于前面。( 10) 髋关节体位:中心线对骼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垂线向外2.5cm。取仰卧位,一侧牌关节置于台面中线,双下肢伸直并内旋,足跟分开,第 1 趾靠拢。(二) 胸部注意事项:深吸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